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学会观察诗意观察向古人学方法自然侦探解密昆虫的住宅实践观察学做观察记录持续追踪记录观察日记连续观察跟大师学记录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观察日记课型:读写融通课课时:2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内容:选好观察对象,写观察日记。习作要求:1.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2.在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任务五:持续追踪记录观察日记◎活动一:展示观察记录,交流课下的观察收获。◎活动二:明确写作要点,借助片段总结写作方法。◎活动三:结合写作提纲进行创作,记录我的“神奇发现”。◎活动四:小组交流展示观察日记,互相评价,主动修改。◎活动五: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活动一:展示观察记录,交流课下的观察收获。生活处处有观察。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颜色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课后观察了哪种事物,有哪些收获?观察对象素材点拨1. 你的观察对象是什么?你是怎么观察的?(共观察了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交流分享活动二:明确写作要点,借助片段总结写作方法。2.读一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找出关键词,说说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①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②写写观察的过程;③写写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这些要点中,你认为什么是重点呢?回顾格式结合之前学的《燕子窝》,说一说观察日记有哪些特点?——①连篇式观察日记,有标题,标题就是观察的对象;②第二行标注观察的日期,还可以注明星期几、天气等;③观察日记围绕一个内容,可以由几则组成,写作日期是连续的。特别注意:连篇式的观察日记要呈现连续的观察内容,要交代必要的观察时间,如“经过三天的等待”“漫长的一周过去了”,也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如“刚才、之前、然后”,把观察的过程衔接起来。回顾格式如何写好观察日记呢?片段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抓住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由“嫩红”变成“嫩绿”,并用了“不几天”这个时间词,体现了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回顾课文片段二: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细丝细的特点。片段三:月亮,水灵灵、嫩汪汪的月亮,它的光波笑眯眯地四处荡漾。我嗅到一股从天而降的气息,凉丝丝的,好像还有一种甜甜的润润的香味,是山林的香味 庄稼地的香味 还是河水的香味 大青树的香味 只觉得这香味在我的周围弥漫着,弥漫着:简直可以捧在手上!细细听,还有一种声音,不是虫鸣,不是风声,不是树叶摇晃发出的轻响,是什么声音呢 落在草棵上,落在一团一团的树冠上和竹篷上,落在瓦沟上,落在从牛圈里散发出来的可爱的气味上,难道是月光的声音吗 (《玩月亮》/吴然)这里作者不但写了看到的,还写了闻到的和听到的,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学习例文片段四: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神奇的丝瓜》/季羡林)“又过了几天……再过几天……”交代了观察的时间,作者正是通过连续观察,发现了丝瓜从开花到结瓜 过程的变化,并从形状(长短大小) 、重量 、颜色等不同方面将这一变化过程写得清楚细致。写法点拨如何写好观察日记呢?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借助修辞,图文并茂。观察要全面,从多个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抓住 观察对象的特点。010203真实记录用词准确,适当运用表现观察连续性的词语。小眼睛,亮晶晶,就像一个小卫兵。看变化,看细节,天天观察不能停。小耳朵,竖起来,各种声音仔细听。嗅一嗅,闻一闻,气味也别放过哟。摸一摸,感受它,粗糙光滑要记清。动脑筋,想一想,心里疑问记分明。时间顺序排一排,就像火车车厢接。多用“渐渐”和“慢慢”,变化过程就显现。好词好句来帮忙,日记写得亮堂堂!观察日记很有趣,发现世界大秘密!写法总结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观察日记小儿歌》吧!请你先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构思,然后再完成习作吧。活动三:结合写作提纲进行创作,记录我的“神奇发现”。开始你的创作吧!第二课时活动四:小组交流展示观察日记,互相评价,主动修改。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作品。2.分别选出最值得推荐和最值得修改的文章各一篇,填写表格。推荐文章 推荐理由 需要修改的文章 修改原因小组汇报分享一下小组的评价结果吧!可以读一读你们小组推荐文章中写得好的片段,也可以说一说针对小组同学的文章你们给出了哪些建议,为什么?每个同学根据上述评议,自己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修改习作修改提示:注意重点,分清主次;抓住特点,突出变化;连续观察,记录真实;表达准确,力求生动。反思自评1.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习作,你有什么收获呢?2.结合下面的评价表,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习作吧!活动五: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在本次的“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中,我们将评选下列奖项:“最佳观察奖”“最具耐心奖”“神奇发现奖”“生动表达奖”请各位参会者准备好作品呦!活动五: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颁奖仪式最佳观察奖最具耐心奖神奇发现奖生动表达奖活动五: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观察永不停止,发现无处不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习作:写观察日记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选择一种事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想法和心情。2.掌握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法,把日记写生动、写具体。3.鼓励学生能在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二、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读写融通课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导入:(出示本单元习作要素)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叶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更是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窝的变化。