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章总结提升【知识辨析】1.× [解析] 由题意可得三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x-y+1=0和直线y+2x-4=0不平行,∴直线x-y+1=0和直线ax-y+2=0平行或直线y+2x-4=0和直线ax-y+2=0平行.∵直线x-y+1=0的斜率为1,直线y+2x-4=0的斜率为-2,直线ax-y+2=0的斜率为a,∴a=1或a=-2.2.√ [解析] 依题意得a(a+2)=-1,解得a=-1.3.× [解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不正确.4.√ [解析] 圆x2+y2+Dx+Ey+F=0的圆心为C,半径r=,所以|PA|2=|PC|2-r2=+-=++Dx0+Ey0+F,故正确.5.× [解析] 当m,n异号时,方程mx2+ny2=1不表示椭圆.6.√ [解析] 焦点均在x轴上,且半焦距均为.7.× [解析] 当直线l的方程为x=1时,直线l与抛物线y=2x2也只有一个公共点.8.√ [解析] 由y=4ax2(a≠0),得x2=y,则焦点坐标为.【素养提升】题型一例1 (1)A (2)B [解析] (1)设要求的直线方程为2x+3y-5+λ(7x+15y+1)=0,即(2+7λ)x+(3+15λ)y+(λ-5)=0,∵要求的直线平行于直线x+2y-3=0,∴=≠,解得λ=1,∴要求的直线方程为9x+18y-4=0.(2)由题得,直线l1,l2,l3的一个方向向量分别为m1=(1,-a),m2=(1,-1),m3=(3a,-a2-a+5).若l1⊥l2,则m1·m2=(1,-a)·(1,-1)=1+a=0,解得a=-1,此时l1:-x+y+1=0,l2:x+y+1=0,l3:-5x-3y-3=0,它们交于一点(0,-1),不满足题意.若l1⊥l3,则m1·m3=(1,-a)·(3a,-a2-a+5)=a(a2+a-2)=0,解得a=-2或a=0或a=1.当a=-2时,l1:-2x+y+1=0,l2:x+y+1=0,l3:x+2y+1=0,满足题意;当a=0时,l1:y+1=0,l2:x+y+1=0,l3:5x+3=0,满足题意;当a=1时,l1:x+y+1=0与l2:x+y+1=0重合,不满足题意.若l2⊥l3,则m2·m3=(1,-1)·(3a,-a2-a+5)=a2+4a-5=0,解得a=-5或a=1.当a=-5时,l1:-5x+y+1=0,l2:x+y+1=0,l3:5x-5y-1=0,满足题意;当a=1时,l1与l2重合,不满足题意.综上可知,当a=-5或a=-2或a=0时,满足题意,故满足题意的l1,l2,l3有3组.故选B.变式 (1)D (2)B (3)ABC [解析] (1)设A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1,AC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2,则k1=-,因为AC边上的高与AC垂直,所以k1k2=-1,所以k2=,又A(5,5),所以A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5)+5,即2x-3y+5=0.故选D.(2)当a=0时,显然l1与l2不平行,所以a≠0,由题得=≠,解得a=-4.故选B.(3)直线l:x+my+m=0可化为x+(y+1)m=0,所以直线l过定点C(0,-1),又A(-3,2),B(2,1),所以kAC==-1,kBC==1,故直线AC的倾斜角为,直线BC的倾斜角为,结合图象可知,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题型二例2 (1)B (2)4 [解析] (1)直线y=k(x+1)过定点(-1,0),易知当点(-1,0)与(0,-1)的连线与直线y=k(x+1)垂直时,所求距离最大,所以点(0,-1)到直线y=k(x+1)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故选B.(2)+=+表示直线x+y=0上的点到点A(2,0)和B(0,2)的距离之和,易得点A(2,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A'(0,-2),所以|PA|+|PB|=|PA'|+|PB|≥|A'B|=4,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小值4.变式 (1) (2)4 [解析] (1)由B(3,4),C(4,-1),得kBC==-5,所以直线BC的方程为y+1=-5(x-4),即5x+y-19=0,所以点A(1,1)到直线BC的距离d==,又|BC|==,所以S△ABC=|BC|d=.(2)方法一:由已知可设P,x>0,所以点P到直线x+y=0的距离d==≥=4,当且仅当2x=,即x=时取等号,故点P到直线x+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方法二:作直线x+y=0的平行线x+y+C=0,当直线x+y+C=0与曲线y=x+(x>0)相切于点P时,点P到直线x+y=0的距离最小.由得2x2+Cx+4=0,所以Δ=C2-32=0,解得C=±4.因为x>0,所以y>0,所以C<0,则C=-4,则所求距离的最小值为=4.题型三例3 (1)B (2)C (3)2x+3y+8=0 (4)(-3,-4)[解析] (1)点P(5,8)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5,8),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为P'Q,因为kP'Q==-,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1=-x,令y=0,解得x=-,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故选B.(2)若直线l2与l1关于l对称,则直线l1,l的交点在直线l2上,设l1与l的交点为A,由解得则A(1,0).在直线l1上任取一点(2,2),设该点关于直线l对称的点为B,易知B(3,1),则点B在直线l2上,所以直线l2的斜率为=,所以直线l2的方程为y-0=(x-1),即x-2y-1=0.故选C.(3)在直线l1上任取一点A(x,y),则A关于点(1,-1)对称的点(2-x,-2-y)一定在直线l:2x+3y-6=0上,故有2(2-x)+3(-2-y)-6=0,即2x+3y+8=0.故直线l1的方程为2x+3y+8=0.(4)如图,设点A关于直线x-y-1=0的对称点为E(m,n),则解得则E(-1,0),所以|PA|-|PB|=|PE|-|PB|.结合图形可知,当B,E,P三点共线时,|PE|-|PB|取得最小值,此时点P在点Q的位置(Q为直线BE与直线x-y-1=0的交点),则kBQ==2,所以直线BQ的方程为y=2(x+1)=2x+2,由解得即Q(-3,-4),故|PA|-|PB|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3,-4).变式 解:(1)设点P(x,y)关于直线l:3x-y+3=0的对称点为P'(x',y'),则kPP'·kl=-1,即×3=-1①.又线段PP'的中点在直线3x-y+3=0上,所以3×-+3=0②.由①②得将点P的坐标代入③④得x'=-2,y'=7,所以点P(4,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2,7).(2)用x',y'分别代换x-y-2=0中的x,y,得--2=0,化简得7x+y+22=0,所以直线x-y-2=0关于直线l对称的直线方程为7x+y+22=0.(3)在直线l:3x-y+3=0上取点M(0,3),设点M关于点(1,2)对称的点为M'(a,b),所以=1,=2,解得a=2,b=1,所以M'(2,1).因为直线l关于点(1,2)对称的直线平行于l,所以对称直线的斜率为3,所以对称直线的方程为y-1=3×(x-2),即3x-y-5=0.题型四例4 (1)C (2)D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圆x2+y2+2x-6y+10-m=0的标准方程为(x+1)2+(y-3)2=m,圆心为C1(-1,3),半径r=,圆心C1到x轴的距离d=3,因为x轴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所以r===4,所以m=16,故圆C1:x2+y2+2x-6y-6=0.