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究点一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探究点二 两圆公共弦问题探究点三 两圆相切的有关问题◆◆◆◆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备课素材练习册答案核查【导】答案核查【练】【学习目标】1.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3.能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知识点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两圆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外离、______、______、______和内含.2.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外切相交内切(1)代数法:已知圆,圆,圆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我们有如下结论:方程组无解 方程组仅有一组解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两个圆没有公共点 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 点 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外离 内含 外切 内切 相交(2)几何法:第一步,计算两圆的半径, ,第二步,计算两圆的圆心距,第三步,根据与, 之间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判断标准:位置 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 点个 数 0 1 2 1 0位置 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的 值 _______ _______与 , 的 关系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续表【诊断分析】1.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圆的方程联立,若方程组有两组解,则两圆相交.( )√(2)若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一定外离.( )×(3)若两圆外切,则两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反之也成立.( )×(4)若两圆有公共点,则 .( )√2.(1)在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的位置关系下,两圆的公切线条数分别为多少?解:当两圆外离时,有四条公切线;当两圆外切时,有三条公切线;当两圆相交时,有两条公切线;当两圆内切时,只有一条公切线;当两圆内含时,无公切线.(2)根据代数法确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时,若已知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能否准确得出两圆的位置关系?解:不能.已知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只能得出两圆内切或外切.探究点一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例1 (多选题)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可能为(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解析] 由圆,可得圆心为,半径 .由圆,可得圆心为,半径 ,则圆心距为,又,,所以圆 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为相交、外切、外离.故选 .√√√变式 已知圆 ,圆.(1)当取何值时,圆和圆 外切 解:将两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圆 ,圆,则圆心,半径,圆心,半径 .若两圆外切,则 ,即,解得 .(2)当取何值时,圆和圆 内切 解: 若两圆内切,则 ,即,解得 .变式 已知圆 ,圆.[素养小结]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利用圆心距与半径的和或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列出关系式,分析求解.探究点二 两圆公共弦问题例2(1)已知圆和交于 ,两点,则 ( )A. B. C. D.[解析] 由和相减得弦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所以 .故选B.√(2)已知圆 与圆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为 ,则圆的半径 ( )A.1 B. C.或1 D.√[解析] 由与 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圆 的方程可化为,可得圆的圆心为,半径,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则,可得 ,故 .故选D.变式 已知圆的圆心为,若圆与圆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过点,则圆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则圆 的方程为,即 ,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因为该直线过点,所以,则圆 的方程为 .