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跟随作家去观察、发现,感受到连续、细致的观察给生活带来的新乐趣。你在课下又通过观察有哪些新发现呢?(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五:持续追踪记录观察日记今天我们将一起完成一篇属于你的观察日记,并在“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上进行展示!(出示课题及习作要求与本课活动)大自然充满变化,奇妙又美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活动完成本课任务,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任务五:持续追踪记录观察日记活动一:展示观察记录,交流课下的观察收获。教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列举了四个连续观察的对象,请你阅读这部分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吧!——教材列举的四个观察对象分别是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月亮的变化、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都是身边事物,体现生活处处有观察。出示记录单,交流课下的观察收获。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颜色请同学们根据所填的记录单,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了哪种事物,有哪些收获。点拨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可以观察的不同观察对象。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你的观察对象是什么?你是怎么观察的?(共观察了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活动二:明确写作要点,借助片段总结写作方法。同学们,请你读读这次的习作提示,找出关键词,说说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①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②写写观察的过程;③写写观察者的想法和心情。这些要点中,你认为什么是重点呢?——重点是观察对象的变化。小结: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回顾观察日记特点。结合之前学的《燕子窝》,说一说观察日记有哪些特点?——①连篇式观察日记,有标题,标题就是观察的对象;②第二行标注观察的日期,还可以注明星期几、天气等;③观察日记围绕一个内容,可以由几则组成,写作日期是连续的。小结:今天,我们就可以用连篇式的日记来呈现连续的观察内容,有时要交代必要的观察时间,如“经过三天的等待”“漫长的一周过去了”,也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如“刚才、之前、然后”,把观察的过程衔接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观察日记的方法。在课文中学方法:我们的作文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体现出细致观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爬山虎的脚》中描写叶子和脚的片段吧。片段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抓住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由“嫩红”变成“嫩绿”,并用了“不几天”这个时间词,体现了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片段2: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细丝细的特点。在例文中学方法:片段三:月亮,水灵灵、嫩汪汪的月亮,它的光波笑眯眯地四处荡漾。我嗅到一股从天而降的气息,凉丝丝的,好像还有一种甜甜的润润的香味,是山林的香味?庄稼地的香味?还是河水的香味?大青树的香味?只觉得这香味在我的周围弥漫着,弥漫着:简直可以捧在手上!细细听,还有一种声音,不是虫鸣,不是风声,不是树叶摇晃发出的轻响,是什么声音呢?落在草棵上,落在一团一团的树冠上和竹篷上,落在瓦沟上,落在从牛圈里散发出来的可爱的气味上,难道是月光的声音吗?(《玩月亮》/吴然)——这里作者不但写了看到的,还写了闻到的和听到的,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片段四: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神奇的丝瓜》/季羡林)——“又过了几天……再过几天……”交代了观察的时间,作者正是通过连续观察,发现了丝瓜从开花到结瓜 过程的变化,并从形状(长短大小) 、重量 、颜色等不同方面将这一变化过程写得清楚细致。点拨写好观察日记的方法。——(1)观察要全面,从多个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2)真实记录用词准确,适当运用表现观察连续性的词语。(3)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借助修辞,图文并茂。6.写法总结:出示《观察日记小儿歌》,大家拍手读儿歌。——小眼睛,亮晶晶,就像一个小卫兵。看变化,看细节,天天观察不能停。小耳朵,竖起来,各种声音仔细听。嗅一嗅,闻一闻,气味也别放过哟。摸一摸,感受它,粗糙光滑要记清。动脑筋,想一想,心里疑问记分明。时间顺序排一排,就像火车车厢接。多用“渐渐”和“慢慢”,变化过程就显现。好词好句来帮忙,日记写得亮堂堂!观察日记很有趣,发现世界大秘密!活动三:结合写作提纲进行创作,记录我的“神奇发现”。请你先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构思,然后再完成习作吧。第二课时活动四:小组交流展示观察日记,互相评价,主动修改。(一)组内交流,分享互评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作品。2.分别选出最值得推荐和最值得修改的文章各1篇,填写表格。推荐文章 推荐理由 需要修改的文章 修改原因(二)小组汇报,大家共赏1.请各小组汇报推荐出的优秀作品,并阐述推荐理由。2.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及时点拨梳理。3.请各组汇报值得修改的文章,并说明修改意见。4.全班同学献计,教师指导。——注意重点,分清主次;抓住特点,突出变化,记录真实;表达准确,生动形象。(三)自评互改,修改习作每个同学根据上述评议,自己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反思自评,感受进步。1. 把改好的文章再次在组内交流评议。2.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习作,你有什么收获呢?3.结合下面的评价表,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习作吧!活动五: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鼓励学生分享习作,开展“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根据学生表现,评选“最佳观察奖”“最具耐心奖”“神奇发现奖”“生动表达奖”。学生分享习作,进行颁奖仪式。总结:观察永不停止,发现无处不在。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docx 习作:写观察日记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