设直线AB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两圆的方程作差可得x-7y+12=0,即直线AB的方程为x-7y+12=0.故选C.(2)圆x2+y2=2的圆心为(0,0),半径为.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即为y轴,此时A,B,O三点共线,不符合题意;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则S△AOB=|AO||BO|sin∠AOB=××sin∠AOB=sin∠AOB,所以当sin∠AOB=1,即∠AOB=时,△AOB的面积取最大值,此时△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1,即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d===1,解得k=±.故选D.变式 (1)A (2)A [解析] (1)易得圆C:(x-2)2+(y+1)2=1,设∠ACP=θ,则|AB|=2sin θ≥,则sin θ≥,∴θ∈,则|PC|=≥2,∴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是2,∴=2,得5m2+12m=0,∵m≠0,∴m=-.故选A.(2)因为圆x2+y2=1上总存在两个点到点(a,2-a)的距离为3,所以圆x2+y2=1与以(a,2-a)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有2个公共点,即圆x2+y2=1与圆(x-a)2+(y-2+a)2=9相交,所以3-1<<3+1,即2<<4,解得1-题型五例5 (1)x2+(y-3)2=4 (2)2x-4y+5=0 [解析] (1)由已知可得,圆C:(x-3)2+y2=4的圆心为C(3,0),半径r=2.设点C(3,0)关于直线y=x对称的点为C1(x0,y0),则解得所以C1(0,3),所以圆C关于直线y=x对称的圆的方程为x2+(y-3)2=4.(2)圆C1:x2+y2=2的圆心为C1(0,0),圆C2:x2+y2+2x-4y+3=0,即C2:(x+1)2+(y-2)2=2,其圆心为C2(-1,2).根据题意可得直线l为线段C1C2的垂直平分线,又==-2,线段C1C2的中点坐标为,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即2x-4y+5=0.变式 B [解析] 圆C:(x+2)2+(y-4)2=4的圆心为C(-2,4),当直线l1,l2关于直线y=2x对称时,直线CP与直线y=2x垂直,所以直线CP的方程为y-4=-(x+2),即x+2y-6=0.由解得所以P.故选B.题型六例6 (1)C (2)B [解析] (1)方法一:方程x2+y2-4x-2y-4=0可化为(x-2)2+(y-1)2=9.设x-y=t,即x-y-t=0,则当直线x-y-t=0与圆(x-2)2+(y-1)2=9相切时,t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3,解得t=1+3或t=1-3,所以x-y的最大值为1+3.故选C.方法二:方程x2+y2-4x-2y-4=0可化为(x-2)2+(y-1)2=9,由圆的参数方程可设(θ为参数),所以x-y=1+3(cos θ-sin θ)=1+3cos≤1+3,当θ=-时,等号成立.故选C.(2)由题意得C1(1,1),C2(-3,2).因为|MA|=,|MB|=,且|MA|=|MB|,所以-1=-1,即(m-1)2+(n-1)2-1=(m+3)2+(n-2)2-1,化简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8m-2n+11=0.m2+n2的几何意义为点M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因为|OM|min==,所以m2+n2的最小值为=.故选B.变式 (1)B (2)ACD [解析] (1)圆C:x2+y2-8x+6y+16=0可化为(x-4)2+(y+3)2=9.x2+y2表示点P(x,y)到点O(0,0)的距离的平方,因为|CO|==5,所以x2+y2的最小值为(5-3)2=4.故选B.(2)方法一:由题知圆(x-5)2+(y-5)2=16的圆心的坐标为(5,5),半径r=4,直线AB的方程为+=1,即x+2y-4=0,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d==>4,故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4-10=-6==<0,即+4<10,故选项A正确;-4-2=-6<0,即-4<2,故选项B不正确;易知当∠PBA最大或最小时,PB均为圆的切线,此时|PB|==3,故选项C,D均正确.故选ACD.方法二:直线AB的方程为+=1,即x+2y-4=0.设P(5+4cos θ,5+4sin θ),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d==,其中tan φ=,因为dmax=<10,dmin=<2,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记圆(x-5)2+(y-5)2=16的圆心为点D(5,5),半径r=4,连接DB,则|DB|==.易知当∠PBA最大或最小时,PB均为圆的切线,此时|PB|===3,所以选项C,D均正确.故选ACD.题型七例7 (1)B (2)B [解析] (1)方法一:设∠F1PF2=2θ,0<θ<,则=b2tan=b2tan θ.由cos∠F1PF2=cos 2θ===,可得tan θ=.由椭圆方程可知,a2=9,b2=6,c2=a2-b2=3,所以=×|F1F2|×|yP|=×2×|yP|=6×,所以=3,则=9×=,故|OP|===.故选B.方法二:由题可知,|PF1|+|PF2|=2a=6①,|PF1|2+|PF2|2-2|PF1||PF2|cos∠F1PF2=|F1F2|2,即|PF1|2+|PF2|2-|PF1||PF2|=12②.联立①②,可得|PF1||PF2|=,+=21,又=(+),所以|OP|=||=|+|,即|OP|=|+|==×=.故选B.方法三:由题可知,|PF1|+|PF2|=2a=6①,|PF1|2+|PF2|2-2|PF1||PF2|cos∠F1PF2=|F1F2|2,即|PF1|2+|PF2|2-|PF1||PF2|=12②,联立①②,可得|PF1|2+|PF2|2=21,由三角形中线定理可知,(2|OP|)2+|F1F2|2=2(|PF1|2+|PF2|2)=42,易知|F1F2|=2,解得|OP|=.故选B.(2)不妨设F1为左焦点,如图.在双曲线C中,a=1,b=,则c=2,则|F1F2|=2c=4.在△PF1F2中,∵|OP|=|F1F2|,∴△PF1F2为直角三角形.设|PF1|=m,|PF2|=n,则即∴mn=6,∴=mn=3.故选B.变式 (1)C (2)AD (3)+=1 [解析] (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6+=8,解得p=4,所以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为x2=8y.故选C.(2)易知F为两曲线的右焦点,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1,连接PF1,因为=(+),所以Q是线段FP的中点,所以||=|PF1|.当P在右支时,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PF|=4,所以|PF1|=10,可得||=5;当P在左支时,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PF1|=4,所以|PF1|=2,可得||=1.故选AD.(3)设椭圆C的方程为+=1(a>b>0),由e=,知=,所以=.由△ABF2的周长为|AB|+|BF2|+|AF2|=(|AF1|+|AF2|)+(|BF1|+|BF2|)=4a=16,得a=4,则b2=8,故椭圆C的方程为+=1.题型八例8 (1)C (2)AC [解析] (1)设|MF2|=2m(m>0),则|NF2|=3m.由椭圆的定义与对称性可得|MF1|=2a-2m,|NF1|=|NF2|=3m,|MN|=5m.因为·=0,所以+=|MN|2,即(2a-2m)2+(3m)2=(5m)2,可得a=3m,则|MF1|=4m,所以cos∠F1MF2==.