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猜一猜,把大家带入钟表店,和钟表交朋友。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实物钟,先在同桌之间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21·cn·jy·com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再现和累积。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再例如:说一说你是怎样看整时刻的,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让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这样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效果会更好。 21教育网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