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培优卷【一】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1.下列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解决的是( )①吃剩的饭菜用保鲜膜包起来是否会更容易变质②某款冰淇淋中哪种口味最受初中生欢迎③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有哪些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都不可以2.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为什么鸡蛋能孵化出小鸡B.为什么新疆地区的瓜果比较甜C.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D.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3.下列仪器的名称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选项 A B C D仪器名称 镊子 酒精灯 铁架台 试管夹用途 用于夹取粉末状固体 用作热源 用于固定或支持反应容器 用作夹持试管A.A B.B C.C D.D4.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铅笔长度 B.测量液体体积C.点燃酒精灯 D.测量液体温度5.小港同学在学习科学测量后,进行如下测量,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有( )①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②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时,细铜丝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③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④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6mL⑤用拉得太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⑥用受潮膨胀的木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6.小科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47cm、18.51cm、18.46cm和18.47cm,同学们交流后发现小科有一个数据读错了。以下是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小科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读错的数据是18.51cm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D.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18.47cm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8.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以下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9.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如图①所示;将铁块放入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如图②所示;取出铁块,再将物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③所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3;将铁块和物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图④所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为V4。则物块的体积V的大小应该是( )A.V2﹣V1 B.V3﹣V1 C.V4﹣V2 D.V4﹣V310.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2.实验是科学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器材规范操作的要求,回答下面小题。小乐利用温度计测量实验室的气温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正确的是( )A.7℃ B.12℃ C.13℃ D.14℃13.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47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2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45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A.5℃、﹣100℃~108℃ B.4℃、﹣108℃~100℃C.4℃、﹣80℃~108℃ D.5℃、﹣80℃~108℃14.如图所示,把扁酒瓶(截面可近似看作椭圆)灌满水,按上塞子并插入玻璃管,此时液面在细玻璃管中部。多次用于沿不同方向挤压瓶身,都可以发现液面的高度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受热膨胀,液面将上升B.由于挤压,瓶子容积一定减小,液面将上升C.由于挤压,瓶子容积有可能增大,液面可能降低D.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现象观察没有影响15.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的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科学性与安全性。科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B.乙图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C.丙图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D.丁图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16.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实验中,小金和小科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填“小金”或“小科”)同学的测量方法正确;他所测得的木块长度为 cm;(2)另取一刻度尺,用正确的方法测量科学教科书的宽度,五次结果分别为18.43cm,18.42cm,18.44cm,18.43cm,18.41cm,则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17.如图甲所示是小滨用三角板测某课本纸张的厚度,想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于是他测得未压紧的课本总厚度为L,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即可求出一张纸的厚度。回答:(1)请指出他的错误之处有哪些? ;A.没有压紧纸张;B.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C.课本封面纸张厚度比内页更厚,没有除去封面测量。(2)如果他正确地测出了课本总厚度为9.0mm,总页码为18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mm;(3)小滨测一条厚薄均匀纸带方法如图乙所示: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纸带环绕了n圈,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铅笔的直径D1和圆环的直径D2。求出纸带的厚度 ;(用图中字母表示)(4)小滨用测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如下:先测一块木板的厚度L1,再把一张纸贴在木板上测出总厚度L2,这两个厚度之差L2﹣L1,就是一张纸的厚度。请评价一下这种方法可行吗?说明理由 。18.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小科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请回答:(1)上述方法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2)根据上述方法测得该矿石的体积为 cm3。(3)小东同学认为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理由是 。19.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20.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21.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与交流;②得出结论;③作出猜测或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制订探究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④③ ①(填序号)。(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22.给下列各量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 。(2)一枚硬币厚度约2.1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每空3分)23.杭十三打开了几瓶椰汁后发现都没有装满,他怀疑实际椰汁体积少于包装上标注的245mL。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椰汁的体积。请你帮他完善实验过程。步骤如下(如图甲、乙、丙,部分未画出);①打开未装满的A罐椰汁;另取一支盛有20mL椰汁的小量筒(如图甲)。②将小量筒内的椰汁倒入A罐,直至加满,读出此时小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14mL(如图乙);则倒入A罐的椰汁体积为:(1) mL。③倒出A罐所有椰汁,擦干;另取一支盛有300mL椰汁的大量筒(如图丙)。④(2) ,读出此时大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50mL。⑤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实际=(3) mL。⑥得出结论:该品牌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注的245mL要少。24.芦丁鸡因其体型小、产蛋量高、能自行孵化等特点,成为许多家庭中的景观宠物。(1)图甲,小科用刻度尺测量刚孵化的芦丁鸡体长,记录为 。(2)图乙,小科用量筒测量一批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步骤如下: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面刻度值。②将20个芦丁鸡鸡蛋轻放入量筒内,当鸡蛋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刻度值。请计算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是 cm3,实验结束后,小科了解到芦丁鸡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平均体积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5.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 制成的。如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管中水柱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图中的固体温度计。