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用2B 铅笔把对应考生号标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 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0-16 Na-23 S-32 Zn-65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 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青陶罐 B.带盖铜托杯 C.云龙纹丝绸 D.木古琴
2. 下列物质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 二氧化硫 B. 三聚氰胺 C. 硫酸亚铁 D. 碳酸氢钠
3. 下列化合物和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A. B. C.CH —OH D.
4. 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可用于工业生产肥皂
B. 聚氯乙烯无色无毒,可用于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
C. 乙烯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可用于催熟果实
D. 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5.“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利用工业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N 具有氧化性
B 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 沼气中含有CH4可作燃料
C 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诟 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备
D 将浓硫酸放入分类储存、由专人保管的安 全柜中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6. 化学与能源、材料、环保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B.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属于有机材料
C. 将废旧塑料制成再生制品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D. NOx 、SO 和可吸入颗粒物是环保部门监测和公布的主要大气污染物
7. 下列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制备NO B.喷泉实验 C.制备乙酸乙酯 D.CH4和Cl2反应
8. 丁烷裂解可得到乙烯和乙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烷和丁烷互为同系物
B. 乙烷与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 丁烷分子中4个C 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D. 工业上可以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取乙醇,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9. 下列关于图1所示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 1
A.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Cu + 移向Fe 电极
C. 石墨电极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D. 将石墨换作锌片,电子向相反方向流动
10. 下列陈述1和陈述II 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1 陈述Ⅱ
A SiO 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SiO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 电解熔融Al O 冶炼金属A1 Al O 熔点高
C 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生成多孔炭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脱水性
D 用铝槽车运输浓硝酸 浓硝酸与A1不反应
11. 下列反应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用 Na SO 溶液能有效除去废水的Ba +:SO42-+Ba + === BaSO4↓
B. CuO溶于稀硝酸中制备Cu(NO ) :CuO+2H++2NO -=== Cu ++2H O+2NO↑
C. 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
D. 用H O 、稀硫酸将溶液中的I- 氧化为I :H O +2I-+2H+ === I +2H O
12.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图 2
A. a可用f 的浓溶液干燥 B. b 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d
C. c 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D. 酸雨的形成涉及c→e→f 的转化
13. 工业上常用“空气吹出法”进行海水提溴,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①”“氧化②”的目的均为氧化Br-
B. “吹出”利用了Br 的沸点低
C. “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Br +SO +2H O=2Br-+SO -+4H+
D. “X” 为蒸发浓缩
14.18世纪末,伏打电池(图3)的发明开创了电池发展新纪元。该电池工作时,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流由锌电极经外电中回到银电极
C. 正极反应;Ag-e--=Ag+
D. 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锌质量减小6.5g
15. 利用图4的实验装置探究NH3与CuO的反应:2NH3+3CuO N2↑+3Cu+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 Ⅱ Ⅲ IV 图 4
A. 装置I用于制备NH3,试管中盛放的固体为NH Cl
B. 装置Ⅱ用于干燥NH3,U 形管中盛放的固体为P O
C. 装置Ⅲ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NH 具有还原性
D. 装置IV 用于吸收多余的NH3,干燥管中盛放的固体为碱石灰
16. 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ClO -+3HSO - === Cl-+3SO42-+3H+” 的化学反应速率。将0.1 mol/L KC1O 溶液和0.3 mol/L NaHSO 溶液各10mL混合,所得数据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 5
A. 0~4 min 内 , 生 成Cl-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0025 mol·L-1·min-1
B. 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一直加快
C. Cl-或SO4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 该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 . (14分)
硫代硫酸钠晶体(Na S O ·5H O) 广泛应用于照相定影及纺织等领域。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并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制备SO (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图 6
图 7
(1)①图6中生成SO 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图7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净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SO , 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g→h (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