在△F1MF2中,由余弦定理得=+-2|MF1||MF2|cos∠F1MF2,即4c2=16m2+4m2-2×4m×2m×,可得c=m,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选C.(2)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为(1,0),即抛物线的焦点为(1,0),因此p=2,A正确;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由消去y化简得3x2-10x+3=0,可得x1=,x2=3,则M,N(3,-2)(设M在第一象限,N在第四象限),所以|MN|=,B错误;因为|OM|=,|ON|=,|MN|=,所以△OMN不是等腰三角形,D错误;以MN为直径的圆的圆心的横坐标为=,圆心到准线l的距离为+==,因此以MN为直径的圆与l相切,C正确.故选AC.变式 (1)D (2)D [解析] (1)由题得抛物线C的焦点为F(1,0),圆A的圆心为A(0,4),半径R=1.连接PF,AF,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PB|=|PF|-1,则|PQ|+|PB|=|PQ|+|PF|-1≥|QF|-1≥|AF|-1-1=-2=5,当且仅当A,Q,P,F四点共线,且Q,P在A,F之间时取等号.故选D.(2)不妨设|PF1|=m,|PF2|=n(m>n),椭圆的半长轴长为a1,双曲线的半实轴长为a2,半虚轴长为b2,半焦距为c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m+n=2a1,则e1==,可得m+n=2a1=12.因为∠F1PF2=,所以cos∠F1PF2===,解得mn=32.由m-n==4=2a2,可得a2=2,又c2=2,所以b2==2,故双曲线C2的方程为-=1.故选D.题型九例9 (1)D (2)B [解析] (1)设A(x1,y1),B(x2,y2),直线l的方程为y=x+m,由消去y得3x2+4mx+2(m2-1)=0, 则x1+x2=-,x1x2=,∴|AB|=·|x1-x2|=·=·=·,∴当m=0时,|AB|取得最大值.故选D.(2)设F(c,0),在双曲线方程中,令x=c,得y=±,过双曲线C:-=1(a>0)的右焦点F作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A,B两点.若A,B在同一支上,则|AB|min=;若A,B在两支上,则|AB|min=2.因为满足|AB|=16的直线有4条,所以解得变式 解:(1)由题得F(1,0).当k=1时,直线l的方程为y=x-1,由消去y,得x2-6x+1=0,设A(x1,y1),B(x2,y2),M(x0,y0),则x1+x2=6,x1x2=1,所以x0==3,y0=x0-1=2,所以点M的坐标为(3,2),|AB|=x1+x2+2=8.(2)由题得直线l:y=k(x-1).由消去y,得k2x2-(2k2+4)x+k2=0,设A(x3,y3),B(x4,y4),则x3+x4=,x3x4=1.由k1+k2=+====-=1,可得k=-4,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4x+4.题型十例10 解:(1)因为椭圆E:+=1(a>b>0)经过点P,所以+=1,因为F1,F2与短轴的一个端点Q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c,则a2=b2+c2=2b2,所以+=1,解得b2=1,则a2=2,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y2=1.(2)证明: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1(m≠0),则直线CD的方程为x=-y+1,由消去x,得(m2+2)y2+2my-1=0.设A(x1,y1),B(x2,y2),则y1+y2=-,y1y2=-,所以x1+x2=(my1+1)+(my2+1)=m(y1+y2)+2=,所以M,同理得N.当m2≠1时,kMN=,直线MN的方程为y+=,整理得y=,令x=1,可得x=,所以直线MN过定点R.当m2=1时,直线MN的方程为x=,直线MN过点R.综上可得,直线MN过定点R.(3)方法一:△MNF2的面积S=|F2R|·|yM-yN|=×=·=.令=t(t≥2),则S=·=·,易知y=2t+在[2,+∞)上单调递增,所以当t=2,即m=±1时,S取得最大值,所以△MNF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方法二:|MF2|==,|NF2|=,则△MNF2的面积S=×|MF2|×|NF2|=,令=t(t≥2),则S==≤,当且仅当t=2,即m=±1时取等号,所以△MNF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变式 解:(1)由题意,点P(m,2)在抛物线C:y2=2px(p>0)上,且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则解得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2)证明:由(1)得,N(1,0),则M(-1,0).设A,B,则=,=.因为MB⊥NB,所以·=-1+=0,可得=4-8,所以|NB|=+1=-1,又|MN|=2,所以sin θ==,所以cos 2θ=1-2sin2θ=-2.(3)因为∠ABH=2θ,∠AMH=θ,所以∠BHM=θ,所以|BM|=|BH|,所以点B在线段MH的中垂线上.设M(m,0)(m<0),N(-m,0),直线l的方程为x=ty+m,t>0,A,B.将x=ty+m代入y2=4x,得y2-4ty-4m=0,则Δ=16t2+16m>0,y3+y4=4t,y3y4=-4m.因为点B在线段MH的中垂线上,且AH⊥MH,所以点B为线段AM的中点,所以y3=2y4,则m=-.=,=,因为MB⊥NB,所以·=-m2+=0,可得=,则m=-=-,t==,因为t>0,所以t=,故直线l的方程为x=y-,即3x-3y+8=0.本章总结提升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三条直线y+2x-4=0,x-y+1=0与ax-y+2=0共有两个交点,则a的值为-1或2.( )2.若直线y=ax-2和y=(a+2)x+1互相垂直,则a=-1. ( )3.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PA|-|PB|=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 )4.由点P(x0,y0)向圆C:x2+y2+Dx+Ey+F=0引切线,切点为A,则|PA|=. ( )5.已知方程mx2+ny2=1,则当m>n时,该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 )6.双曲线-=1与椭圆+y2=1有相同的焦点. ( )7.如果直线l过定点M(1,2),且与抛物线y=2x2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y=4x-2. ( )8.抛物线y=4ax2(a≠0)的焦点坐标是. ( )◆ 题型一 直线的位置关系[类型总述] (1)平行;(2)垂直;(3)相交.例1 (1)经过直线l1:2x+3y-5=0与l2:7x+15y+1=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x+2y-3=0的直线的方程为 ( )A.9x+18y-4=0B.18x-9y-193=0C.x+2y-4=0D.2x-y-4=0(2)[2025·湖北华中师大附中高二期中] 设a为实数,若直线l1:ax+y+1=0,l2:x+y+1=0,l3:(a2+a-5)x+3ay-3=0两两相交,且交点恰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这样的l1,l2,l3有 ( )A.2组 B.3组C.4组 D.5组变式 (1)已知△ABC的顶点A(5,5),A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方程为3x+2y-7=0,则A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x-2y+5=0 B.2x-3y+3=0C.x+2y-15=0 D.2x-3y+5=0(2)已知直线l1:ax+2y+1=0,l2:8x+ay+a-2=0,若l1∥l2,则实数a的值为 ( )A.