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与欧亚大陆联系紧密,更多地被视为亚欧大陆文明区的一部分
本课提及的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2、西非地区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 蒙巴萨 桑给巴尔
1、东非地区
加纳 马里 桑海
3、南非地区
大津巴布韦
(一)主要文明中心
展+评
一、古代非洲文明
【空间定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时间定位】4——16世纪
一、非洲文明
区域 国家 时间 概况特征(政、经、文)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
桑给巴尔;
蒙巴萨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看课本P27—28完成下列表格
(二)东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1)发展历程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2)文明特征
A.实行王权统治 B.奴隶制国家
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信仰基督教
②经济:
③文化:
①政治:
材料一:随着国势的强盛,阿克苏姆的王权和国家机器日益强化。阿克苏姆的君主开始采用“万王之王”的称号,中央王权逐渐加强。
材料二: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北非,控制了红海的国际贸易,阿克苏姆国家趋于衰落。
(二)东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城市国家
(1)代表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2)概况
②经济:
③文化:
①政治:
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
A.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B.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信仰伊斯兰教
(三)西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代表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先后兴起
2.特征
(1)政治:
(桑海)中央集权
(2)经济:
①黄金资源丰富,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②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③控制商路和黄金交易
(3)文化: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受伊斯兰教影响,廷巴克图为文化中心
(四)南非文明(古津巴布韦)
一、古代非洲文明
1.时间:
2.鼎盛:
3.国家形态:
4.特征/成就: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地域广大的王国
石头城遗址
【知识拓展】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
材料 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①有成熟的灌溉系统
②农业生产发展
③畜牧业比较发达
④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⑤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
课堂小结:非洲文明
区域 国家 时间 概况(政、经、文)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桑给巴尔等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鼎盛
10—15世纪
8—16世纪
11世纪末建立
14—15世纪鼎盛
信仰伊斯兰教;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信仰伊斯兰教;城市和文化繁荣;中央集权;丰富的黄金资源;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巨石建筑群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汉武帝
唐朝
元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遣使前往黎靬
(亚历山大城)
【知识拓展】非洲文明特点----中非交流源远流长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一)古美洲文明创造者——印第安人

二、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经济对比
区域 民族 培育的农作物 牲畜 工具类型
非洲
美洲
班图人
印第安人
甜高粱、
西瓜、棉花
牛、绵羊、山羊
铁器
马铃薯、玉米、蕃茄、花生
羊驼
石器
青铜器
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评
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时间: 14-16世纪
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
时间:BC10C-15世纪中叶衰落。
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时间: 12—16世纪.
区域范围:秘鲁的库斯科地区
二、古代美洲文明

文明代表 区域范围 存在时间 概况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尤卡坦半岛
墨西哥地区
秘鲁库斯科地区(安第斯高原)
公元前10世纪诞生,3—9世纪鼎盛,15世纪中叶衰落
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鼎盛
12世纪建立,
13世纪崛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鼎盛,
16世纪30年代消亡
二、美洲文明

看课本P29—31完成下列表格
1.玛雅文明(前1千纪——15世纪中期)
国家形态 成果
众多城市国家
种植玉米,阶级分化,城市繁荣,金字塔庙宇,精美陶器,象形文字,复杂历法,20进制,
“零”
库库尔坎金字塔(金字塔)
古玛雅城市遗址
(二)美洲主要文明中心
展+评
12世纪中叶,原始的阿兹特克部落离开故乡,自北向南迁徙。传说太阳神兼战神齐罗伯特列曾经启示他们,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应该定居的地方。两个世纪以后,按着神的意愿,阿兹特克人建立了墨西哥城。“墨西哥”意为太阳神和战神制定的地方,而鹰啄蛇的图案就成了今天墨西哥的国徽。
——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2.阿兹特克文明(14——16世纪)
1.发展过程:
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
2.概况:
政治:
对外:
经济:
展+评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
鹰等。
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阿兹特克文明
太阳金字塔
浮动园地
吐出长舌的蛇形唇饰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地区的溶井,这是一种由地下水腐蚀石灰基岩形成的大型溶坑,几个世纪以来都是玛雅人举行神圣仪式的中心。

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衰落:1532年,以皮萨罗为首的168名西班牙殖民者诱捕了印加皇帝,走向衰落。
灭亡: 1572年
3.印加文明(12——16世纪)
展+评
材料一 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这种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本身便反映出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界的无可奈何。同时,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
1.独立发展,独具特色:古代美洲文明一度繁荣
2.相对封闭,缺乏交流: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
3.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
4.社会文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演进缓慢独立发展
【知识拓展】古代美洲文明的基本特点
【知识拓展】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材料:2: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材料:4:……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
【知识拓展】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2)启示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④内部文明交流有限,无法相互借鉴进步
①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课堂小结
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