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指针会偏向 侧(选填“A”或“B”)。(3)如图甲是小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26.如图所示,小玉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塑料的体积,操作步骤如下: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铁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④计算出塑料的体积。(1)在①步骤中“适量”是指 。A.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B.水面约在量筒中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C.能淹没铁块和塑料,并且一起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小玉同学收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是多余的,这一数据是 (选填“V1”、“V2”或“V3”)。(3)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4)小玉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塑料体积偏小的是 。A.在步骤②时,铁块浸没水中深度过大B.在步骤③时,放入铁块和塑料后,仰视读数C.在步骤②时,放入铁块后有水滴飞溅出来D.在步骤③时,投入铁块和塑料后有水滴飞溅出来27.小科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他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纸带环绕了n圈,那么纸带的厚度为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纸带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每次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3)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②为了测铁路真实的长度,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图的比例尺即为铁路真实的长度;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28.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科研人员为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均值)A 不套袋 87.22克 15.97%B 无纺布袋 88.29克 16.18%C 塑料袋 88.91克 16.15%D 蜡纸袋 89.47克 16.52%(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2)从探究的角度分析,“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属于 。 (填序号)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猜测与假设 ③制订计划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 ⑥合作与交流(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最好。29.有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气,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学准备测量一块火山石的体积。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步骤。(1)如图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他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他往烧杯加适量水时主要需考虑的是 。(2)他将火山石放入烧杯中,发现火山石漂浮,无法测量。于是用一根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1,则火山石的体积为V0﹣V1。小安认为他取出火山石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结果有偏差。小康则认为实验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3)小武和同学讨论后改进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V0再将火山石用蜡封住外壳(蜡的体积可忽略,而且蜡不易沾水),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4)三位同学发现用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培优卷【一】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C A B A A C C C D A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C C C B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①对于“吃剩的饭菜用保鲜膜包起来是否会更容易变质”,可以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一组用保鲜膜包,一组不包,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观察饭菜变质情况,能通过科学实验解决;②“某款冰淇淋中哪种口味最受初中生欢迎”,这是关于初中生喜好的调查,属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强调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究因果关系等)。③“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变量(如湿度、氧气接触情况等)的对照实验,观察铁钉生锈情况,能通过科学实验解决。所以①③可通过科学实验解决;故选:B。2.解:A.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探究的是生物体的生长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合题意;B、为什么新疆地区的瓜果比较甜,探究的是瓜果比较甜的成分,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C.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不属于科学问题,故C符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C。3.解:A.镊子通常用于夹取块状固体,而不是粉末状固体,粉末状固体一般用药匙取用,仪器名称与其用途不匹配,故A错误;B.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热源,其用途与名称匹配,故B正确;C.铁架台可用于固定或支持反应容器,如试管、烧瓶等,其用途与名称匹配,故C正确;D.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其用途与名称匹配,故D正确。故选:A。4.解:A.测量铅笔长度刻度尺未从带刻线位置起测,故A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向平,因此读数是正确的,故B正确;C.用一个酒精灯引燃拎一个酒精灯,可能会导致里面的酒精流出来,发生火灾,故C错误;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故D错误。故选:B。5.解:①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 ②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③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导致读数偏低。④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5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大于6mL,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⑤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松,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大。 ⑥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故选:A。6.解:A.由记录数据可知,小科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B.读错的数据是18.51cm,其他数据较为接近,故B正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C正确;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7cm,故D正确;故选:A。7.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5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55cm﹣6.00cm=1.55c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解:A、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故A错误;B、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B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故选:C。9.利用助沉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首先测出水与助沉的铁块的总体积,即为图②中量筒中水和铁块总体积V2;接下来将待测物体及助沉的铁块一起浸没水中如图④所示,读出总体积V4,则待测物体体积为V4﹣V2。故选:C。10.解: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所以乙的量程大,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的刻度不均匀。故选:D。11.解: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是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读出的,记为V1;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液体体积记为V2,俯视读数会造成剩余液体的体积V2读数结果偏大;倒出液体的体积记为V3,则V3=V1﹣V2=30mL﹣20mL=10mL,因为V2偏大,所以V3偏小,即倒出液体的体积应该大于10mL。故选:A。12.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0℃以上,温度计的示数为1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则一个格表示的温度为:,刻度范围,上限:(47﹣20)格108℃,下限:(0﹣20)格80℃,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4℃、﹣80℃~108℃。