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七彩画笔绘生活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七彩画笔绘生活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七彩画笔绘生活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语文要素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对于叙事类文章,“写清楚”就是能围绕一件事写清楚其起因、经过、结果,让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阅读时,同学们要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了解作者叙述事情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读《我家的杏熟了》,说说课文是怎么把“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明确写作顺序
(1)课文是按照(  )顺序展开描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1
8
7
5
4
3
2
9
6
介绍了杏好、杏多
交代故事的起因
打杏、捡杏、分杏
点明“分杏”对“我”产生的影响
读《我家的杏熟了》,说说课文是怎么把“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明确写作顺序
(1)课文是按照(  )顺序展开描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C
梳理前因后果
(2)课文可以划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下面的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
哪个部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起因       B.经过        C.结果
①奶奶亲自打杏,给小伙伴分杏,并教育“我”。 (  )
②小淘淘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 (  )
③“我”每年都把熟透了的杏分给大家吃。 (  )
抓住人物描写
(3)“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
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这句话运
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写出了奶奶的品质。
B
A
C
动作
神态
语言
明确写作顺序+梳理前因后果+抓住人物描写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然后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同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奶奶“分杏”的起因:小淘淘摘杏。然后写“分杏”的过程:她没有责怪小淘淘,反而亲自打杏,给小伙伴分杏,并教育“我”。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同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得很清楚。
读《我家的杏熟了》,说说课文是怎么把“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点明了天都峰_________的特点,
体现了“我”爬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读《爬天都峰》,说说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明确人物
(1)课文的两个主人公是(  )和(  )。
A.“我”         B.爸爸         C.老爷爷
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
C
A
动作
心理

畏惧、缺乏自信
(3)下列对“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对话中,“我”和老爷爷互相询问对方是否要爬天都峰,是因为 “我们”
虽然看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但心中都充满了自信。
B.第二次对话写的是“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的事,点明了“我们”
互相道谢的原因。
C.在描写第二次对话时,作者使用了多个“!”,写出了“我”和老爷爷爬
上天都峰后激动的心情。
A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
一样……”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奋力爬天都峰的“我”比作
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______________的样子。
比喻
小猴子
灵活、敏捷
明确人物 + 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
写了……(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从而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课文写了爬山前“我”抬头望天都峰时的心理、“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我”向天都峰顶攀爬的动作,从而把“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读《爬天都峰》,说说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它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它已经死了。我把这只死鸭提起来,在它身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巢,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
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该是多么深沉的爱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它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读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的。
题目拆解,思维建模
明确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  )顺序展开描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D.逻辑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它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它已经死了。我把这只死鸭提起来,在它身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巢,里面装着十三只蛋。
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该是多么深沉的爱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它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
5
3
2
4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读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的。
题目拆解,思维建模
明确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  )顺序展开描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D.逻辑
C
下列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推测野鸭的死因   ②发现死鸭和鸭蛋   ③埋葬死鸭,带走鸭蛋
梳理前因后果
抓住人物描写
文章在叙述事情时,抓住了人物的(   )来展开描写。(多选)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BD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它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它已经死了。我把这只死鸭提起来,在它身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巢,里面装着十三只蛋。
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读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的。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我”发现了一只死野鸭和十三只鸭蛋。然后写事情的经过:“我”推测这只野鸭是怎么死的。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我”挖坑埋葬了死野鸭,并带走了全部的鸭蛋。同时抓住“我”的动作、心理,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
①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城市的高楼大厦绝无松鼠的踪迹,万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发现了松鼠的踪迹。
②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
③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跑东蹿西地去捉松鼠。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之夭夭……
④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才算逮住了一只。
⑤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⑥我的身体有点儿颤抖,手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古怪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⑦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⑧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⑨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聚餐上还是说漏了嘴。当我发现自己说漏了嘴时,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⑩我笑了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不辞辛苦逮老鼠
把老鼠
放了
说出逮老鼠的事
女儿吵着要松鼠
可怜松鼠
谈松鼠
①今天,调皮大王马克闯了个大祸。班长小莉正埋头整理大伙儿交的作业,马克趁机把小莉的辫梢系在椅背上。小莉一起身,拖翻了椅子,撞倒了桌子,把值日生放着的一桶水洒了一地。小莉滑了一跤,刚穿上的新衣服也弄脏了。正好走进教室收作业的老师也踩了两脚水。
②小莉哭得抽抽噎噎的,老师气得眼睛冒火。马克知道这次的玩笑开大了,只好乖乖地认错。老师马上叫全班同学坐好,并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每个人拿一张纸,把所知道的马克干的捣蛋的事儿全写上,写完后当场宣读,批评马克。
③看着马克惊慌失措的样子,同学们又好气又好笑。小莉狠狠瞪了马克一眼,低头写了起来。马克知道这下完了,小莉是班里的作文尖子,她写的东西肯定尖锐猛烈,上去一朗读,还不把自己羞死?马克虽然是个调皮大王,但要叫他当众坍(tān)台,也是受不了的。
④大家都写完了,老师让小莉第一个读。小莉慢慢地站起身,她身上还湿漉漉的。小莉抹了抹还挂着泪痕的脸,清清嗓子读起来:“马克同学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他爱劳动,干活不怕苦、不怕脏;他体育好,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荣获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女同学,有一次我做手工不会钉钉子,他就主动帮我敲,结果不小心把手指敲肿了,可他一声也不叫疼,还安慰我说‘没事’……”
⑤全班同学都听得愣住了,老师也有点儿吃惊。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
⑥突然,马克放声大哭。有几个同学也流泪了。老师的眼里亮闪闪的,泪花晶莹。
⑦后来,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刚才的作业,小莉做得最好,我们要向她学习。我们现在要做一项新的特别的作业,每个人把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再在后面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使自己的闪光点越来越亮,努力使我们班级的团结之火越来越旺。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老师也要做一份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
⑧“哗——”全班同学热烈地鼓起掌来。
交代故事的经过
交代故事的结果
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马克把小莉的辫梢系在椅背上,导致小莉滑了一跤
为了惩罚马克,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下马克干的捣蛋事儿并当场宣读,出人意料的是,小莉在宣读时称赞了马克
老师布置了一项新的特别的作业,让同学们写出全班同学的闪光点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