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章易错过关(课件 练习)高中物理 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章易错过关(课件 练习)高中物理 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本章易错过关(二)
◆ 练习册
一、选择题
二、实验题
三、计算题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吕梁期中] 以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A.内的位移是 B.内的位移是
C.末速度的大小是 D.末速度的大小是
[解析] 汽车刹车到停下来所需的时间,所以内的位移等于内的位移,即,故A正确,B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末速度的大小为0,所以末速度还等于0,故C、D错误.
2.[2023·中山一中月考] 某次列车出站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连续经过三个测试点,已知段距离为段的一半,段平均速度为段平均速度为,如图所示,则列车经过点时速度大小为( )
C
A. B. C. D.
[解析] 设段距离为段距离为段平均速度为,段平均速度为,段的平均速度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除以2,可知段平均速度可表示为,,,联立可得,故选C.
3.[2023·湛江一中月考] 甲、乙、丙三位同学,晚饭后在学校田径场100米赛道上散步,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丙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A.三位同学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
B.在时刻,三位同学相遇
C.在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
D.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曲线运动
[解析] 甲同学和丙同学从位移为0处出发,乙同学从位移为处出发,故A错误;在时刻,三位同学位置坐标均在处,故三位同学相遇,故B正确;在内,由图像可知甲同学的位移小于乙和丙的位移,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小,故C错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
4.[2023·惠州一中月考]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物体在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在末距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在末的加速度与末的加速度相同
D.物体在内始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物体在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应是在末距离出发点最远,故A、B错误;图像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物体在末与末图线斜率相同,所以物体在末的加速度与末的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物体的加速度在末发生改变,所以物体在内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5.[2023·中山纪念中学月考]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时发生位移,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时发生位移,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D
A. B. C. D.
[解析] 由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其通过两段位移的时间一定相等,设时间为,由运动学公式得,,解得.
6.[2023·深圳中学月考] 在模拟实战训练中,空降兵从悬停的直升飞机中离开,经过时间,降落了距离,速度变为,接着再经过时间,又降落了距离,速度变为.若将上述运动近似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
A. B. C. D.
[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得,故A正确,B错误;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可得,则有,故C、D错误.
7.(多选)[2023·广雅中学月考]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时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则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A.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时两物体再次相遇 D.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 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据图知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均为正方向,故B正确;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时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则时甲在乙的前面,故C错误;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甲与乙的加速度分别为
,,故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故D正确.
8.(多选)[2023·清华附中月考] 假设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内的位移是(未落地),则( )
AB
A.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 B.物体在第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物体在前内的位移大小是 D.物体在末的速度大小是
[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内位移,得,故选项A正确;物体在第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B正确;物体在前内的位移,故选项C错误;物体在末的速度,故选项D错误.
二、实验题
9.[2023·佛山一中月考]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当电源的频率为时,它每隔_____打一次点.
交流
0.02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为,则每隔打一个点.
(2)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
A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解析]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选A.
(3) 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各点间的距离为,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1.13
[解析] 根据,其中,可得.
(4) 若交流电的频率变为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___ (选填“大”或“小”).

[解析] 根据可知,当频率变为时,真实的打点周期变小,位移变小,计算时利用的周期偏大,则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三、计算题
10.[2023·中山纪念中学月考] 特技跳伞要求队员在的高度离开飞机,在不开伞自由落体的情况下完成规定表演动作.跳伞中某队员自由落体速度达到最大速度后,调整姿势匀速下落,在距地面时打开降落伞匀减速下落,落地速度恰好为零.,求:
(1) 自由落体运动阶段的时间;
[答案]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阶段的时间

(2) 匀减速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解析] 在距地面时打开降落伞匀减速下落,落地速度恰好为零,有

解得
(3) 跳伞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解析] 减速运动时间
匀速运动时间
总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11.[2023·深圳中学月考] 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小车甲、乙进行实验:甲、乙两车开始时处于同一直线上相距两点,甲车从点以初速度、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乙车从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当两车间距超过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求:
(1) 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答案]
[解析] 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

代入数据可得
则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

(2) 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答案]
[解析] 在相遇前,当两车间距不超过,两车保持通信,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设两车经过时间相遇,则

