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青史留名多俊杰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青史留名多俊杰 阅读提升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青史留名多俊杰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语文要素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同学们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语,按一定的顺序复述故事内容,注意不遗漏情节。为了使复述更有条理,详略得当,同学们在复述前可以先列个提纲,确定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
如何复述文章内容?
方法1
方法2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当省略其他内容
注意提示顺序的词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
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中,调查民情这个情节虽然是故事发展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主要内容,因此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因此要复述得详细一些。
注意提示顺序的词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
有些文章提到了多个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不仅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是帮助我们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
如《扁鹊治病》一文,在复述这篇文章时,抓住“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我们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讲清楚。
畅畅想把陆游的爱国事迹宣扬出去,激发更多人的爱国之心。请你
帮助畅畅将故事内容简要地复述出来。(3 分)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huì)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了官职。
公元1171年,46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竭尽全力,多次亲临前线视察。由于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身体十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勉力支撑身体,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他30岁那年在礼部举行的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却被秦桧除去了姓名,但陆游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刻苦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希望能为国建功立业。他34岁那年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了官职。他45岁那年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这段日子里,他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竭尽全力,多次亲临前线视察,但因为南宋皇帝屈膝投降,他收复失地的愿望破灭了。他85岁那年仍然渴望能够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并在临终前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示儿》。
畅畅想把陆游的爱国事迹宣扬出去,激发更多人的爱国之心。请你
帮助畅畅将故事内容简要地复述出来。(3 分)
朗朗觉得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弟弟,以此来他。请你帮助朗朗将故事简要地复述出来。(3分)
②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③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④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⑤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⑥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
⑦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⑧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孔子在五十岁那年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十天过后,师襄认为孔子已经学会了弹奏这首曲子,就让孔子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却认为自己还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于是拒绝了师襄的提议。过了几天,师襄看到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就让孔子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却认为自己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思想内容,又拒绝了师襄的提议。又过了些时候,师襄看到孔子已经领会了乐曲的思想内容,就让孔子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却认为自己还没有体悟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再次拒绝了师襄的提议。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看到孔子竟然真的体悟出了作曲是一位怎样的人,感到既惊异又佩服,称赞孔子的琴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朗朗觉得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弟弟,以此来他。请你帮助朗朗将故事简要地复述出来。(3分)
同学们发现,沁沁主要讲了关于齐白石的四件事。(3分)
刘禹锡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们称他为“诗豪”。刘禹锡考取进士后,不断升官,曾任监察御史。他为人正直,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逐出洛阳长达二十余年之久。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县时,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住三间三厦(三个房间加上三个小厢房)的屋子。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眼,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番刁难,将刘禹锡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他环视住地,油然生出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然后信手贴在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仍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给刘禹锡一个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迁到较远的城北门,并把住房面积减半,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还有一排排杨树和柳树,别有一番风趣,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个知县见他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恼火又害怕,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铭文充分显示出刘禹锡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发现,沁沁主要讲了关于齐白石的四件事。(3分)
刘禹锡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在被贬到安徽省和州县后,他遭到了和州知县的多番刁难,半年时间里,他连搬了三次家,家一次比一次小。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刘禹锡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创作出了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陋室铭》。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