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5

资源简介


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从“会—知道—能”的转变过程中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课堂也会精彩起来。在上完新教师汇报课后,感觉到自己有很多的收获。从一开始的选择上课内容,到进行备课、试教、讨论反思再教的磨课过程中,我知道了只有对教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对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才能上好一堂课。我欣喜的是,在诸多前辈与同行的帮助下,在自己一次次经历课堂洗礼与历练中,我也渐渐在成长。
我上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及认识整时;培养学生 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并让学生懂得爱惜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学生看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钟表,观察钟表的钟面,以及小淘气一天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看钟表,体会时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是我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经过几次的上课之后最有收获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上的提高。
在第一节课的认知钟面过程中,我只是出现一个钟面模型,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认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我发现学生对时针、分针还不是很准确的明白了。后来的课上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发现的小秘密,老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并跟自己的钟面模型打招呼的基础上进行回忆钟面上的小秘密。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给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课中我慢慢的学会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的源泉。
三、让学生经历由抽象到形象思维过程的提高
开始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到位,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数学学习的目的只停留在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在经过了大家的点评之后,我与师傅在后面想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通过认、读、写的过程中,真正开始从“会—知道—能”这一过程的转变学生会认、会读、会写时间。
当然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方面: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练
作为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更要严谨、标准、规范,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在整堂课中,还有一些语言表现不生动,没有低龄儿童需求的童趣化语言,夸张的肢体表现,个别肢体语言把握也不太好,作为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是要好好在平时下功夫去积累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在讲解认识钟面的时候,孩子们都能细心地观察到整个钟面的特点,学生都能按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能说出“短针”、“长针”,但由于学生对短针、长针的直观影响下,我揭示了“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 之后,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性地说“短针”、“长针”。我想:这可能就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吧。接下来在讲解认识钟表的环节中,学生一直口头描述“3点”“4点”,当然口头语可以说是“3点、4点”,书面语却是“3时”、 4时,在练习整时时,我没有注意到让学生反复的说,从而导致课过后还是有同学没有纠正过来。邵老师说过低段学生要让他们在说数学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思维,我应该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多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重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真正实现学生从“会—知道—能”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