解得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本章易错过关(二)
1.A [解析] 汽车刹车到停下来所需的时间t==2 s,所以3 s内的位移等于2 s内的位移,即s=v0t=12 m,故A正确,B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2 s末速度的大小为0,所以3 s末速度还等于0,故C、D错误.
2.C [解析] 设AB段距离为s,BC段距离为2s,AB段平均速度为v1=72 km/h=20 m/s,BC段平均速度为v2=144 km/h=40 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v3==30 m/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除以2,可知AB、BC、AC段平均速度可表示为v1==20 m/s,v2==40 m/s,v3==30 m/s,联立可得vC=50 m/s,故选C.
3.B [解析] 甲同学和丙同学从位移为0处出发,乙同学从位移为s1处出发,故A错误;在t2时刻,三位同学位置坐标均在s2处,故三位同学相遇,故B正确;在t1~t2内,由图像可知甲同学的位移小于乙和丙的位移,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小,故C错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
4.C [解析] 物体在0~3 s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应是在3 s末距离出发点最远,故A、B错误;v-t图像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物体在2 s末与4 s末图线斜率相同,所以物体在2 s末的加速度与4 s末的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物体的加速度在1 s末发生改变,所以物体在0~4 s内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5.D [解析] 由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其通过两段位移的时间一定相等,设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Δv=at,s2-s1=at2,解得a=.
6.A [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1=at1,v2=a(t1+t2),得=,故A正确,B错误;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s1=a,s1+s2=a(t1+t2)2,可得s2=a1t1t2+a,则有=,故C、D错误.
7.BD [解析] 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据图知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均为正方向,故B正确;v-t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t=0时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则t=2 s时甲在乙的前面,故C错误;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甲与乙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 m/s2=-4 m/s2,a乙= m/s2=2 m/s2,故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故D正确.
8.AB [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5 s内位移Δh=gt2-g(t-1)2,得g=4 m/s2,故选项A正确;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v==18 m/s,故选项B正确;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s=gt2=8 m,故选项C错误;物体在2 s末的速度vt=gt=8 m/s,故选项D错误.
9.(1)交流 0.02 (2)A (3)1.13 (4)小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则每隔0.02 s打一个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选A.
(3)根据Δs=aT2,其中T=0.1 s,可得a== m/s2=1.13 m/s2.
(4)根据T=可知,当频率变为51 Hz时,真实的打点周期变小,位移变小,计算时利用的周期偏大,则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10.(1)6 s (2)2 m/s2 (3)37.5 m/s
[解析] (1)自由落体运动阶段的时间
t==6 s
(2)在距地面900 m时打开降落伞匀减速下落,落地速度恰好为零,有
v2-0=2ah'
解得a=2 m/s2
(3)减速运动时间t1==30 s
匀速运动时间t2==12 s
总时间t总=t+t1+t2=48 s
全程平均速度==37.5 m/s
11.(1)12 m (2)4.8 s
[解析] (1)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
v0+a1t=a2t
代入数据可得t=4 s
则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s甲=v0t+a1t2=24 m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
s乙=a2t2=16 m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
s=d+s甲-s乙=12 m
(2)在相遇前,当两车间距不超过s0=10.0 m,两车保持通信,则有
d+-a2t2=s0
代入数据解得t1=2 s,t2=6 s
设两车经过时间T相遇,则
d+=a2T2
解得T=(4+2) s=8.8 s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t总=T-t2-t1=4.8 s本章易错过关(二)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吕梁期中] 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2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2.[2023·中山一中月考] 某次列车出站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连续经过三个测试点A、B、C,已知AB段距离为BC段的一半,AB段平均速度为72 km/h,BC段平均速度为144 km/h,如图所示,则列车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 ( )
A.30 m/s B.40 m/s
C.50 m/s D.60 m/s
3.[2023·湛江一中月考] 甲、乙、丙三位同学,晚饭后在学校田径场100米赛道上散步,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丙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位同学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
B.在t2时刻,三位同学相遇
C.在t1~t2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
D.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曲线运动
4.[2023·惠州一中月考]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在1 s末距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在2 s末的加速度与4 s末的加速度相同
D.物体在0~4 s内始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5.[2023·中山纪念中学月考]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Δv时发生位移s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Δv时发生位移s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Δv)2 B.2
C.(Δv)2 D.
6.[2023·深圳中学月考] 在模拟实战训练中,空降兵从悬停的直升飞机中离开,经过t1时间,降落了距离s1,速度变为v1,接着再经过t2时间,又降落了距离s2,速度变为v2.若将上述运动近似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
A.= B.=
C.= D.=
7.(多选)[2023·广雅中学月考]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t=0时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则在0~4 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t=2 s时两物体再次相遇
D.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8.(多选)[2023·清华附中月考] 假设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未落地),则 ( )
A.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4 m/s2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 m/s
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0 m
D.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大小是20 m/s
二、实验题
9.[2023·佛山一中月考]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 V,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各点间的距离为s1=3.62 cm,s2=4.75 cm,s3=5.88 cm,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4)若交流电的频率变为51 Hz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     (选填“大”或“小”).
三、计算题
10.[2023·中山纪念中学月考] 特技跳伞要求队员在1800 m的高度离开飞机,在不开伞自由落体的情况下完成规定表演动作.跳伞中某队员自由落体速度达到最大速度60 m/s后,调整姿势匀速下落,在距地面900 m时打开降落伞匀减速下落,落地速度恰好为零.g取10 m/s2,求:
(1)自由落体运动阶段的时间;
(2)匀减速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3)跳伞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11.[2023·深圳中学月考] 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小车甲、乙进行实验:甲、乙两车开始时处于同一直线上相距d=4.0 m的O1、O2两点,甲车从O1点以初速度v0=4 m/s、加速度a1=1 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乙车从O2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2 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当两车间距超过s0=10.0 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2.4.求:
(1)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