[素养小结]解决两圆公共弦问题的方法如下:(1)当两圆相交时,利用两圆方程相减,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在由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为三边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弦长;(3)根据公共弦的中垂线过两圆圆心,可得公共弦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探究点三 两圆相切的有关问题例3(1)已知半径为的圆与圆 外切于点,则圆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圆的圆心为,半径 ,设所求圆的圆心为.因为圆与圆 外切于点,所以,,三点共线,且,所以 解得或当,时,圆与圆外切于点 ,不符合题意;当,时,圆与圆 外切于点,符合题意.所以,故圆 的方程为 .(2)已知圆 与圆,若圆与圆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 ________.34或14[解析] 设圆,的半径分别为,.圆 的方程可化为,圆 的方程可化为.由两圆相切得, 或.因为,所以 或,可得或或 (舍去).因此,,或,解得或 .变式 写出一个半径为1,且与圆 和圆均外切的圆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填一个即可)[解析] 设所求圆的圆心为 ,则由外切关系可得化简得解得 或故满足条件的圆的圆心为或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或 (填一个即可).[素养小结]解两圆相切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是内切还是外切,若只是已知相切,则必须分两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讨论.然后将两圆相切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的绝对值(内切时)或两圆半径之和(外切时)来处理.拓展 (多选题)已知圆 ,圆,则下列是圆与圆 公切线的方程为( )A. B.C. D.[解析] 根据题意知,圆心, 关于原点对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两圆,如图所示,显然,圆心距 ,则两圆外离,共有4条公切线,又两圆心到 轴的距离都 等于其半径,所以 轴是其中一条公切线,故A正确.√√√利用对称性可知,其中一条公切线 过原点,设其方程为,又到公切线 的距离为1,所以,解得或;当 时,公切线为轴,当时,公切线方程为 ,即 ,故B正确.由对称性可知,公切线,与直线平行,易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可设, 的方程分别为,,由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可得,可得,即公切线, 的方程分别为, ,整理可得两公切线方程为 和,故C正确,D错误.故选 .1.已知圆 ,圆,两圆方程相减得到,有以下几种情况:(1)若两圆相交,则得到的方程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 若两圆相切,则得到的方程为两圆的公切线的方程.(3)若两圆相离且半径相等,则得到的方程为两圆的对称轴的方程.2.两圆的公切线定义:与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称为两圆的公切线,包括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公切线的条数如表所示:位置 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公切 线条数 4条 3条 2条 1条 无公切线1.圆系方程(1)过直线与圆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以 为圆心的同心圆系方程是;(3)与圆 同心的圆系方程是;(4)过同一定点 的圆系方程是.例1 求过圆与圆 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 上的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即 ,则圆心坐标为 ,因为圆心在直线 上,所以,解得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2.发现隐圆是关键,常见策略如下:(1)利用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确定隐圆;(2)动点与两定点,连线的夹角为 或确定隐圆;(3),是两个定点,动点满足 为定值确定隐圆;(4),是两个定点,动点满足( 为常数)确定隐圆;(5),是两个定点,动点满足且 确定隐圆.例2 已知圆,点,点 ,,若圆上存在点,使得 ,求 的取值范围.解:由 ,可得点在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上,其方程为,且与圆 有公共点.可求得两圆的圆心距为5,所以,解得 .练习册1.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为( )A.相交 B.内切 C.内含 D.外离[解析] 由题意得,圆的半径为3,圆 的半径为1,因为,所以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为内含.故选C.√2.若圆与圆有公共点,则 满足的条件是( )A. B. C. D.[解析] 由,得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两圆有公共点,, ,则, ,故选C.√3.已知圆 和圆,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1或3 B.4 C.0 D.2[解析] 由题可知圆的标准方程为,圆 的标准方程为 ,所以两圆的圆心距,两圆半径之和为 ,因为 ,所以两圆相离,故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4条.