Ⅱ . 制备Na S O ·5H O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8所示装置制备Na S O ·5H O。
图 8
已知:Na S O ·5H O 在弱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NaHSO 。
( 2 ) 通 入SO 气体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一段时间后又变澄清。生成Na S O 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当观察到 时,反应基本结束,停止通入SO 。
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冷风干燥,得到
Na S O ·5H O。
Ⅲ. 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相同温度下,用浓度均为0.1 mol/L 的Na S O 溶液和H SO 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进行实验,测得溶液浑浊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9所示。
实验编号 V(Na S O )/mL V(H SO4)/mL V(H O)/mL
A 3.5 3.5 a
B 3.5 2.5 9.0
C 3.5 1.5 10.0
图 9
(3)①该实验探究_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_。
②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A对应的曲线。
1 8 . ( 1 4 分 )
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备硝酸,其工业尾气(主要含NO 、NO 、 N ) 可与某工业废水(主要含NH4+) 进行联合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NO+NO +Ca(OH) === Ca(NO ) +H O;
②4NO +2Ca(OH) === Ca(NO )2+Ca(NO ) +2H O。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检验溶液中含有NH4+ 的方法是
(2)“氧化炉”中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NO+O =2NO 、
(4)“喷淋塔”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
(5)该工艺需控制工业尾气中NO和 NO 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 )>1:1,则会导致
(6)“净化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废水中c(NH4+)=3×10-3 mol/L,3 mol Ca(NO )2可处理 L 该废水。
19 . (14分)
“人工固氮”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贡献巨大,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固氮”的方法。
(1)常温、常压下, N 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 :2N +6H O 4NH3+3O2 。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10所示。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3H 2NH 。在容积为2.0L 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2.00 mol N 和6.00 mol H ,在不同温度下测得n(N )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t/min T/℃ n(N )/(mol) 0 10 20 30 40 50
1 400 2.00 1.80 1.66 1.57 1.50 1.50
2 500 2.00 1.75 1.60 1.52 1.52 1.52
3 600 2.00 1.72 x 1.55 1.55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N +3H 2NH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 (填字母)。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 消耗3 mol H 的同时消耗1mol N
C. 生 成NH 的速率和消耗NH 的速率相等
D.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②在400℃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 的转化率α(N )=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 的转化率随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升高而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③500℃时,0~20 min 内 H 的平均反应速率v(H )= mol·L- ·min- 。
④x= ,理由是
2 0 . ( 1 4 分 )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Ⅱ →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
(3)IV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烃类
B. 能与NaOH溶液 反应
C. 能 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D. 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5)已知: V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6)CH OH与Ⅱ互为同系物,是一种基本有机原料。以CH OH 和 为原料可制备
,写出制备过程涉及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①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
②加聚反应;_____________。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A C C B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D D D C 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4分,每空2分)
(1)I. ①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分)
② b→a→f→e (2分)
II. 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 (2分)
溶液由澄清又变浑浊(2分)
(2)① H2SO4溶液浓度 (2分) 8.0 (2分)
② (2分)
18.(14分,每空2分)
(1)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附近,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样品溶液中含有NH+ 4
或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附近,若有大量的白烟生成,证明样品溶液中含有NH+ 4 (2分)
(2)4NH3+5O2 4NO+6H2O (2分)
(3)3NO2+H2O=2HNO3+NO
或4NO2+O2+2H2O=4HNO3或4NO+3O2+2H2O=4HNO3(2分)
(4)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2分)
(5)放出气体中NO含量升高,污染环境 (2分)
(6)NH+ 4+NO-2=N2↑+2H2O (2分) 2000 (2分)
19.(14分,每空2分)
(1)吸热 (2分)
(2)① AC (2分)
② 25% (2分) 减小 (2分)
③ 0.03 (2分)④ 1.55 (2分)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600 ℃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500 ℃下的化学反应速率。500 ℃下,反应至3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00 ℃下,反应至30 min时,肯定也已达平衡状态,n(N2)保持不变,y=1.55
(2分)
20.(14分)
(1)碳碳双键(2分)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2分)
氧化反应(1分)
(3)C4H6O3(1分)
CD(2分)
(5)CH3COOH(2分)
(6)① (2分)
② (2分)
或① (2分)
②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