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处处留心皆学问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处处留心皆学问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处处留心皆学问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准确”指还原事物的面貌,“生动”指能让人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连续细致”指持续地关注,并细心地捕捉事物的特点和变化。阅读时,要抓住描写事物特点或变化的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
读《蟋蟀的住宅》,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概括描写的方面
(1)作者围绕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   )这些方面的内容。(多选)
A.住宅的特点 B.住宅的不足之处
C.住宅的研究价值 D.住宅的修建过程
“住宅的特点”“住宅的修建过程”
概括描写的方面
(1)作者围绕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   )这些方面的内容。(多选)
A.住宅的特点 B.住宅的不足之处
C.住宅的研究价值 D.住宅的修建过程
AD
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呢?读课文第5—第6自然段,将表格补充完整。
⑤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⑥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概括描写的方面
(1)作者围绕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   )这些方面的内容。(多选)
A.住宅的特点 B.住宅的不足之处
C.住宅的研究价值 D.住宅的修建过程
AD
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呢?读课文第5—第6自然段,将表格补充完整。
朝着阳光的斜坡上
最多九寸深,一指宽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读了课文,同学们争相发表看法,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作者对蟋蟀住宅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从中可以看出
他观察得非常细致。 (  )
②“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说明作者用了很长时间去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从中可
以看出他观察的细致。 (  )

观察蟋蟀如何工作的
概括描写的方面+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围绕……+讲了……(事物、自然现象等)这×方面的内容+作者抓住……(第一个方面)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同时又抓住……(第二个方面)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最终发现了……(事物的特点)
作者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同时又抓住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最终发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杰出才能。
读《蟋蟀的住宅》,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选自叶圣陶《爬山虎的脚》)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细读语段
(1)“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中的“这”指的是(  )。
A.茎上的叶柄 B.茎上的细丝
C.蜗牛的触角 D.爬山虎的新叶子
B
抓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根据语段内容,将下面的表格
补充完整。
茎上长枝叶柄
处的反面
枝状的细丝
六七根
嫩红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关于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下列图片中正确的一项是(  )。
D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细读语段+抓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
“……”(关键词句)写出了……(事物的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
“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枝状”“细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六七根”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数量,“嫩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选自叶圣陶《爬山虎的脚》)
①春天,草青了,树绿了,我们在大院里种了一片太阳花。
②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着,盼着。可是大半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有人说种早了,有人说埋深了。正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小芽儿破土而出了。
③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几天之内,就抽出长长的秆、细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叶叶秆秆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④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⑤这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不可阻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缤纷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禁不住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前,欣赏着。
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题目拆解,思维建模
概括描写的方面
作者主要写了太阳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长过程
外形特点
③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几天之内,就抽出长长的秆、细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叶叶秆秆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④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⑤这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不可阻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缤纷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禁不住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前,欣赏着。
太阳花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几天之内,就抽出长长的秆、细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叶叶秆秆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④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太阳花的芽的形状是__________的,叶的形状是____________的。
种子发芽
抽出秆、叶
秆、叶渐多
开出花朵
针形
细圆形
作者从太阳花发芽一直观察到它开花,从中可以看出其观察的________。作者对太阳花的芽和叶的形状以及花的颜色等都有充分的了解,从中可以看出其观察的________。(A.细致 B.连续)(填序号)
B
A
概括描写的方面+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围绕……+讲了……(事物、自然现象等)这×方面的内容+作者抓住……(第一个方面)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同时又抓住……(第二个方面)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最终发现了……(事物的特点)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作者围绕太阳花,讲了太阳花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点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抓住太阳花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同时又抓住太阳花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最终发现了太阳花生长速度快、外形美的特点。
④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这小沙滩上察看有没有适合它需要的沙粒。如果没有,它就到附近去找,直到找到为止。它需要的是一粒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稍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个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它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它的家。
非常隐蔽
C
④当小蝗虫看到螳螂这副奇怪的样子之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善于蹦来跳去的小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的小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儿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不知所措
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响声
恐慌
向前移动,靠近螳螂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