故选B.√4.[2025·江苏宿迁一中高二期中]已知圆与圆 内切,则实数 的值为( )A. B.2 C.或2 D.1或[解析] 由题可知圆的圆心为,半径,圆 的圆心为,半径,因为圆与圆 内切,所以,解得或 .故选C.√5.已知圆 与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与直线垂直,则实数 的值为( )A.2 B. C.8 D.√[解析] 圆与圆的方程相减得,即圆与圆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由直线 与直线垂直,得,解得.当 时,圆,即圆,故圆的圆心为,半径,而圆 的圆心为,半径,则 ,因为,所以圆与圆相交,符合题意,所以 的值为2.故选A.6.(多选题)已知圆 与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的圆心恒在直线 上B.若圆经过圆的圆心,则圆的半径为C.当时,圆与圆 有4条公切线D.当时,圆与圆的公共弦长为√√[解析] 由 ,得,所以圆 的圆心为,恒在直线上,故A错误;因为圆的圆心 在圆上,所以,解得 ,所以此时圆的半径为,故B正确;当 时,圆,圆心为,半径为1,此时圆与圆 的圆心距,所以圆与圆 外离,圆与圆有4条公切线,故C正确;当 时,圆 ,又圆 ,所以易知两圆相交,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则圆 的圆心到公共弦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圆与圆 的公共弦长为,故D错误.故选 .7.已知点,分别在圆 与圆上,则, 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解析] 由,得 ,其圆心坐标为,半径为.由 ,得,其圆心坐标为,半径为 .因为两圆的圆心距为,所以两圆外离,所以, 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8.若圆与圆 的交点为,,则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的一般式方程是_____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为两圆的交点,则线段 必是两圆的公共弦,由公共弦的性质可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必是两圆圆心所在的直线.由可得圆心,由 可得圆心,所以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故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的一般式方程是 .9.(13分)已知圆的方程为,圆 的圆心为.若圆与圆外切,求圆 的方程.解:由题可知,圆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1,圆 的圆心为.则两圆的圆心距为,因为圆与圆 外切,所以圆的半径为4,所以圆的方程为 .10.(13分)已知圆 ,圆.(1)求圆与圆 的公共弦长;解:将两圆的方程作差得,化简得,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可得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则公共弦长为 .(2)求过两圆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 上的圆的方程.解:方法一:设过两圆的交点的圆为, ,则, .由圆心在直线上,得 ,解得,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即.方法二:由(1)得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将其代入方程中,化简可得 ,解得.当时,;当时, .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 ,则,且 ,解得,,所以 .所以过两圆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 上的圆的方程为.11.[2025·江苏泰州实验中学高二月考]已知圆 的方程为,圆的方程为 ,其中, ,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可能为( )A.外离 B.外切 C.内含 D.内切[解析] 由题可得圆的圆心为,半径;圆 的圆心为,半径.则 ,所以两圆不可能内含.故选C.√12.(多选题)[2025·江苏通州第一中学高二期中] 已知圆,圆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在圆内,则B.当时,圆与圆 共有两条公切线C.若圆与圆存在公共弦,则公共弦所在直线过定点D.存在,使得圆与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解析] 因为圆 ,圆 ,所以圆 ,圆,则圆的圆心为 ,圆的半径,圆的圆心为,圆 的半径,则.由在圆 内,可得,解得,A错误;当 时,,,, ,所以,所以两圆相交,共两条公切线,B正确;将圆的方程与圆 的方程相减,得,即,令 解得所以公共弦所在直线恒过定点,C正确;当 时,圆与圆的圆心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圆与 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显然,故D错误.故选 .13.[2025·浙江湖州一中高二月考]已知圆 与圆相交于,两点,则四边形 的面积为_____.[解析] 根据条件易知,,所以 .把代入中,得,把 代入中,得,于是,因为 ,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14.[2025·江苏海安中学高二质检]已知直线 是圆的切线,并且点到直线 的距离是2,这样的直线 有___条.4[解析] 由题意得,圆的圆心为,半径.