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故都的秋》——郁达夫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故都的秋》——郁达夫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进行文本初探,理解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发展同学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体会课文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炼文中作者写景的艺术手法。
3.通过研读文本,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分析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与悲凉之情。
《故都的秋》
——郁达夫
郁 达 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课堂活动一:文本初探
《故都的秋》——郁达夫
1、请同学们随着音乐默读全文,随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郁达夫所写的“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北国之秋:“来的清,来得静,来得淡。”
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的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请同学们齐读1、2自然段。思考: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有什么不同之处?
赞秋
《故都的秋》——郁达夫
课堂活动二:欣赏第三段音频,概括第一幅秋景图,并找出这幅图中表达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具体内容。
清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雨话凉
秋蝉嘶鸣
秋果胜景
绘秋
请同学朗读其余段落,概括其余四幅秋景图中表达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具体内容。
清:“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静:“静对着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花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悲凉: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
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静:“铺得满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感觉”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静:处处蝉鸣声
悲凉:秋蝉衰弱的蝉声
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桥影
静:息列索落的雨声
悲凉:凉风、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
3、为了突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对景物展开描写的?
《故都的秋》——郁达夫
“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课堂活动三:知人论世
4、对于郁达夫《故都的秋》,散文评价
“清”“静”是大多数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写得出的,未见得奇妙,而“悲凉”则独属于郁达夫一人独有,最见奇妙。
思考:作者所写的秋带有一种“悲凉”,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请结合本文题目及资源建议进行具体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客观景物和作者的主观感受是统一的,和作者的个性、经历和情趣是分不开的。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进而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原因:
社会风云
个人遭际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故都的秋》——郁达夫
关于我父亲的《故都的秋》(郁飞)
若没有对故都北平的挚爱,也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父亲一生短短的49年从未在北平久住,但是在此文的姐妹篇《北平的四季》(1936年)中吐露出了对古都的感情: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三)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最后两段。思考:如何理解“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938年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
【资料卡片】
无论在中国古代或现代,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可我觉得写得最有味道的,还数郁达夫这篇《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北平的秋,其意境清静幽远,令人感觉不到秋的萧瑟与落寞,只是觉得北平的秋有花、有树、有秋雨、有秋蝉,还有秋天的果实。是那么的平常,可又那么充满生活气息,更可贵的是作者用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遐思无限。真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到北平,飞进秋天。
谢谢欣赏北国之秋,再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