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南京贡院科考图
导入新课
特拉斯(9月5日-10月20日)在位仅有45天,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2022年10月25日,英国新首相里希·苏纳克,21个月后卸任
约翰逊2022年9月6号辞去首相
文官制度
【思考】:针对英国首相更迭的频繁,英政府是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西方的文官制度

6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
2、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官: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课本P36第二段】
文官制度:在长期实践中,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及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概念辨析
思考:西方的议员、内阁大臣是文官吗?
文官特点:
考试产生;
职务常任;
负责执行;
不是!
他们是政客!
政客特点:民选产生;掌握决策;更迭频繁。
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课标要求
重点:了解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难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庄园时代
议会时代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17——18世纪——19世纪后
王权时代
5——13世纪
14——17世纪
无专任官员
工业革命
光荣革命
恩赐官职制
个人赡徇制
政党分肥制
近代文官制
文官制度萌芽
文官制度建立
西方古代至近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概念解析
也称“公务员”,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思考:西方的议员、内阁大臣是文官么?
考试产生;负责执行;职务常任。
民选产生;掌握决策;更迭频繁。
英剧中的内阁大臣及其下属形象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文官
文官制度
文官仅指在法律上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内政和外交的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1977年英国内阁对文官概念的解释
思考:西方的“文官“有哪些主要特征?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01
西方选官制度的演变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无专门政
府官员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赐官制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个人赡徇制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政党分肥制
5-13世纪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后
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1.历史因素:
传统官制的弊端
(1)恩赐官职制: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奴仆
(2)“个人徇私”和“政党分肥制”:腐败、低效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01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问题:从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历史情境的层次化处理
方法:
①提取信息
②概括现象
③分析原因
④揭示本质
·这一时期,英国的政府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社会事务增加,政府职能扩展,导致政府机构不断增加。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水平提高。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01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政党更换频繁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3.政治因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4.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5.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6.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反思政府管理问题。
认识:
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文官制度率先在英国确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02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有任职期限。退。
18世纪初,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设立常务次官
两官分途
作用:实现了政治决策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防止国王干预议会活动
避免政党更替的影响
1702年英国开始书面考试
1853年东印度公司的人事改革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奠定基础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问题提供契机
1855年建立文官委员会
1870年最终确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02
文官制度的扩展
——以英国文官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国实际,建立文官制度
法国、德国和日本----二战后最终建立起来
美国---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文官制度。
1881年因分官不均美国总统加菲尔徳被杀
由于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文官考试制度也有各自的特点。美国侧重专才,考试内容侧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德国文官考试则兼收并蓄英、美之长,注重通专结合,第一轮考试着重考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第二轮考试着重实际运用能力。法国文官考试严格分等级,受行政系统的控制较大,与法国传统上中央集权体制有关。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文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政治上的成熟,为世界各国提供借鉴。
问题:结合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及材料,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1883年,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
1946年,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1947年,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颁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通过法律形式建立
具有渐进性、扩展性:时间上各国陆续建立、空间上从一国到多国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0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 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 , 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
特点一: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开性、开放性与综合性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0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特点二: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材料一:……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材料二: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特点三: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0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其他特征
三大主要特征
走向专业,注重培训
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统一管理,科学分类
特征二: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特征三: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1)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党管干部。
(3)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特征一: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03
P38“探究与拓展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材料三: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⑤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⑥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03
(2)消极影响
材料:……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个制度长期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那它就必然产生很多弊端。 ——南方日报
扩大招考范围增加量化考核比例