因为点 到直线的距离是2,所以直线是以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的切线,又直线是圆的切线,所以直线 是圆与圆 的公切线.因为 ,所以两圆外离,所以两圆的公切线有4条,即满足条件的直线 有4条.15.(多选题)如图所示,该曲线是由4个圆: ,,, 的一部分所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B.若圆与曲线 有8个交点,则C.与的公切线方程为D.曲线上的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解析] 曲线 围成的封闭图形可分割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和四个半径为1的相同的半圆,所以其面积为 ,故A正确.当 时,交点为,,,;当时,交点为, ,,;当或时,没有交点;当 时,交点个数为8,故B错误.设与的公切线方程为 ,由直线和圆相切,可得,可得 ,则其公切线方程为,即 ,故C正确.同理可得,的公切线方程为 ,则平行直线与间的距离,故D正确.故选 .16.(15分)求圆和圆 的公切线方程.解:如图,由图易知为公切线 的方程.设切点,则由可知, ,所以,又,所以过点 的公切线的斜率为,所以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为 ,即 .由可得,设公切线 的方程为,即 ,由,解得,所以公切线 的方程为.快速核答案(导学案)课前预习 知识点 1.外切 相交 内切2. 【诊断分析】 1.(1)√ (2)× (3)× (4)√ 2.略课中探究 例1 BCD变式 (1) (2)例2 (1)B (2)D 变式 例3 (1) (2)34或14变式 (或,填一个即可)拓展 ABC快速核答案(练习册)1.C 2.C 3.B 4.C 5.A 6.BC 7. 8.9. 10.(1)(2)11.C 12.BC 13. 14.415.ACD16.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前预习】知识点1.外切 相交 内切2.(3)Δ=0 Δ>0 d>r1+r2|r1-r2|诊断分析1.(1)√ (2)× (3)× (4)√2.解:(1)当两圆外离时,有四条公切线;当两圆外切时,有三条公切线;当两圆相交时,有两条公切线;当两圆内切时,只有一条公切线;当两圆内含时,无公切线.(2)不能.已知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只能得出两圆内切或外切.【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BCD [解析] 由圆O:x2+y2=1,可得圆心为O(0,0),半径r1=1.由圆M:(x-a)2+(y-2)2=4,可得圆心为M(a,2),半径r2=2,则圆心距为OM=,又r2-r1=2-1=1,≥2>1,所以圆O与圆M的位置关系可能为相交、外切、外离.故选BCD.变式 解:将两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圆C1:(x-1)2+(y-3)2=9,圆C2:(x-5)2+(y-6)2=61-m,则圆心C1(1,3),半径r1=3,圆心C2(5,6),半径r2=(m<61).(1)若两圆外切,则C1C2=r1+r2,即=3+,解得m=57.(2)若两圆内切,则C1C2=|r1-r2|,即=|3-|,解得m=-3.探究点二例2 (1)B (2)D [解析] (1)由x2+(y-2)2=5和(x+2)2+y2=5相减得弦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0,点(0,2)到直线x+y=0的距离d==,所以AB=2×=2.故选B.(2)由x2+y2=1与x2+y2-2x+2y+F=0(F<1)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2y-1-F=0.圆O2的方程可化为(x-1)2+(y+1)2=2-F,可得圆O2的圆心为O2(1,-1),半径r=,则圆心O2到直线2x-2y-1-F=0的距离d==,则+=r2=2-F,可得F=-3,故r=.故选D.变式 (x-2)2+(y-1)2=4 [解析] 设圆C的半径为r,r>0,则圆C的方程为(x-2)2+(y-1)2=r2,即x2+y2-4x-2y+5=r2,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x+2y-5+r2=0.因为该直线过点(5,-2),所以r2=4,则圆C的方程为(x-2)2+(y-1)2=4.探究点三例3 (1)(x-3)2+(y+6)2=20 (2)34或14 [解析] (1)由题意知,圆O:x2+y2=5的圆心为O(0,0),半径r=,设所求圆M的圆心为M(a,b).因为圆M与圆x2+y2=5外切于点P(1,-2),所以M,P,O三点共线,且OM=3,所以解得或当a=-3,b=6时,圆M与圆x2+y2=5外切于点(-1,2),不符合题意;当a=3,b=-6时,圆M与圆O:x2+y2=5外切于点(1,-2),符合题意.所以M(3,-6),故圆M的方程为(x-3)2+(y+6)2=20.(2)设圆C1,C2的半径分别为r1,r2.圆C1的方程可化为(x-3)2+(y+2)2=1,圆C2的方程可化为(x-7)2+(y-1)2=50-a.由两圆相切得,C1C2=r1+r2或C1C2=|r1-r2|.因为C1C2==5,所以r2+1=5或|1-r2|=5,可得r2=4或r2=6或r2=-4(舍去).因此,50-a=16,或50-a=36,解得a=34或a=14.变式 (x-2)2+y2=1(或x2+(y-2)2=1,填一个即可) [解析] 设所求圆的圆心为(a,b),则由外切关系可得化简得解得 或故满足条件的圆的圆心为(0,2)或(2,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2+y2=1或x2+(y-2)2=1(填一个即可).拓展 ABC [解析] 根据题意知,圆心C1(2,1),C2(-2,-1)关于原点对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两圆,如图所示,显然,圆心距C1C2=2>1+1,则两圆外离,共有4条公切线,又两圆心到x轴的距离都等于其半径,所以x轴是其中一条公切线,故A正确.