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12月课堂练习历史试卷(政史合卷时间:120分钟,总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1.如下图为中国某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穿孔石珠,据推测石珠穿孔的方式是先用尖状器进行打磨,之后再打穿形成。由此可知该遗址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央视《发现之路》节目带领人们走进浙江余姚新石器时期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领略到距今七八千年前华夏先民的生活。在节目中可以看到()A.先民们居住的洞穴B.人工栽培粟的痕迹C.先民们使用打制石器D.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3.《礼记·礼运篇》记载,早期社会是大同社会,即“公天下”,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标志是()A.尧禅位舜B.启继禹位C.商汤灭夏D.盘庚迁殷4.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幕葬用品进行了严格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C.西周手工业中治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5.按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但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多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则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地位B.鲁晋两国的交通较为方便C.周王室衰微与诸侯势力崛起D.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衰落6.《商君书》记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秦国上下形成这一氛围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推行了()A.严明法度B.奖励军功C.确立县制D.鼓励耕织7.“战国李悝估计,(当时)一个农民可以耕田百亩(约相当于20800平方米),每亩产粟三斗,可供五口人食用。以上这些都为解放劳动力创造了条件,也使得有相当一些人成为有闲阶层,从而有时间去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为‘百家争鸣’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A.战国时旧制度瓦解B.农业生产进步促进思想解放C.农民都是有闲阶层D.思想解放推动农业生产发展8.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庄子一一“以德治国”B.孟子一一“民贵君轻”C.韩非子一一“无为而治”D.荀子一一“以法治国”9.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或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C.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的战争D.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10.“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为了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秦始皇设立了()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那守11.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12.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的重要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修筑长城D.统一货币13.鲁迅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A.统治者内讧B.焚书坑儒C.秦的暴政D.农民起义14.汉代谚语:与其留给儿孙满箱黄金,不如教他们研习五经。当时“一经说至百万余言,(五经)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这一情形的出现,与汉代推行哪一政策有关()A.尊崇儒术B.重农抑商C.休养生息D.盐铁官营15.清代学者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指出“东汉诸帝多不永年”,他认为“国家当气运隆盛时,人主大抵长寿,其生子亦必早且多,独东汉则不然”。这直接导致的政治后果是()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东汉政权名存实亡C.军阀割据局面出现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6.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采取了注射疫苗、定期核酸等诸多预防措施来防止疫情的蔓延,在预防疫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汉时就有名医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A.张仲景B.华佗C.祖冲之D.扁鹊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