±4 B.-4C.4 D.0(3)(多选题)已知直线l:x+my+m=0,若直线l与连接A(-3,2),B(2,1)两点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倾斜角可以是 ( )A. B. C. D.◆ 题型二 距离问题[类型总述] (1)点点距离;(2)点线距离;(3)线线距离.例2 (1)点(0,-1)到直线y=k(x+1)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A.1 B.C. D.2(2)已知点P(x,y)在直线x+y=0上,则+的最小值为 . 变式 (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为A(1,1),B(3,4),C(4,-1),则△ABC的面积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是曲线y=x+(x>0)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直线x+y=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 题型三 点线的对称问题[类型总述] (1)点点对称;(2)点线对称;(3)线点对称;(4)线线对称.例3 (1)一条光线从点P(5,8)射出,与y轴相交于点Q(0,-1)且被y轴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 )A. B.-C. D.-(2)已知直线l:x-y-1=0,l1:2x-y-2=0.若直线l2与l1关于l对称,则l2的方程是 ( )A.x+y-1=0 B.x+2y-1=0C.x-2y-1=0 D.x-2y+1=0(3)已知直线l与l1关于点(1,-1)中心对称,若l的方程是2x+3y-6=0,则l1的方程是 . (4)已知点P在直线x-y-1=0上,点A(1,-2),B(2,6),则|PA|-|PB|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 . 变式 已知直线l:3x-y+3=0,求:(1)点P(4,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直线x-y-2=0关于直线l对称的直线;(3)直线l关于点(1,2)对称的直线.◆ 题型四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类型总述] (1)直线与圆的位置;(2)圆与圆的位置;(3)弦长公式;(4)垂径定理.例4 (1)已知x轴被圆C1:x2+y2+2x-6y+10-m=0截得的弦长为2,圆C2:x2+y2+8y-30=0,则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x-7y-12=0 B.x-7y+8=0C.x-7y+12=0 D.x-7y-18=0(2)[2025·江苏镇江高二期中] 过点(0,2)作直线l与圆x2+y2=2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的斜率为 ( )A.± B.±C.±1 D.±变式 (1)已知直线l:mx-y+m+1=0(m≠0)与圆C:x2+y2-4x+2y+4=0,过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向圆C引切线,切点为A,B,若线段AB的长度的最小值为,则实数m的值是( )A.- B.C. D.-(2)[2025·江苏常州高二期中] 若圆x2+y2=1上总存在两点到点(a,2-a)的距离等于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0)∪(2,1+)B.(1-,0]∪(2,1+]C.(1-,1+)D.[1-,1+]◆ 题型五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类型总述] (1)点线对称;(2)直线与圆.例5 (1)已知圆C:(x-3)2+y2=4,则圆C关于直线y=x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1:x2+y2=2关于直线l对称的圆为C2:x2+y2+2x-4y+3=0,则l的方程为 . 变式 [2025·湖南岳阳高二期中] 过直线y=2x上的点P作圆C:(x+2)2+(y-4)2=4的两条切线l1,l2,当直线l1与l2关于直线y=2x对称时,点P的坐标为 ( )A. B.C.(1,2) D.◆ 题型六 圆中的最值问题[类型总述] (1)圆系方程;(2)公共弦;(3)垂径定理.例6 (1)[2023·全国乙卷] 已知实数x,y满足x2+y2-4x-2y-4=0,则x-y的最大值是( )A.1+ B.4C.1+3 D.7(2)已知圆C1:(x-1)2+(y-1)2=1与圆C2:(x+3)2+(y-2)2=1,过动点M(m,n)分别作圆C1,圆C2的切线MA,MB(A,B分别为切点),若|MA|=|MB|,则m2+n2的最小值是 ( )A. B.C. D.变式 (1)若点P(x,y)是圆C:x2+y2-8x+6y+16=0上一点,则x2+y2的最小值为 ( )A.2 B.4 C.6 D.8(2)(多选题)已知点P在圆(x-5)2+(y-5)2=16上,点A(4,0),B(0,2),则 ( )A.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小于10B.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大于2C.当∠PBA最小时,|PB|=3D.当∠PBA最大时,|PB|=3◆ 题型七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定义[类型总述] (1)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定义来解决;(2)涉及焦点、准线、离心率、圆锥曲线上的点中的三者,常用定义来解决;(3)求轨迹、最值、曲线方程也常常结合定义来解决.例7 (1)[2023·全国甲卷] 设O为坐标原点,F1,F2为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P在C上,cos∠F1PF2=,则|OP|= ( )A. B. C. D.(2)设F1,F2是双曲线C:x2-=1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C上且|OP|=2,则△PF1F2的面积为 ( )A. B.3C. D.2变式 (1)若抛物线C:x2=2py(p>0)上的点P到焦点的距离为8,到x轴的距离为6,则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是 ( )A.x2=4y B.x2=6yC.x2=8y D.x2=16y(2)(多选题)已知双曲线-=1上一点P到F(3,0)的距离为6,O为坐标原点,且=(+),则||的值可能为 ( )A.1 B.3C.4 D.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若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 ◆ 题型八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类型总述] (1)已知基本量求离心率e或求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2)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3)已知曲线的某些性质求曲线方程或求曲线的其他性质.例8 (1)[2025·河北邯郸高二期中] 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M是椭圆上的一点,直线MF2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N,若·=0,且|MF2|∶|NF2|=2∶3,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C. D.