利用对称性可知,其中一条公切线l1过原点,设其方程为y=kx,又C1(2,1)到公切线l1的距离为1,所以=1,解得k=0或k=;当k=0时,公切线为x轴,当k=时,公切线方程为y=x,即4x-3y=0,故B正确.由对称性可知,公切线l2,l3与直线C1C2平行,易知==,所以直线C1C2的方程为y=x,可设l2,l3的方程分别为y=x+c,y=x-c(c>0),由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可得=1,可得c=,即公切线l2,l3的方程分别为y=x+,y=x-,整理可得两公切线方程为x-2y+=0和x-2y-=0,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C [解析] 由题意得OM=,圆M的半径为3,圆O的半径为1,因为3-1=2>,所以圆O与圆M的位置关系为内含.故选C.2.C [解析] 由x2+y2+2x-4y+4=0,得(x+1)2+(y-2)2=1,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两圆有公共点,∴|r-1|≤≤r+1,∴ -1≤r≤ +1,则-1≤r-≤1,∴|r-|≤1,故选C.3.B [解析] 由题可知圆C1的标准方程为(x-1)2+(y+2)2=9,圆C2的标准方程为(x-2)2+(y-2)2=,所以两圆的圆心距d==,两圆半径之和为3+=,因为<,所以两圆相离,故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4条.故选B.4.C [解析] 由题可知圆C1的圆心为C1(a,-2),半径r1=5,圆C2的圆心为C2(-1,-a),半径r2=2,因为圆C1与圆C2内切,所以C1C2==|r1-r2|=3,解得a=-1或a=2.故选C.5.A [解析] 圆C1与圆C2的方程相减得mx+4y-7=0,即圆C1与圆C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mx+4y-7=0.由直线mx+4y-7=0与直线l垂直,得2m-4=0,解得m=2.当m=2时,圆C2:x2+y2+2x+4y-11=0,即圆C2:(x+1)2+(y+2)2=16,故圆C2的圆心为C2(-1,-2),半径r2=4,而圆C1:x2+y2=4的圆心为C1(0,0),半径r1=2,则C1C2==,因为r2-r1<6.BC [解析] 由x2+y2-2mx+4my+4m2-2m-1=0,得(x-m)2+(y+2m)2=(m+1)2(m≠-1),所以圆C2的圆心为(m,-2m),恒在直线2x+y=0上,故A错误;因为圆C1的圆心(-1,1)在圆C2上,所以(-1-m)2+(1+2m)2=(m+1)2,解得m=-,所以此时圆C2的半径为|m+1|=,故B正确;当m=-2时,圆C2:(x+2)2+(y-4)2=1,圆心为(-2,4),半径为1,此时圆C1与圆C2的圆心距d==>2,所以圆C1与圆C2外离,圆C1与圆C2有4条公切线,故C正确;当m=0时,圆C2:x2+y2-1=0,又圆C1:(x+1)2+(y-1)2=1,所以易知两圆相交,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1=0,则圆C2的圆心到公共弦所在直线的距离为=,所以圆C1与圆C2的公共弦长为2×=,故D错误.故选BC.7. [解析] 由x2+y2+2x-4y+3=0,得(x+1)2+(y-2)2=2,其圆心坐标为(-1,2),半径为.由x2+y2-4x+2y+3=0,得(x-2)2+(y+1)2=2,其圆心坐标为(2,-1),半径为.因为两圆的圆心距为3>+,所以两圆外离,所以P,Q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3--=.8.x+y-1=0 [解析] 由题意知A,B为两圆的交点,则线段AB必是两圆的公共弦,由公共弦的性质可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必是两圆圆心所在的直线.由(x-1)2+y2=1可得圆心C1(1,0),由(x+1)2+(y-2)2=9可得圆心C2(-1,2),所以直线C1C2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C1C2的方程为y=-(x-1),即x+y-1=0,故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一般式方程是x+y-1=0.9.解:由题可知,圆O1的圆心坐标为(-2,3),半径为1,圆O2的圆心为O2(1,7).则两圆的圆心距为=5,因为圆O2与圆O1外切,所以圆O2的半径为4,所以圆O2的方程为(x-1)2+(y-7)2=16.10.解:(1)将两圆的方程作差得(x2+y2-4x+2y)-(x2+y2-2y-4)=0,化简得x-y-1=0,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1=0.可得圆C1的圆心(0,1)到直线x-y-1=0的距离d==,则公共弦长为2=2.(2)方法一:设过两圆的交点的圆为(x2+y2-4x+2y)+λ(x2+y2-2y-4)=0,λ≠-1,则x2+y2-x+y-=0,λ≠-1.由圆心在直线2x+4y=1上,得-=1,解得λ=,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3x+y-1=0,即+=.方法二:由(1)得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y=x-1,将其代入方程x2+y2-4x+2y=0中,化简可得2x2-4x-1=0,解得x=.当x=时,y=;当x=时,y=-.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a,b),则+=+,且2a+4b=1,解得a=,b=-,所以r2=+=.所以过两圆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2x+4y=1上的圆的方程为+=.11.C [解析] 由题可得圆O1的圆心为O1(a,b),半径r1=2;圆O2的圆心为O2(0,b-1),半径r2=1.则O1O2=≥1=r1-r2,所以两圆不可能内含.