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2025年七年级下期历史(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史载,大运河开通后,在漕运的巅峰时期,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A.提升了隋朝军事力量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C.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D.推动了政治中心的转移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体现了(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料分别体现了唐太宗(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A.任用贤臣、发展农业 B.以农为本、虚心纳谏C.以农为本、精益手工 D.开疆辟土、民族友善4.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必须尊重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隋朝匠人采用活字排版印刷 B.唐朝时人们在夜市中吃宵夜C.宋朝时期人们春节燃放鞭炮 D.元朝时尚书省掌管全国政务5.《大唐西域记》从佛教徒的视角,记载了印度佛教史上的几次佛经结集、佛教教派、建筑古迹及其分布。根据其提供的线索,那烂陀寺遗址和阿旃陀石窟等文化古迹得以更好地发掘和复原。这里的“佛教徒”指( )A.玄奘 B.僧一行 C.鉴真 D.孙思邈6.“……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这段话描述了王安石变法法令中的( )A. 保甲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募役法 D. 方田均税法7.南宋有诗曰:“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一线曾是( )A.宋夏议和的地点 B.北宋与辽的边界C.南宋与金的分界线 D.宋辽交战的战8.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这一地区是( )A. 新疆 B. 云南 C. 西藏 D. 内蒙古9.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资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 多民族政权并立 B. 繁荣开放的唐朝C. 中华文明的起源 D. 统一国家的建立1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是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描述宋太祖赵匡胤统治的对联是( )A.开明君主吸亡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崇文抑武是方针1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文天祥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A.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B.对民族命运的担当C.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2.1004 年,辽军南下攻宋至澶州,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最终宋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这一事件史称( )A.宋夏和议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绍兴和议13.明清时期,戏曲发展迅速走向繁荣。酒楼茶馆、游船水畔等地成为了重要的戏曲演出场所,同时戏曲作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成为民众娱乐消费的首选。这说明明清戏曲发展得益于( )A.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政府政策的推动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戏曲演绎的完善14.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15.下列古代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汲取外国的成果 B.体现了重农思想C.以经验总结为主 D.以创新作为指导16.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具有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视以人为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材料二 元代鉴于五岭以南,易于滋生分裂割据势力,将今广东大部纳入江西行省,将今雷州半岛大部纳入湖广行省,同样,五岭之险尽失。元朝统治者的出发点是加强军事控制,但客观上却有利于这些“天险”地区的开发。如江西行省,为确保对广东道的有效控制,当时就十分注重对江西与广东交界地区的开发。———摘编自颜广文《元代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 1380 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 3 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中国政治制度史》(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行政制度 (2分)图二反映了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 (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代行省制对广东地区的影响。(4分,答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是怎样改组政治制度,解决君相之争的 (2分)“清朝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其措施是什么 (2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同、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唐期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逐渐发生了深远变化。————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临安城)自大街(有三个商业区的御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余坊巷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摘编自徐吉军《南宋临安工商业》材料三 (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美]基辛格《论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深远变化”最终在哪一时期完成 (2分)(2)根据材料二,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北宋时期最能反映开封城商品经济活跃的绘画作品是什么 (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哪一经济政策 (2分)综上,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19.唐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它以博大胸怀接纳外来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中华先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一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0分)材料一①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糜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 ——摘自玄奘《大唐西域记》 ②《步辇图》(局部) ③开元通宝④《雨中耕作图》——王建《凉州行》 ⑤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判断材料一中史料的类型。属于实物史料的有: 和 。(填写序号即可)(2分)从材料一中选择一则史料(写出序号),说明其反映的唐朝生产或生活状况。(2分)材料二 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盛况的原因。(4分)谈谈在当今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绽放异彩。(2分)20.坚决反对分裂和外来侵略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清代经略边疆的举措地域 成就 内容东南 统一台湾 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 抗击沙俄 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 战,1689 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 年在新疆设伊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西南 管辖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 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在边疆地区遇到的问题。并指出清朝历代统治者在经略边疆的两种方式。(4分)(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历 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5 BDBCA 6-10 DCAAD11-15 BBCAC 16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办法:分化事权,分割相权。(2分)(4分)①加强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巩固统治;②客观上促进广东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和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设立军机处。(2分)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强化(2分)18.(1)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工程,改进生产工具(发明新式灌溉工具)。(任意一点,2 分)南宋(2分)①店铺密集,遍布全城;②出现专业市场(如珠宝市),交易规模大;③打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繁荣)。(答出两点给满分,4分)《清明上河图》(2分)闭关锁国政策。(2分)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生产力进步推动经济繁荣,经济重心转移受社会环境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19.(1)③和⑤(2分)状况:【示例】选择史料①,反映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选择史料②,反映了唐朝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交融。选择史料③,反映了唐朝反映商业发达。选择史料④,反映了唐朝农业的发展状况。选择史料⑤ ,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选择史料⑥,反映了唐朝民族文化交流。(任写一点,2分)特点:双向性;范围广;交往内容广泛;友好交往等。(任写一点,2分)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教昌盛;海陆交通发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突出的人物贡献等。(任写一点,2分)做法: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等。(可从文化交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角度出发,酌情给分,2分)20.(1)问题:外敌入侵、内部叛乱(一点1分,2分)方式:建制、签订条约、册封、平定叛乱、制定法律等。(一点1分,2分)(2)【范例】观点: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论述:清朝前期,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带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在东南边疆,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在位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结论:从东南到西南,从军事征伐到行政建构,清朝以实际行动消弭分裂威胁,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让大一统格局更坚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