(2)(多选题)[2023·新课标Ⅱ卷] 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y=-(x-1)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且与C交于M,N两点,l为C的准线,则 ( )A.p=2B.|MN|=C.以MN为直径的圆与l相切D.△OMN为等腰三角形变式 (1)已知P为抛物线C:y2=4x上的一动点,过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B,点Q是圆A:x2+(y-4)2=1上的一动点,则|PQ|+|PB|的最小值为 ( )A.8 B.7 C.6 D.5(2)已知椭圆C1与双曲线C2有相同的焦点F1(-2,0),F2(2,0),离心率分别为e1,e2,点P为椭圆C1与双曲线C2在第一象限的公共点,且∠F1PF2=,若e1=,则双曲线C2的方程为 ( )A.-=1 B.-=1C.-=1 D.-=1◆ 题型九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类型总述] (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 (3)弦长的计算.例9 (1)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y2=1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大值为 ( )A.2 B. C. D.(2)[2025·陕西西安高二期末] 已知双曲线C:-=1(a>0),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A,B两点,且|AB|=16,若这样的直线l有4条,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C. D.(0,64)变式 已知F是抛物线E:y2=4x的焦点,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抛物线E交于A,B两点,M是线段AB的中点.(1)当k=1时,求|AB|与点M的坐标;(2)已知O为坐标原点,记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k1+k2=1,求直线l的方程.◆ 题型十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类型总述] (1)定点、定值问题;(2)最值、取值范围问题.例10 已知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且F1,F2与短轴的一个端点Q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在椭圆E上,过点F2作互相垂直且与x轴不重合的两直线AB,CD分别交椭圆E于A,B,C,D四点,M,N分别是弦AB,CD的中点.(1)求椭圆E的方程;(2)求证:直线MN过定点;(3)求△MNF2的面积的最大值.变式 [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末] 已知抛物线C:y2=2px(p>0)过点P(m,2),且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M和N是x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M在点N左侧.过点M且倾斜角为θ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且MB⊥NB.(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若N为C的焦点,求证:cos 2θ=-2;(3)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H,若∠ABH=2θ,求直线l的方程.(共89张PPT)本章总结提升题型一 直线的位置关系题型二 距离问题题型三 点线的对称问题题型四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题型五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题型六 圆中的最值问题题型七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定义题型八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题型九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题型十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答案核查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三条直线,与 共有两个交点,则的值为 或2.( )×[解析] 由题意可得三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和直线不平行, 直线和直线平行或直线和直线平行.直线的斜率为1,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斜率为,或 .2.若直线和互相垂直,则 .( )√[解析] 依题意得,解得 .3.设,为两个定点,为非零常数,,则动点 的轨迹为双曲线.( )×[解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不正确.4.由点向圆引切线,切点为 ,则 .( )√[解析] 圆的圆心为 ,半径,所以 ,故正确.5.已知方程,则当时,该方程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 )×[解析] 当,异号时,方程 不表示椭圆.6.双曲线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 )√[解析] 焦点均在轴上,且半焦距均为 .7.如果直线过定点,且与抛物线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直线的方程为 .( )×[解析] 当直线的方程为时,直线与抛物线 也只有一个公共点.8.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解析] 由,得,则焦点坐标为 .题型一 直线的位置关系[类型总述](1)平行;(2)垂直;(3)相交.例1(1)经过直线与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 的直线的方程为( )A. B.C. D.[解析] 设要求的直线方程为 ,即,要求的直线平行于直线,,解得, 要求的直线方程为 .√(2)[2025·湖北华中师大附中高二期中]设 为实数,若直线, ,两两相交,且交点恰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这样的,, 有( )A.2组 B.3组 C.4组 D.5组[解析] 由题得,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分别为 ,,.若 ,则,解得 ,此时,, ,√它们交于一点,不满足题意.若 ,则,解得或或.当时, ,,,满足题意;当 时,,, ,满足题意;当时,与 重合,不满足题意.若,则 ,解得或.当时, ,,,满足题意;当时,与重合,不满足题意.综上可知,当或 或时,满足题意,故满足题意的,, 有3组.故选B.变式(1)已知的顶点,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方程为,则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 B.C. D.[解析] 设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因为边上的高与垂直,所以 ,所以,又,所以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即.故选D.√(2)已知直线, ,若,则实数 的值为( )A. B. C.4 D.0[解析] 当时,显然与不平行,所以 ,由题得,解得 .故选B.√(3)(多选题)已知直线,若直线 与连接,两点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 的倾斜角可以是( )A. B. C. D.