故选C.12.BC [解析] 因为圆O1:x2+y2-2mx+2y=0,圆O2:x2+y2-2x-4my+1=0,所以圆O1:(x-m)2+(y+1)2=m2+1,圆O2:(x-1)2+(y-2m)2=4m2,则圆O1的圆心为O1(m,-1),圆O1的半径r1=,圆O2的圆心为O2(1,2m),圆O2的半径r2=2|m|,则m≠0.由(1,-1)在圆O1内,可得12+(-1)2-2m-2<0,解得m>0,A错误;当m=1时,O1(1,-1),r1=,O2(1,2),r2=2,所以O1O2=3∈(2-,2+),所以两圆相交,共两条公切线,B正确;将圆O1的方程与圆O2的方程相减,得(-2m+2)x+(2+4m)y-1=0,即m(-2x+4y)+(2x+2y-1)=0,令解得所以公共弦所在直线恒过定点,C正确;当m≠1时,圆O1与圆O2的圆心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圆O1与O2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显然≠,故D错误.故选BC.13.4 [解析] 根据条件易知O1(0,0),O2(-3,0),所以O1O2=3.把x2+y2=4代入x2+6x+y2=0中,得x=-,把x=-代入x2+y2=4中,得y=±,于是AB=,因为O1O2⊥AB,所以四边形AO1BO2的面积为AB·O1O2=×3×=4.14.4 [解析] 由题意得,圆C的圆心为C(2,1),半径r1=1.因为点B(3,4)到直线l的距离是2,所以直线l是以B(3,4)为圆心,r2=2为半径的圆的切线,又直线l是圆C:(x-2)2+(y-1)2=1的切线,所以直线l是圆C与圆B的公切线.因为BC==>3=r1+r2,所以两圆外离,所以两圆的公切线有4条,即满足条件的直线l有4条.15.ACD [解析] 曲线W围成的封闭图形可分割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和四个半径为1的相同的半圆,所以其面积为2×2+2×π×12=4+2π,故A正确.当r=时,交点为B,D,F,H;当r=2时,交点为A,C,E,G;当02时,没有交点;当2),由直线和圆相切,可得=1,可得t=1+,则其公切线方程为y=-x+1+,即x+y--1=0,故C正确.同理可得,的公切线方程为x+y+1+=0,则平行直线x+y+1+=0与x+y+5+1=0间的距离d==4,故D正确.故选ACD.16.解:如图,由图易知x=-1为公切线CD的方程.设切点B(cos θ,sin θ),则由A(3,4)可知cos θ=,sin θ=,所以B,又kOA=,所以过点B的公切线的斜率为-,所以过点B的公切线的方程为y-=-,即3x+4y-5=0.由可得C,设公切线CE的方程为y+=k(x+1),即3kx-3y+3k-4=0,由=1,解得k=,所以公切线CE的方程为7x-24y-25=0.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 1.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能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点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两圆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外离、 、 、 和内含. 2.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1)代数法:已知圆C1:x2+y2+D1x+E1y+F1=0(+-4F1>0),圆C2:x2+y2+D2x+E2y+F2=0(+-4F2>0),圆C1和圆C2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我们有如下结论:方程组无解 方程组仅有一组解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两个圆没有公共点 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外离 内含 外切 内切 相交(2)几何法:第一步,计算两圆的半径r1,r2,第二步,计算两圆的圆心距d,第三步,根据d与r1,r2之间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判断标准:位置 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图示公共点个数 0 1 2 1 0Δ的值 Δ<0 Δ=0 Δ<0d与r1,r2的 关系 d=r1+r2 d<|r1-r2|【诊断分析】 1.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圆的方程联立,若方程组有两组解,则两圆相交. ( )(2)若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一定外离. ( )(3)若两圆外切,则两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反之也成立. ( )(4) 若两圆有公共点,则|r1-r2|≤d≤r1+r2. ( )2.(1)在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的位置关系下,两圆的公切线条数分别为多少 (2)根据代数法确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时,若已知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能否准确得出两圆的位置关系 ◆ 探究点一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例1 (多选题)圆O:x2+y2=1与圆M:(x-a)2+(y-2)2=4的位置关系可能为 ( ) A.内切 B.相交C.外切 D.外离变式 已知圆C1:x2+y2-2x-6y+1=0,圆C2:x2+y2-10x-12y+m=0.(1)当m取何值时,圆C1和圆C2外切 (2)当m取何值时,圆C1和圆C2内切 [素养小结]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利用圆心距与半径的和或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列出关系式,分析求解.