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命题 课件(21页)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命题 课件(21页)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1.2.1 命题

1.了解逻辑用语的概念及其意义和用途.
2.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3.理解命题的否定,能够对命题进行否定.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若由????∈????能推出????∈????,就说???? ?????.”
?
“集合????∪????由所有属于????或属于????的元素组成.”
?
这些在数学乃至科学中常常用于引入概念、表述规律、推导定理法则或交流信息的词语,经过规范化使之意义更为清楚严谨后,叫作逻辑用语.

推出

所有

新课学习
观察下面的语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两个奇数之和是一个偶数;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3)若????是非零实数,则????2>0;
  (4)2是无理数;
  (5)若实数????满足????2=9,则????=3.
?
这些句子都是陈述句,并且可以做出判断.
成立
不成立
这种判断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的陈述句叫作命题.成立的命题叫作真命题,不成立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新课学习
数学中暂时不知道真假的命题可以叫作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的(1+2)的详细证明,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许多研究结果是国际上最好的 .
新课学习
  (1)两个奇数之和是一个偶数;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3)若????是非零实数,则????2>0;
  (4)2是无理数;
  (5)若实数????满足????2=9,则????=3.
?
真命题
假命题
对命题的理解:
(1)命题的真假是确定的,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能无法判断;
(2)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都是真命题;
(3)数学中要判定一个命题为真命题,需要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要判定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题解析
例1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若是,则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0; (2)若????,????是任意实数且????2>????2,则????>????.
(3)7是21的约数吗? (4)4>3.
(5)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解:(1)因为无法判断它的真假,故不是命题.
(2)假命题.因为若????=?2,????=?1,则????2>????2,但????<????.
?
(3)是疑问句,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4)是命题,是真命题.
(5)是命题,是假命题.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常用方法是举出一个反例.
新课学习
如果????是一个命题,则“????不成立”也是一个命题,叫作????的否定,记作?????,读作“非????”.显然,????也是?????的否定.在????和?????两者之中,一定有一个为真有一个为假.
?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4是方程????2-16=0的根;
(2)????: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3)????:16是4的倍数.
?
?????:4不是方程????2 -16=0的根;
?
?p: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
?p:16不是4的倍数.
?
“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的否定不是“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想一想,为什么?
例题解析
新课学习
写命题的否定时常用的否定词语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词

大于(>)
小于(<)
等于(=)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否定词语
不是
不大于(≤)
不小于(≥)
不等于(≠)
至少有两个
一个也没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原词

大于(>)
小于(<)
等于(=)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否定词语
不是
至少有两个
一个也没有
在数学中,命题通常由条件和结论组成,例如:
新课学习
上述命题都具有“若????,则????”的形式,其中????叫作命题的条件, ????叫作命题的结论.
?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相似;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
(3)若实数????≠0,则????2>0;
(4)若四边形????????????????为菱形,则????????⊥????????;
(5)若????<0,则方程????????2+4????-3=0没有正的实根;
(6)若????=????,则????2=????2.
?
新课学习
当命题“若????,则????”为真,则记作?????????,读作“????推出????”.
当命题“若????,则????”为假,则记作?????????,读作“????推不出????”.
?
命题(1)和(2),条件和结论互换了位置,这时称一个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相似;真命题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假命题
例3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并写出其逆命题.
(1)当????????>????????时,????>????;
(2)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例题解析
解:(1)若????????>????????,则????>????; 逆命题:若????>????,则????????>????????.
?
(2)若一个数能被6整除,则它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
逆命题:若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则它能被6整除.
(3)若一个点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上的点,则该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点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请判断其真假.
(1)求证3是无理数;
(2)若????∈????,则????2+4????+4≥0;
(3)你是高一的学生吗?
(4)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吃苹果;
(5)若????????是有理数,则????,????都是有理数;
(6)60????+9>4.
?
是祈使句,不是命题
是命题,是真命题
是疑问句,不是命题
是命题,是真命题
是命题,是假命题
不是命题
课堂练习
2、命题“若????<1,则????2<1”的逆命题是( )
A.若????≥1,则????2≥1 B.若????2<1,则????<1
C.若????2≥1,则????≥1 D.若????2<1,则????≤1
?
B
3、命题“若????2?2?????3=0, ????=3或????=?1”的否定是( )
A.若????2?2?????3≠0, ????≠3或????≠?1 B.若????2?2?????3≠0, ????≠3?且????≠?1
C.若????2?2?????3=0, ????≠3或????≠?1
D.若????2?2?????3=0, ????≠3且????≠?1
?
D
4、把下列命题写成“若????则????”的形式,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课堂练习
解:(1)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
(2)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立方是负数.是真命题.
(3)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它们相等.是真命题.
(4)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
1、“若????,则????”这种形式是数学中命题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有一些命题的叙述比较简洁,并不是以“若????,则????”这种形式给出的,这时,首先要把这个命题补充完整,然后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
2、若一个命题有大前提,则在将其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时,大前提仍应作为大前提,不能写在条件中.
?
将命题改写为“若????,则????”形式的方法
?
方法提炼
5、(多选题)如果命题“若????>5,则????”为真命题,那么????可以是(  )????.????>0 ????.????<8
????.????>2 ????.????>6
?
课堂练习
AC
6、已知集合????=[-3,6),????=(-∞,????),若????∩????=?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解:若????∩????=?是真命题,则????≤-3,
因此????∩????=?是假命题时,????>-3.
?
(-3,+∞)
?
课堂练习
7、设????:2????+12≥0; ????:关于????的方程????2+2?????????????=0有实数根.若????是真命题,????是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解: 由2????+12≥0,解得????≥?12 .
若关于????的方程????2+2?????????????=0有实数根,则Δ=(2????)2+4????≥0,
∴ ????≤?1或????≥0.
∵ ????是真命题,????是假命题,∴????≥?12?1∴ ?12≤????<0,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2,0). .
?
方法提炼
第一步,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命题为真时参数所满足的条件;
第三步,化简相应的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基本步骤
若求命题为假时参数的取值范围,可求命题为真时参数取值范围对应的补集.    ?
命题
命题的概念
真命题
假命题
命题的结构
逆命题
命题的否定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