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综合质量评价(三)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综合质量评价(三)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综合质量评价(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线虫病是人类食入寄生在鱼类或软体动物体内的异尖线虫的幼虫引发的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下列动物与异尖线虫相同点最多的是( B )
A.草履虫      B.蛔虫
C.血吸虫 D.猪肉绦虫
解析:异尖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血吸虫和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所以,与异尖线虫相同点最多的是蛔虫。
2.深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在水中发现了一种动物,它身体细长、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他判定该动物属于( C )
A.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
解析:身体细长、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是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3.“螺蛳粉”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美食。下列与螺蛳同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D )
     
A        B
     
C        D
4.在水产养殖中,沙蚕是多种近海鱼类的饵料,素有海钓“万能饵”之美誉。其特征不包括( D )
A.有口有肛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C.靠疣足辅助运动
D.身体呈辐射对称
5.鳄雀鳝已被我国定性为外来入侵物种。体型大,身体呈长筒形,鳞片大而硬,背鳍、尾鳍和臀鳍有黑点,用鳃呼吸,同时鱼鳔中有与食道相连的毛细血管,能获取氧气,卵生,被称为“顶级淡水鱼杀手”,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下列关于鳄雀鳝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属于爬行动物
B.属于鱼类
C.属于两栖动物
D.引入后能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可见,鳄雀鳝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
6.下列生物与其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D )
A.海马——胎生、哺乳
B.水螅——两侧对称
C.壁虎——体温恒定
D.蝗虫——外骨骼
7.我国科学家发现首例具有哺乳行为的无脊椎动物,名为“大蚁蛛”。这为动物哺乳行为进化研究方向打开了一片新领域。据图判断“大蚁蛛”属于哪一类动物( D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节肢动物
解析:由图可知,“大蚁蛛”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8.娃娃鱼、鱿鱼、带鱼、鲸鱼、鳄鱼、甲鱼、海马、海龟、长尾鲨、海蜇、中华鲟赶来开鱼类大会,请问真正有资格进入会场的鱼类有几种( C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带鱼、海马、长尾鲨、中华鲟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鳄鱼、甲鱼、海龟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属于爬行动物;海蜇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因此,有资格进入会场的鱼类有4种。
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蜻蜓点水是繁殖行为
B.老虎追击野兔是攻击行为
C.小狗听到音乐就“唱歌”属于学习行为
D.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研究方法叫观察法
解析:老虎追击野兔属于捕食行为,攻击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10.为研究沙漠穴居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生物学家连续测试了16小时内蜥蜴的体温和环境温度,根据数据绘制成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7~9时,蜥蜴会通过晒太阳提高体温
B.12~14时,蜥蜴可能回洞穴躲避高温
C.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沙漠骆驼一天的体温变化与蜥蜴的变化相同
解析:7~9时,蜥蜴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逐渐上升,推测蜥蜴会通过晒太阳提高体温;12~14时,环境温度远高于蜥蜴体温,可见,蜥蜴可能回洞穴躲避高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骆驼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一天的体温变化范围很小,因此骆驼与蜥蜴的体温变化不同。
11.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有可能是( D )
A.蟾蜍 B.大鲵
C.草鱼 D.蝙蝠
解析:由图可知,该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蟾蜍、大鲵和草鱼都是变温动物,蝙蝠是恒温动物。
12.鸟的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啄木鸟有尖锐的喙,生活在沙漠中
B.猫头鹰趾端带有利爪,适于吃树干里的虫子
C.丹顶鹤有长腿、长喙,适于捕食水中的鱼、虾
D.绿头鸭趾间有蹼,喙扁阔,生活在草原上
解析:啄木鸟有尖锐的喙,生活在森林中,是害虫的天敌;猫头鹰趾端带有利爪,适于以林中的啮齿类动物为食;丹顶鹤有长腿、长喙,生活在湿地,适于捕食水中的鱼、虾;绿头鸭趾间有蹼,喙扁阔,生活在河流中,会游泳,以水草和鱼、虾为食。
13.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实践课上,同学们创作了动物剪纸作品。下列作品所代表的动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B )
     
