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九)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一 先天性行为1.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C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 D.生活经验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是遗传物质。2.“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下列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是一种繁殖行为B.由蜻蜓的遗传物质决定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D.是一种学习行为解析:“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产卵,属于昆虫的繁殖行为,该行为是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3.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C )A.老马识途 B.鹦鹉学舌C.飞蛾扑火 D.黑熊表演解析:“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黑熊表演”都是动物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4.“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错误的是( D )A.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该行为与神经和激素调节有关C.该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该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解析:“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是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知识点二 学习行为5.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所列举的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C )A.大雁迁徙 B.鸟类孵卵C.猴子骑车 D.蜜蜂筑巢解析:“大雁迁徙”“鸟类孵卵”“蜜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猴子骑车”是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C )A.蜘蛛结网 B.青蛙冬眠C.警犬搜救 D.孔雀开屏解析:“蜘蛛结网”“青蛙冬眠”“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警犬搜救”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7.《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下列关于人的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是生来就有的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不利于适应环境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解析:《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人的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8.下列动物行为中,与“鹦鹉学舌”本质相同的是( A )A.惊弓之鸟 B.金鸡报晓C.蜜蜂采蜜 D.蚂蚁搬家解析:“金鸡报晓”“蜜蜂采蜜”“蚂蚁搬家”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与“惊弓之鸟”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知识点三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9.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孵化的菜青虫幼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C )A.易于观察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解析: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可以排除后天学习因素对菜青虫幼虫的影响,使探究具有可信度。10.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B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活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C.观察蚂蚁搬运面包碎屑D.用望远镜观察狮子的活动11.糖糖在学习诗词时发现诗句中藏有很多生物学知识,他摘抄了一句与生物的生殖有关的诗句,你认为是下列的哪一句( D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解析:“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现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繁殖,描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12.逃逸是鸟类躲避天敌时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单足行走,只能跳跃。这种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以较快起飞,逃离被捕食的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麻雀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可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应B.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遗传物质决定的C.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属于不活动的连结D.自然状态下的麻雀遇到干扰会惊飞逃逸属于先天性行为解析:麻雀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鸟的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反捕食手段是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可知,其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属于不活动的连结;自然状态下麻雀遇到干扰会惊飞逃逸,这是麻雀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13.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学习 行为,小鸟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 学习 行为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香蕉的尝试次数 多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少 。【创新应用】14.为研究动物的行为,小雨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爱的食物,将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再放进迷宫入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秒第一次 267第二次 193第三次 90(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学习 行为。(2)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 弱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多 。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3)实验前将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小鼠会积极取食,更利于实验观察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实验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