√√√[解析] 直线 可化为,所以直线过定点 ,又,,所以 ,,故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结合图象可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 .题型二 距离问题[类型总述](1)点点距离;(2)点线距离;(3)线线距离.例2(1)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1 B. C. D.2[解析] 直线过定点,易知当点与 的连线与直线垂直时,所求距离最大,所以点 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故选B.√(2)已知点在直线 上,则的最小值为___.4[解析] 表示直线上的点到点和 的距离之和,易得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所以,当且仅当,, 三点共线时, 取得最小值4.变式(1)已知的三个顶点为,, ,则的面积为___.[解析] 由,,得,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所以点 到直线的距离,又 ,所以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曲线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4[解析] 方法一:由已知可设,,所以点 到直线的距离,当且仅当 ,即时取等号,故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方法二:作直线的平行线 ,当直线与曲线相切于点时,点 到直线的距离最小.由得 ,所以,解得.因为,所以,所以 ,则,则所求距离的最小值为 .题型三 点线的对称问题[类型总述](1)点点对称;(2)点线对称;(3)线点对称;(4)线线对称.例3(1)一条光线从点射出,与轴相交于点且被 轴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A. B. C. D.√[解析] 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 ,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为,因为 ,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令,解得,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故选B.(2)已知直线,.若直线与关于对称,则 的方程是( )A. B.C. D.√[解析] 若直线与关于对称,则直线,的交点在直线上,设 与的交点为,由解得则.在直线 上任取一点,设该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为,易知,则点 在直线上,所以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 .故选C.(3)已知直线与关于点中心对称,若 的方程是,则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关于点 对称的点一定在直线 上,故有,即.故直线 的方程为 .(4)已知点在直线上,点, ,则取得最小值时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解析] 如图,设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为 ,则解得则,所以.结合图形可知,当,, 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此时点在点 的位置 为直线 与直线的交点,则,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由解得即 ,故取得最小值时点的坐标为 .变式 已知直线 ,求:(1)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解:设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则,即 .又线段的中点在直线 上,所以 .由①②得将点的坐标代入③④得, ,所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变式 已知直线 ,求:(2)直线关于直线 对称的直线;解:用,分别代换中的, ,得 ,化简得,所以直线关于直线 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变式 已知直线 ,求:(3)直线关于点 对称的直线.解:在直线上取点,设点关于点 对称的点为,所以,,解得, ,所以 .因为直线关于点对称的直线平行于 ,所以对称直线的斜率为3,所以对称直线的方程为 ,即 .题型四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类型总述](1)直线与圆的位置;(2)圆与圆的位置;(3)弦长公式;(4)垂径定理.例4(1)已知轴被圆 截得的弦长为,圆 ,则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A. B.C. D.√[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圆 的标准方程为,圆心为,半径 ,圆心到轴的距离,因为轴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所以,所以 ,故圆.设直线 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两圆的方程作差可得,即直线 的方程为 .故选C.(2)[2025·江苏镇江高二期中]过点作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当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 的斜率为( )A. B. C. D.√[解析] 圆的圆心为,半径为.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即为轴,此时,, 三点共线,不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则,所以当,即时, 的面积取最大值,此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得 .故选D.变式(1)已知直线 与圆,过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向圆 引切线,切点为,,若线段的长度的最小值为,则实数 的值是( )A. B. C. D.√[解析] 易得圆,设 ,则,则, ,则,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2, ,得,, .故选A.(2)[2025·江苏常州高二期中]若圆 上总存在两点到点的距离等于3,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解析] 因为圆上总存在两个点到点 的距离为3,所以圆与以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有2个公共点,即圆与圆 相交,所以,即 ,解得或,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故选A.题型五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类型总述](1)点线对称;(2)直线与圆.例5(1)已知圆,则圆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可得,圆的圆心为 ,半径.设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为 ,则解得所以,所以圆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为,则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圆的圆心为 ,圆,即 ,其圆心为.