调整文官结构提高文官综合素质

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改善功绩制

改革文官管理方式

精简文官层次加强文官间的交流

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趋势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特伦德曾言:他(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这个人需要相对超脱: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关注。他还得应对无穷无尽工作中的波折,竭尽全力让工作回到正轨。
——摘编自[英]塞尔登等著,李钢等译《内阁办公厅:现代政府的诞生》
材料: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一个文官的职业生涯
入职
任职
晋升
退休
1、入职期
科目 总分 前6名平均得分
算术 300 262
拼写 100 93
语法 100 73
英文写作 100 69
地理 100 48
数学 300 150
其他科目 250 155
1860年12月德文(澳大利亚城市,时未英国殖民地)港文官考试科目前六名平均分
——英国文官考试委员会《女王陛下文官委员会的报告(六)》
确立了较为客观的选拔标准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公开选拔、择优录用
作用: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为国家治理提供优秀人才
请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
作用: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任职期
(2)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材料1: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之初,按照文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将文官分为高级文官与低级文官,低层级的文官永远不能升为高层级的文官。 ——摘编自杨百揆等著《西方文官系统》
材料2:1968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等级结构,各个职位对所有具备资格的人开放,打通低层级文官与高层级文官的晋升通道。 ——摘编自李治国《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材料3:《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联邦政府官员分成两个集团—职业文官与政治官员集团……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Pendleton Act of 1883[R].Basic Documents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776-1950 [M].
材料4: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3、晋升期
思考:概述英国文官晋升制度改革的特点与作用?
作用: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让能者承担更多的社会治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
激励机制
特点:打通晋升渠道,封闭结构 → 开放结构
3、退休期
材料:强迫退休:到达法定最高年龄必须停止工作。
命令退休:未达到退休年龄但不称职。
残废退休:因伤残或疾病而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自愿退休:达到一定年龄或工龄,自愿提出。
——摘编自杨百揆等著《西方文官系统》
材料:法国:1853年颁布文官退休保障法律
英国:1859年制定《年老退休法》
美国:1920年通过“体恤法案”
法国:1924年制定文官退休金制度
思考:西方国家为何设置如此全面的退休规定?
①实现文官系统的更新换代,提升工作效率;
②退休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的晋升与退休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公开选拔,择优录用;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完善的晋升与退休制度,论功晋升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1: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2: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材料3: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课本P38)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③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④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和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繁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冉隆勃《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积极:
影响工作效率
滋生官僚主义和僵化习气
加重财政负担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官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消极:
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拓展:西方的文官制度在哪些方面借鉴了科举制度。
(1)考试的某些原则:
(2)考绩奖惩制度:
(3)考试科目与报考标准:
科举制倡导的“公开竞争”“多级考试”“择优录用”等原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自由”“平等”等观念不谋而合,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了政府官员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对官员的政绩加以考核,并将其与职位的晋升挂钩,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功绩制即借鉴了这一原则。
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一样 基本都规定了统一的考试科目,有着严格的报考标准。
1.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D
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上任后,提出了改革文官制度的计划,他指出:“这个制度有严重的缺陷,它已完成为官僚主义的迷宫,这座迷宫包容拙劣的工作表现。”这说明卡特主张文官制度的改革应该( )
A.公开招聘、择优录取 B.政治中立、不但责任
C.注重考绩、奖勤罚懒 D.注重专场、量才使用
C
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对比
“现在各国的开始制度,差不多都是血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英国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不是一回事,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答题形式和选拔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不同,因此不能说西方文官制度就是学习了中国的科举制。
——《选择性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
两则材料所主张的观点有不同?
两则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何相同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创立受中国科举制的启发;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相似性在于“考试选官”方面,但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对比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产生时期
权力情况
思想来源
考试内容
相同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启蒙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
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受儒家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4)扩大统治基础,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中西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的启示?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一个国家在政治上成功与否不在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不在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而是在于保持社会的政治秩序。政治稳定的关键是需要一个廉洁、富有权威和高效的执政党和政府。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科举与文官选拔 (北京卷)
材料一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懦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管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9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
(2)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这一现象。
(1)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解析:(1)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首先应明确评析的是中外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废与立,在此基础上应结合中英两国的国情及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示例 (1)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开展,中国出现了大量近代工厂和新的政府部门,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出现也冲击了科举制度。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虽然被废除了,但是考试选官的原则得以保留。 (2)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英国国内出现了借鉴中国科举制、以考试方式选官的呼声。由此,英国开始进行文官改革。 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中国则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这些措施适应了中英两国不同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