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 )认识社会生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化 养成亲社会行为网络改变世界 营造清朗空间一、解读课程标准课标内容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行为。学业质量标准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适用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健全人格)2.能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道德修养)3.能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法治观念)4.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第一课课标内容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行为。学业质量标准1.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懂得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责任意识)2.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第二课课标内容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学业质量标准1.能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2.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健全人格)3.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4.能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法治观念)第三课二、自主复习教材认真复习教材P2—22,找出书本上的主干知识及课堂笔记,学会构建思维导图。(时间:6分钟。)三、梳理主干知识认识社会生活特点是丰富多彩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公共性青年的做法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对我们成长提出新要求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人的社会化内容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含义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做法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网络改变世界改变生活方式促进人际交往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经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政治)提升媒介素养学会选择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营造清朗空间传播网络正能量1. 社会生活是一成不变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社会生活具有私密性,社会生活是在私密空间开展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能够满足我们一切需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网络谣言终究不攻自破,清者自清,最好不干涉,让其自生自灭。(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纠正易错易混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网络谣言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网络无法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1.下列能表明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是 ( )A.我们出行的道路更加平坦、宽阔B.很多家庭选择开私家车外出旅游C.空调的样式更为多样、新颖潮流D.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粤剧票友邀请赛D一、审清题意,找出关键词;二、审清选项,运用排除法;三、审清二者关系,按题意要求确定选项。五、加强题型训练2.某同学绘制了一张“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如图)。对这份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以地缘为基础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③人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定依赖社会 ④人的社会关系网体现社会化的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2025年2月23日,“绿色全运志愿广州”__广州青春绿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150 名青少年志愿者发出“绿色全运”主题倡议,50组亲子志愿者家庭参与“绿色全运”主题宣传、巡河巡绿、主题摊位打卡等志愿服务挑战,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全运”氛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C.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D.我们要热爱生活,积极融人社4.原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这句话强调了( )A.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D.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DC5.我们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的大课堂,离不、开社会实践。下列语句寓意与上述观点致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6.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通过父母的抚育、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教海,才逐步形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表明( )A.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相同的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C.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D.学校教育是人社会化唯一途径BB7.《论语》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了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下列最能体现的社会化过程的是 ( )A.双胞胎兄弟因遗传基因性格相似 B.小明通过社区服务学会关爱他人C.婴儿出生后自然啼哭以表达需求 D.运动员凭借天赋取得了优异成绩8.2025年2月14日,株洲市芦淞区莲塘小学师生开展了“红领巾飘扬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个个手持小钳子,或夹或捡,变身环保小卫士,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 )A.能在实践中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B.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一切技能C.目的在于获得社会接纳和认可 D.表明志愿服务只能从小事做起BB9.互联网重塑了国家的治理方式、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某班开展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列素材符合主题的是 ( )A.天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B.天津打造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津门网络品牌,以河为媒点亮津派文化C.天津政务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20项民心工程的意见与建议D.天津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多种应用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10.下面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材料一:中学生小闵发现公交站牌名标错,便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向有关部门反映。材料二:中学生小丽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长见识。A.提高媒介素养,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B.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析网络信息C.合理规划时间,学会“信息节食” D.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发展BB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一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二是社交平台;三是电商平台;四是应用商店;五是儿童智能设备;六是未成年人模式。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价值。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清朗的网络空间,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②有助于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规范网络运营秩序,促使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网络行业健康发展。③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网络社会。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材料一 一则名为《AI助力老师帮学生“圆梦”照片亮相瞬间全班欢呼沸腾》的视频引发了网友关注。教师刘淑琴用AI技术,帮助学生看见实现梦想后的自己。医生、军人、教师……AI根据学生们的面容,绘制出长大后的职业形象图片。学生们仿佛搭上时光机,AI让梦想具象化了。孩子们的梦想与AI“触碰”,受到很多网友肯定。(1)结合材料一,指出孩子们的梦想与AI“触碰”受到网友肯定的理由。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捕捉材料中有效信息;2、认真分析,找准与材料知识的结合点;3、理清思路,找准答题的切入点;4、结合实际,多角度多主体组织答案。①AI技术帮助学生直观看到梦想实现的模样,激发学习动力与对未来的向往;②体现科技赋能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助力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材料二 某地公安机关破获的“AI换脸”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伪造企业负责人面容,10分钟内骗取100多万元;某短视频平台上,AI生成的“虚拟专家”散布养生谣言,误导众多中老年人。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操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2)材料二中所述事例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谈谈上述《办法》的发布实施对于AI诈骗现象治理的意义。警示:①AI技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需警惕网络安全风险;②公民应增强信息辨别能力,依法使用AI技术。意义:①通过标识明确AI生成内容,帮助用户识别虚假信息;②规范AI内容生产传播环节,从源头遏制诈骗行为;③为治理AI诈骗提供法律依据,维护网络空间秩序。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21世纪教育网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 年级 道德与法治 科备课教案执教者 执教班级 课 型 单元复习课单元课题 单元复习:走进社会生活 主讲者本节课题 上课时间 第 周 星期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回顾课本内容,重温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感知单元知识脉络,培养自主阅读和归纳能力; 通过构建每课知识框架,厘清重难点内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通过典型例题和习题巩固,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难点 把设问和教材联系起来,掌握对应题型的答题方法。时量 教学流程及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一课时 明确复习要求 1.课前准备:教材、笔记本、红黑笔; 2.课堂要求:高效认真地跟进每一个复习环节——自主复习、构建体系、习题巩固、分析 3.课后作业:当天完成本单元知识重难点的记忆,并完成必要的课后作业。 复习过程 自主复习 认真复习教材P2—22,找出书本上的核心知识及重要笔记,并试图构建思维导图。(时间:6分钟。)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框架。(详细见课件) 当堂消化 社会生活的特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网络的意义 如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课后作业 完成教辅资料上的相关习题 明确复习要求,提高复习兴趣 认真阅读课本,并结合教辅资料上的思维导图,理解重难点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巩固、运用知识 构建思维导图,帮助牢记基础知识 让学生当堂背记,巩固基础 通过习题巩固、检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课后 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第一单元复习课:走进社会生活.pptx 八上第一单元复习:走进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docx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和保护个人信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