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解:挤压玻璃瓶,因玻璃瓶的形状发生微小的改变,就能使瓶子的容积因挤压而发生微小的变化量,当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瓶变圆容积变大,玻璃瓶中的水由于是已灌满的且水的体积不变,所以会观察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下降;当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瓶变扁容积变小,管中水面上升;管越细,细微变化越明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解:A、化学试剂灼伤时,应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将化学试剂冲洗干净,故A处理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后不能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B处理方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烧伤或烫伤时,要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C处理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故D处理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16.解:(1)刻度尺在使用时,带刻线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因此小金同学的测量方法正确。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测得的木块长度为:3.80cm﹣0.00cm=3.80cm(2)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通常会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则该物体测量的最终长度为:。故答案为:(1)小金;3.80;(2)18.43;取平均值,减小误差。17.解:(1)A.不压紧中间会有空隙,这种是可以避免的,属于错误,不属于误差,故A符合题意;B.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得到的不是一张纸的厚度,因为一张纸有2页,这种可以避免,属于错误,故B符合题意;C.课本封面纸张厚度比内页更厚,没有除去封面测量的话,结果会偏大,这种可以避免,属于错误,故C符合题意。(2)一张纸的厚度为(3)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则一张纸的厚度为(4)不可行,因为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两者之差仅为一张纸的厚度,无法测出。故答案为:(1)ABC;(2)0.1;(3);(4)不可行,一张纸的厚度太薄,小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18.解:(1)上述方法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2)根据上述方法测得该矿石的体积为V=180mL﹣100mL=80mL=80cm3。(3)小东同学认为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理由是取出石块要带走部分水,使加入的水变多,剩下水的体积变小。故答案为:(1)烧杯、量筒;(2)80;(3)取出石块要带走部分水。19.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30cm﹣2.00cm=2.30cm;(2)第一幅图温度为﹣7℃,第二幅图温度为6℃,第三幅图温度为﹣4℃,第四幅图温度为﹣6℃,最大温差为6℃﹣(﹣7℃)=13℃;故答案为:(1)2.30;(2)13℃。20.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高于B处的温度;(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21.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想与假设、⑤制订探究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②得出结论、①交流与合作,故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④③⑤⑥②①;(2)科学实验需要事实求是,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不能“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而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这是因为科学研究中,实验结果的不符合可能是由于假设本身存在问题,或者实验设计有误,因此需要重新考虑问题并进行调整,故选:A。故答案为:(1)⑤⑥②;(2)A。22.解:(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毫升。(2)一枚硬币厚度约2.1毫米。故答案为:(1)毫升;(2)毫米。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23.解:(1)根据题意知道,倒入A罐的椰汁体积为V1=20mL﹣14mL=6mL,(2)用量筒准备体积为300mL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50mL,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300mL﹣50mL﹣(20mL﹣14mL)=244mL。故答案为:(1)6;(2)用量筒准备体积为300mL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3)244。24.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测量刚孵化的芦丁鸡体长为3.05cm﹣0.20cm=2.85cm;(2)由乙图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90cm3,20个芦丁鸡鸡蛋轻放入量筒内完全浸没时总体积为160cm3,则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V3.5cm3。由于芦丁鸡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导致浸没后的总体积偏小,则所测量的平均体积将偏小。故答案为:(1)2.85cm;(2)3.5;偏小。25.解:(1)上述三种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上图的气体温度计,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管内空气收缩,压强减小,管中水柱液面将上升。(2)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上图中的固体温度计。已知铜的膨胀程度比铁大,当温度升高时,指针会偏向B侧,即铜的形变比铁大。(3)如图甲是小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换用细管,因为同体积下,横截面积越小,高度越高越明显。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上升;(2)B;(3)换用细管。26.解:(1)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加入适量水的目的是能将固体浸没且固体加入后总体积能准确测出,即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故选:C;(2)②用细线拴住铁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塑料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根据这两次的体积差即为塑料块的体积,所以多余的数据是V1;(3)根据量筒的使用规则可知,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最低处相平;(4)A.在步骤②时,铁块浸没水中深度过大,不影响排开液体的体积,故不影响塑料块体积的测量;B.在步骤③时,放入铁块和塑料后,仰视读数,使读取的总体积偏小,从而利用体积差计算出塑料块的体积偏小;C.在步骤②时,放入铁块后有水滴飞溅出来,会使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小,而步骤③正常,最终计算出塑料块的体积偏大;D.在步骤③时,投入铁块和塑料后有水滴飞溅出来,使量筒内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偏小,步骤②正常,最终计算出塑料块的体积偏小;综合以上分析,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V1;(3)液面最低处;(4)BD。27.解:(1)由图可知,圆环的直径为D2,铅笔的直径为D1,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2)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选项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选项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厚度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选项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测量纸带的厚度运用的方法是累积法;①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测量一根铜丝直径,运用的方法是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②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是化曲为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属于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①③。故答案为:(1);(2)ABC;(3)①③。28.解:(1)为了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需要设置以是否套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如题表所示,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不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不套袋。(2)实验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其中题干中表示获取事实与证据。(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蜡纸袋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单粒果实质量更大,果实糖含量更高。故答案为:(1)做对照;(2)④;(3)蜡纸袋。29.解:(1)本实验采用排水法测火山石的体积,往烧杯中加入水时,需考虑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考虑火山石能浸没水中,同时火山石浸没水中不能有水溢出。(2)火山石吸水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3)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使水面到达C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V=V0﹣V2。(4)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V空隙=(V0﹣V2)﹣(V0﹣V1)=V2﹣V1。故答案为:(1)火山石能浸没水中,同时火山石浸没水中不能有水溢出;(2)火山石吸水;(3)使水面到达C处;V0﹣V2;(4)V2﹣V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培优卷【一】.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培优卷【一】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