A.蝴     B.家兔
     
C.喜鹊     D.鲤鱼
解析: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喜鹊属于鸟类,鲤鱼属于鱼类,它们都是卵生的动物;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因此家兔的生殖方式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
14.动物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类群。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蝗虫有外骨骼而没有肌肉,依靠足跳跃,依靠翅飞行
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互不构成关联
D.在一群猴子组成的“等级社会”中,“首领”通常由年长者担任
解析: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靠肌肉收缩提供动力,完成跳跃和飞行;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在一群猴子组成的“等级社会”中,“首领”通常由最强壮的雄性个体担任。
15.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武术表演节目都精彩地展现了其魅力,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表演者就能正常运动
B.关节软骨可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C.表演者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表演者完成动作需要多组骨骼肌的配合
解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关节软骨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可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表演者完成动作需要多组骨骼肌相互配合。
16.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D )
A.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
B.狼群中的狼王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D.一群麻雀争相取食谷粒
解析: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属于社会行为。狼群中的狼王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表明群体中形成了等级,属于社会行为。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属于社会行为。麻雀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17.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不具备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8.“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在动物纪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动物之间互相交流。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B )
A.萤火虫通过发光来吸引异性
B.河豚遇到危险时会膨胀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的叫声
解析:萤火虫通过发光引诱异性是通过发光进行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河豚在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成一个球体,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鸣叫,是用声音传递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19.在草原植被实验基地,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铁丝网罩住实验基地,可是被罩住的草反而生长得不好,这是由于( B )
A.铁丝网挡住了阳光,影响了草的生长
B.铁丝网挡住了食虫鸟捕食昆虫,草被昆虫蚕食
C.铁丝网里的空气不够流畅,影响了草的生长
D.铁丝网影响了草的传粉,使草生长不好
20.仿生就是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下列例子中,不是运用仿生原理的是( B )
A.模仿蛇类感知热量来源——响尾蛇导弹
B.模仿青蛙的游泳状态——蛙泳
C.模仿蛋壳——国家大剧院
D.模仿萤火虫发光原理——冷光灯
解析:模仿蛇类感知热量来源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属于仿生;蛙泳是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势而产生的一种游泳方式,不是模仿青蛙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而制造的仪器设备,不是仿生;模仿蛋壳结构原理建造国家大剧院、模仿萤火虫发光而不发热的原理研制了冷光灯,都属于仿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8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蚯蚓,观察图一动物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蚯蚓靠湿润的 体壁 进行呼吸,a是蚯蚓的 前端 (填“前端”或“后端”);观察图二河蚌时,发现它具有了呼吸器官[②] 鳃 ,运动器官是[①] 足 ;观察图三动物时,发现其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它的作用是 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
(2)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如图四所示。发现鱼的鳃丝既多又细,这一特点对鱼进行呼吸的作用是 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
(3)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鸟类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如图五所示,其身体里有发达的[②] 气囊 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 ③ (填数字)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鸟类体内的气囊除了能够辅助呼吸,你认为气囊还有哪些作用? 减轻身体比重、散热(或减小内脏之间、肌肉之间的摩擦)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②]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运动器官是[①]足;蝗虫等昆虫的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2)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鳃丝多且细,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鸟类的[②]气囊与[③]肺相通,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作用。
22.(14分)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以为是天意而自杀。
资料二: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很多地方,每到春季来临之前,便可见燕子们忙碌着衔泥、筑巢的身影。
资料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很多野生动物的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恢复其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研究人员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以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资料一中利用了蚂蚁的 取食 行为,这种行为和资料二中燕子的筑巢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都属于 先天性行为 。
(2)资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去水坑饮水的行为属于 学习行为 ,这种行为是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如果让蚂蚁和野马做同一个“尝试与错误”实验, 野马 用的次数会少一些,原因是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
解析:(1)资料一中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这种行为和资料二中燕子的筑巢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资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野马比蚂蚁高等,因此如果让蚂蚁和野马做同一个“尝试与错误”实验,野马用的次数会少一些。
23.(10分)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共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图一是滑雪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图二为屈肘时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三为关节示意图,图四为杠杆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能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摩擦,使关节灵活运动的是[E] 关节软骨 和关节腔中的滑液;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B] 关节囊 。
(2)每一块骨骼肌都是由 肌腱 和 肌腹 组成的。
(3)做图一动作时,图二①处于 收缩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处于 舒张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 肘关节 转动,产生屈肘动作。
(4)图四中2是支点,图二中的[③] 关节 在运动中的作用与它类似。
(5)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亚运会中的体操项目属于 学习 行为,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运动系统,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协调控制。
解析:(1)图三中,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E]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B]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接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2)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一所示的动作是屈肘,此时图二的[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肘关节转动。
(4)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可见,图四中2是支点,图二中的[③]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与它类似。
(5)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亚运会中的体操项目是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4.(6分)大洋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由于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如鸭嘴兽、袋鼠等。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同时在牛粪上产卵繁殖的苍蝇也随牛、羊进入了大洋洲。其结果是牛群增加,牛粪量增加,牛粪风干硬化,几年不分解,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同时苍蝇有了滋生地,大量繁殖,地里的蝇群猖獗,危害人类与畜牧业。后来人们又将蜣螂引进大洋洲,它将新鲜的牛粪滚成粪球推入地下,使粪中的蝇卵无法孵化。苍蝇的滋生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增加了土壤养分,牧草产量增加,牧业兴旺。
(1)大洋洲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这说明大洋洲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在古老的动物中,鸭嘴兽,袋鼠属于 哺乳 动物,它们之所以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因为都有发达的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能灵敏感知环境变化,并迅速作出反应。
(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却导致减产的原因是打破了原有的 生态平衡 。
(3)羊群能在头羊的带领下在草原吃草,说明它们具有 社会 行为,与蜜蜂的行为相比羊群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有等级 。
(4)从大洋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或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 (至少写出两条)。
25.(12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也有所增加。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每日睡眠时长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
(3)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减少 ,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 学习 行为。
(4)通过实验,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得出的结论是 睡眠不足会影响小鼠的学习能力 。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 (写出一条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