根据题意可得直线为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又,线段的中点坐标为,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 .变式 [2025·湖南岳阳高二期中]过直线上的点 作圆的两条切线,,当直线与 关于直线对称时,点 的坐标为( )A. B. C. D.√[解析] 圆的圆心为,当直线,关于直线对称时,直线与直线垂直,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由 解得所以 .故选B.题型六 圆中的最值问题[类型总述](1)圆系方程;(2)公共弦;(3)垂径定理.例6(1)[2023·全国乙卷]已知实数, 满足,则 的最大值是( )A. B.4 C. D.7√[解析] 方法一:方程 可化为.设,即 ,则当直线与圆相切时,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解得或,所以的最大值为 .故选C.方法二:方程 可化为,由圆的参数方程可设 为参数 ,所以,当时,等号成立.故选C.(2)已知圆 与圆,过动点分别作圆,圆 的切线,,分别为切点,若,则 的最小值是( )A. B. C. D.√[解析] 由题意得,.因为 , ,且 ,所以 ,即,化简得点 的轨迹方程为的几何意义为点与原点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因为,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选B.变式(1)若点是圆 上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A.2 B.4 C.6 D.8[解析] 圆 可化为表示点到点 的距离的平方,因为,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选B.√(2)(多选题)已知点在圆 上,点, ,则( )A.点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0 B.点到直线 的距离大于2C.当最小时, D.当最大时,[解析] 方法一:由题知圆 的圆心的坐标为,半径,直线的方程为,即 ,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故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即,故选项A正确;,即,故选项B不正确;易知当最大或最小时, 均为圆的切线,此时,故选项C,D均正确.故选 .方法二:直线的方程为,即 .设,则点到直线 的距离,其中 ,因为, ,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记圆的圆心为点,半径 ,连接,则.易知当 最大或最小时, 均为圆的切线,此时,所以选项C,D均正确.故选 .题型七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定义[类型总述](1)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定义来解决;(2)涉及焦点、准线、离心率、圆锥曲线上的点中的三者,常用定义来解决;(3)求轨迹、最值、曲线方程也常常结合定义来解决.例7(1)[2023·全国甲卷]设为坐标原点,,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点在上,,则( )A. B. C. D.√[解析] 方法一:设 , ,则 .由,可得 .由椭圆方程可知,,, ,所以,所以 ,则,故 .故选B.方法二:由题可知, ①,,即.联立①②,可得,,又 ,所以,即.故选B.方法三:由题可知, ①,,即,联立①②,可得 ,由三角形中线定理可知,,易知 ,解得 .故选B.(2)设,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为坐标原点,点在上且,则 的面积为( )A. B.3 C. D.2√[解析] 不妨设为左焦点,如图.在双曲线 中,,,则,则.在 中,, 为直角三角形.,,则即, .故选B.变式(1)若抛物线上的点 到焦点的距离为8,到轴的距离为6,则抛物线 的标准方程是( )A. B. C. D.[解析]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解得,所以抛物线 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C.√(2)(多选题)已知双曲线上一点到 的距离为6,为坐标原点,且,则 的值可能为( )A.1 B.3 C.4 D.5√√[解析] 易知为两曲线的右焦点,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连接 ,因为,所以是线段 的中点,所以.当在右支时,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所以,可得;当 在左支时,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所以,可得.故选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焦点,在 轴上,离心率为.若过的直线交于,两点,且 的周长为16,则椭圆 的方程为_ __________.[解析] 设椭圆的方程为,由,知 ,所以.由 的周长为,得,则,故椭圆的方程为题型八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类型总述](1)已知基本量求离心率或求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2)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3)已知曲线的某些性质求曲线方程或求曲线的其他性质.例8(1)[2025·河北邯郸高二期中]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是椭圆上的一点,直线与轴的负半轴交于点,若 ,且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解析] 设,则 .由椭圆的定义与对称性可得,,.因为,所以 ,即,可得,则 ,所以.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即,可得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C.(2)(多选题) 新课标Ⅱ卷] 设 为坐标原点,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 交于,两点,为 的准线,则( )A. B.C.以为直径的圆与相切 D. 为等腰三角形√√[解析] 直线与轴的交点为 ,即抛物线的焦点为,因此,A正确;抛物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化简得,可得 ,,则,(设在第一象限, 在第四象限),所以,B错误;因为,, ,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D错误;以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的横坐标为,圆心到准线的距离为,因此以 为直径的圆与相切,C正确.故选 .变式(1)已知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作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是圆 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A.8 B.7 C.6 D.5[解析] 由题得抛物线的焦点为,圆的圆心为 ,半径.连接,,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则 ,当且仅当,,,四点共线,且,在, 之间时取等号.故选D.√(2)已知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 ,离心率分别为,,点为椭圆与双曲线 在第一象限的公共点,且,若,则双曲线 的方程为( )A. B. C. D.