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百里奚系春秋虞国人,自幼家贫,其国为晋所灭,奚被俘。秦穆公知奚贤,用五张羊皮(奴隶身价)将其赎回,拜为大夫。奚相秦七年,勤理政务,使秦大治,遂建霸业。这反映了A.奴隶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 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C.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秦加强了中央集权2.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 D.监察三公九卿3.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朝代 内容西汉 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隋朝 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唐朝 在应举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A.中枢机构的变化 B.选官制度的发展 C.赋税制度的演变 D.监察体制的完善4.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见如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 A.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B.境内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C.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5.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6.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事宜,认为“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既治,则贫弱者可以力求富强……整顿中法者,所以为治之所具也;采用西法者,所以为富强之谋也”。这反映了( )A.变法从根本上维护封建统治 B.维新思潮推动变法开展C.变法始终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D.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7.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法律法规状况。这些规定反映了 表2法律法规 状况《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 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 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 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 等23个专门学科。《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 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 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A.考试权的独立 B.对实用性人才的重视C.共和制的巩固 D.政治与行政的分离8.1999年,汇编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的法律文本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5年人民出版社等正式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关法律文献名称的变化说明我国A.干部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B.公务员管理开始实现法治化C.已形成公务员管理法律体系 D.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9.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10.斯巴达公民大会在选举、宣战、媾和等重要问题上享有欢呼表决权,但是未经长老会同意,公民大会无权讨论和决定任何问题。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不仅可以监察国王、贵族,甚至可以随时直接以违反风纪的罪名逮捕和处死普通公民。这表明斯巴达( )A.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 B.重视权力的制衡与监督C.民主政治是对奴隶的专政 D.城邦政治的基础是公民11.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12.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深刻教训以及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遇刺事件,推动了英美两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这说明A.考试选官是英美人才选拔的最佳途径B.英美两国相互推动选官制度的变革C.英美两国政府的人才选拔政策应势而变D.英美文官制度避免了政府工作动荡13.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14.西方文官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两官分途制度。政务官通过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随选举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而择优任用,“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内阁共进退。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A.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制衡 B.增强政府工作稳定性C.使政府各部门达成共识 D.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15.有学者指出,西方文官是常任的,而常任官员们”“都倾向于援引成例……他们对改革畏缩,很少创立新例”。同时,文官有自己的语言,叫作“官话”,有自己的服装,叫作“官服”,有自己的住宅,叫作“官邸”。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C.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D.容易滋生僵化现象和官僚习气16.二战结束后至1968年间,英国政府曾对文官制度作了新的调整。观察下图,从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行政人员在政府中的作用降低 B.福利制度导致官员的人数膨胀C.文官人员设置体现分工专业化 D.文官层次过多影响行政的效率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材料二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律裁决委员会的监督下,雅典法律以简明的词句为形式被刻在“君主专廊"的石碑 上,任何司法人员办案都必须以此为准。所有公民在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都可以依法提出 申诉,无论侵权者是谁,也无论他官多高、权多大,只要违背了法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接受 法庭的审判。那些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公民中选出的陪审员,不需要屈从于任何权势, 无论投什么票,本人均无风险。官吏上任前,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审查,任职期间也必须接受 公民监督;卸任时也要报告工作情况并接受检查,有专人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 ,——摘编自安庆征《古代雅典的民主与法治》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过去英国长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的余震仍不断发生,主要表现为辉格党和 托利党互相争权、互相攻击。而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大商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利用自己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1714 年以后,国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时,当国王不在 国内,“所有的重要事务,无一例外都必须于王后(女王)在场下的内阁中进行讨论”,后来在 内阁会议中渐渐出现了一个主持内阁会议的领导人物。18世纪中叶,如在苏格兰,各郡的 议员实际上是由不到3000个选民选出的,而这3000个选民中,有一半是由地主制造出的所 谓“法格特"选民。——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19.中外文官制度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参考答案1.C2.B3.B4.C5.C6.A7.B8.D9.A10.B11.C12.C13.A14.B15.D16.C17.(1)表现: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组织;尊崇儒学;不存在西欧那样的原始契约关系。(2)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为中国长时期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8.(1)特点:古代雅典: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抽签选举;法律至上;法律面前平等;司法独立;注重防范官吏滥用权力。近代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实行责任内阁制;贵族掌握政权。(2)意义:古代雅典: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培养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近代英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19.(1) 特点: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开放性) ;不断发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意义: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2)吸收中国文官制度的精神和原则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结合本国国情,将文官定义为“非政治分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