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做自己的主人》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做自己的主人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第十六课“做自己的主人”,聚焦“自理自立能力培养”。教材以“我诉我心”中李乐依赖家庭、忽视自我努力的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依赖心理的危害;通过“心海导航”阐述培养自理自立的路径,包括完成“心理断乳”、参与家务劳动等;借助“体验课堂”(案例讨论、生活自理能力调查)引导学生反思自身依赖行为;“活动在线”设置给父母写教育方式建议、生活技能训练等实践任务。内容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管理与独立人格培养”目标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理自立的重要性,掌握克服依赖、提升独立能力的方法,为适应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阶段,虽渴望自主,但受家庭宠爱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生活自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针对学生特点,通过真实案例呈现依赖行为的弊端,利用调查、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觉察自身依赖问题;结合实践任务(如家务劳动、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在行动中锻炼自理能力,理解“心理断乳”的意义。助力学生突破依赖局限,逐步培养独立人格,提升生活自理、自主决策的能力,适应青春期成长对“自我负责”的心理发展需求。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认识到依赖心理对个人成长的危害,理解心理断乳的重要意义。 2.掌握培养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如参与家务劳动、合理管理零花钱等。 3.树立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实践“做自己的主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2.实践任务评价:完成自我规划的情况(师评+自评)。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克服依赖的方法 学习难点:将独立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开展合作探究。 进行讨论实践。 情景教学法。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小鹰学飞”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小鹰为什么要被妈妈推下悬崖?”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自己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25分钟) 一、认识依赖的危害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李乐的案例,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李乐的依赖心理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李乐继续这样下去,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教师总结依赖心理的危害,如缺乏责任感、社交能力差等。 二、心理断乳进行时 1.讲解“心理断乳”的概念,对比生理断乳和心理断乳的区别。 活动一、开展“给父母的小纸条”书写活动,结合三张图片,想一想,你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你的自理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将他们存在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通过小纸条的方式告诉他们 活动二:小组交流:读一读,想一想,活动二的几个情景,你该如何训练自己的生活技能呢?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情景,由小组长集中,参加班内分享。 活动三、生活自理小调查 教材第110页,有一些行为描述,请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的括号内打”,要求实事求是。 学生自由发言: 在自理能力小调查中,你觉得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 (2)我们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立自理能力?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会有哪些困难和挑战。三、巩固练习(5分钟) 实践“做自己的主人” 比赛:规划自我的一天 规则:按自己的学习、生活自我规划,合理安排。 让学生学以致用时,体验到自我规划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课堂小结 (5分钟)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例如学会了哪些独立生活的技能。 2.教师寄语:“真正的独立不是拒绝帮助,而是拥有独自飞翔的能力。”5.板书设计做自己的主人 一、依赖的危害 二、心理断乳的方法 三、生活技能训练6.教学反思与改进16《做自己的主人》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1.自理能力现状记录:记录近三天自己独立完成的生活事件(如整理房间、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分析哪些方面做到了自理,哪些仍有依赖。 2.依赖现象观察:观察身边同学或家人依赖他人的现象,记录具体事件(如依赖父母整理书包、处理矛盾),思考依赖的影响。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1.生活的内容:结合“我诉我心”李乐的故事、“心海导航”自理自立方法,探讨依赖心理的危害与培养自立能力的途径。 2.实践的方式:1.小组讨论:分析“体验课堂”中不同情境(如孩子依赖父母处理事务),探讨合理教育方式对自立能力的影响。 2.活动参与:完成“活动在线-给父母的小纸条”,反思父母教育方式对自己自理能力的影响,分享改进建议。 3.素养的目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生活实践能力,树立自理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导入:呈现“我诉我心”李乐依赖家庭、缺乏学习动力的案例,提问:“依赖心理对成长有哪些负面影响?” 学习任务:认识自理自立的重要性,学习培养自理自立能力的方法。(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第一步:回顾课前记录的独立事件,填写《自理事件分析表》,标注事件中运用的自理技能(如整理、规划)。 第二步:小组内分享事件,依据课本“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克服依赖心理”等理论,分析自理能力对成长的影响。 第三步:结合“活动在线—给父母的小纸条”,模拟撰写“独立宣言”,如“我能自己整理房间,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回顾课前记录的自理事件与依赖现象。 2.学习分工:组内分工分析“方法指南-克服依赖性的方法”,如培养自信、独立解决问题。 3.学习步骤:案例分享→方法对照→总结自立能力培养策略。 4.注意事项:注重结合“体验课堂—读议议”案例,强化“自理自立对人格独立的重要性”认知。(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1.小组合作完成“自理能力提升计划”: 针对“不敢独自完成作业”问题,设计解决步骤:如“拒绝依赖—独立思考—寻求合理帮助”。 2.实践模拟:选择课本“情境三:支配零花钱买晚餐”,合作设计独立处理方案,体现“规划—执行—总结”过程。(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1.组内互评:评价自理能力提升计划的可行性,如是否贴合“克服依赖心理”“参与家务劳动”等方法。 2.分享总结:每组代表发言,分享对“做自己的主人”的新认识(如“自理自立从点滴小事开始”“克服依赖才能独立成长”)。四、课堂巩固拓展1.“自理小能手”挑战赛:班级开展“整理书包比赛”,评选班级“自理小能手”。 2.情景剧表演:改编课本“李乐转变”案例,通过情景剧展示“依赖—觉醒—自立”的过程,强化自理自立意识。五、课后实践性作业1.自理实践挑战:选择一项未尝试过的自理任务(如独立整理房间、完成一道家常菜),记录实践过程与感受。 2.家庭自立行动:与父母沟通,制定“家庭自理计划”(如分担固定家务、自主管理零用钱),持续执行一周并记录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