√[解析] 不妨设,,椭圆的半长轴长为 ,双曲线的半实轴长为,半虚轴长为,半焦距为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则 ,可得.因为 ,所以,解得 .由,可得,又 ,所以,故双曲线的方程为 .故选D.题型九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类型总述](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3)弦长的计算.例9(1)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则的最大值为( )A.2 B. C. D.√[解析]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则,,, 当时,取得最大值 .故选D.(2)[2025·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已知双曲线 ,过右焦点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且 ,若这样的直线有4条,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解析] 设,在双曲线方程中,令,得 ,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两点.若,在同一支上,则;若, 在两支上,则.因为满足的直线有4条,所以 解得 .故选B.变式 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是线段 的中点.(1)当时,求与点 的坐标;解:由题得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 ,则, ,所以, ,所以点的坐标为 , .变式 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是线段 的中点.(2)已知为坐标原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若,求直线 的方程.解:由题得直线 .由消去,得 ,设, ,则, .由,可得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题型十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类型总述](1)定点、定值问题;(2)最值、取值范围问题.例10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且,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在椭圆上,过点作互相垂直且与轴不重合的两直线, 分别交椭圆于,,,四点,,分别是弦, 的中点.(1)求椭圆 的方程;解:因为椭圆经过点 ,所以,因为,与短轴的一个端点 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则 ,所以,解得,则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例10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且,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在椭圆上,过点作互相垂直且与轴不重合的两直线, 分别交椭圆于,,,四点,,分别是弦, 的中点.(2)求证:直线 过定点;证明:设直线的方程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则, ,所以 ,所以 ,同理得 .当时,,直线 的方程为,整理得,令,可得 ,所以直线过定点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直线过点 .综上可得,直线过定点 .例10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且,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在椭圆上,过点作互相垂直且与轴不重合的两直线, 分别交椭圆于,,,四点,,分别是弦, 的中点.(3)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方法一: 的面积.令,则 ,易知在 上单调递增,所以当,即时,取得最大值 ,所以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 ,,则 的面积,令,则,当且仅当 ,即时取等号,所以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变式 [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已知抛物线 过点,且点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和是 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在点左侧.过点且倾斜角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 .(1)求抛物线 的方程;解:由题意,点在抛物线上,且点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则解得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变式 [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已知抛物线 过点,且点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和是 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在点左侧.过点且倾斜角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 .(2)若为的焦点,求证: ;证明:由(1)得,,则 .设, ,则, .因为,所以 ,可得,所以 ,又,所以 ,所以.变式 [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末]已知抛物线 过点,且点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和是 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在点左侧.过点且倾斜角为 的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 .(3)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若 ,求直线 的方程.解:因为 , ,所以 ,所以 ,所以点在线段 的中垂线上.设,,直线的方程为, ,, .将代入,得 ,则,, .因为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且 ,所以点为线段的中点,所以,则 ., ,因为,所以 ,可得,则, ,因为,所以 ,故直线的方程为,即 .知识辨析 1.× 2.√ 3.× 4.√ 5.× 6.√ 7.× 8.√素养提升 题型一例1(1)A (2)B 变式(1)D (2)B (3)ABC题型二 例2(1)B (2)4 变式(1) (2)4题型三 例3(1)B (2)C (3) (4)变式(1) (2)(3)题型四 例4(1)C (2)D 变式(1)A (2)A题型五 例5(1) (2) 变式 B题型六 例6(1)C (2)B 变式(1)B (2)ACD题型七 例7(1)B (2)B 变式(1)C (2)AD (3)题型八 例8(1)C (2)AC 变式(1)D (2)D题型九 例9(1)D (2)B 变式(1)点的坐标为,(2)题型十 例10(1)(2)证明略 (3)()变式(1)(2)证明略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本章总结提升 【正文】导学案.docx 本章总结提升 【答案】导学案.docx 本章总结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