◆ 探究点二 两圆公共弦问题例2 (1)已知圆C1:x2+(y-2)2=5和C2:(x+2)2+y2=5交于A,B两点,则AB= ( )A. B.2 C. D.2(2)已知圆O1:x2+y2=1与圆O2:x2+y2-2x+2y+F=0(F<1)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为,则圆O2的半径r= ( )A.1 B.C.或1 D.变式 已知圆C的圆心为(2,1),若圆C与圆x2+y2-3x=0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过点(5,-2),则圆C的方程为 . [素养小结]解决两圆公共弦问题的方法如下:(1)当两圆相交时,利用两圆方程相减,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在由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为三边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弦长;(3)根据公共弦的中垂线过两圆圆心,可得公共弦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探究点三 两圆相切的有关问题例3 (1)已知半径为2的圆M与圆O:x2+y2=5外切于点P(1,-2),则圆M的方程为 . (2)已知圆C1:x2+y2-6x+4y+12=0与圆C2:x2+y2-14x-2y+a=0,若圆C1与圆C2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a= . 变式 写出一个半径为1,且与圆x2+y2=1和圆(x-2)2+(y-2)2=1均外切的圆的方程: . [素养小结]解两圆相切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是内切还是外切,若只是已知相切,则必须分两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讨论.然后将两圆相切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的绝对值(内切时)或两圆半径之和(外切时)来处理.拓展 (多选题)已知圆C1:(x-2)2+(y-1)2=1,圆C2:(x+2)2+(y+1)2=1,则下列是圆C1与圆C2公切线的方程为 ( )A.y=0 B.4x-3y=0C.x-2y+=0 D.x+2y-=0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O:x2+y2=1与圆M:(x+1)2+(y-1)2=9的位置关系为 ( ) A.相交 B.内切C.内含 D.外离2.若圆x2+y2=r2与圆x2+y2+2x-4y+4=0有公共点,则r满足的条件是 ( )A.r<+1B.r>+1C.|r-|≤1D.|r-|<13.已知圆C1:x2+y2-2x+4y-4=0和圆C2:4x2+4y2-16x-16y+31=0,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 )A.1或3 B.4C.0 D.24.[2025·江苏宿迁一中高二期中] 已知圆C1:(x-a)2+(y+2)2=25与圆C2:(x+1)2+(y+a)2=4内切,则实数a的值为 ( )A.-2 B.2C.-1或2 D.1或-25.已知圆C1:x2+y2-4=0与圆C2:x2+y2+mx+4y-11=0(m∈R)的公共弦所在直线与直线l:2x-y+1=0垂直,则实数m的值为 ( )A.2 B.-2C.8 D.-86.(多选题)已知圆C1:(x+1)2+(y-1)2=1与圆C2:x2+y2-2mx+4my+4m2-2m-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C2的圆心恒在直线x+2y=0上B.若圆C2经过圆C1的圆心,则圆C2的半径为C.当m=-2时,圆C1与圆C2有4条公切线D.当m=0时,圆C1与圆C2的公共弦长为7.已知点P,Q分别在圆x2+y2+2x-4y+3=0与圆x2+y2-4x+2y+3=0上,则P,Q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8.若圆C1:(x-1)2+y2=1与圆C2:(x+1)2+(y-2)2=9的交点为A,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一般式方程是 . 9.(13分)已知圆O1的方程为(x+2)2+(y-3)2=1,圆O2的圆心为O2(1,7).若圆O2与圆O1外切,求圆O2的方程.10.(13分)已知圆C1:x2+(y-1)2=5,圆C2:x2+y2-4x+2y=0.(1)求圆C1与圆C2的公共弦长;(2)求过两圆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2x+4y=1上的圆的方程.11.[2025·江苏泰州实验中学高二月考] 已知圆O1的方程为(x-a)2+(y-b)2=4,圆O2的方程为x2+(y-b+1)2=1,其中a,b∈R,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可能为 ( )A.外离 B.外切C.内含 D.内切12.(多选题)[2025·江苏通州第一中学高二期中] 已知圆O1:x2+y2-2mx+2y=0,圆O2:x2+y2-2x-4my+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1,-1)在圆O1内, 则m≥0B.当m=1时, 圆O1与圆O2共有两条公切线C.若圆O1与圆O2存在公共弦, 则公共弦所在直线过定点D.存在m∈R, 使得圆O1与圆O2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3.[2025·浙江湖州一中高二月考] 已知圆O1:x2+y2=4与圆O2:x2+6x+y2=0相交于A,B两点,则四边形AO1BO2的面积为 . 14.[2025·江苏海安中学高二质检] 已知直线l是圆C:(x-2)2+(y-1)2=1的切线,并且点B(3,4)到直线l的距离是2,这样的直线l有 条. 15.(多选题)如图所示,该曲线W是由4个圆:(x-1)2+y2=1,(x+1)2+y2=1,x2+(y+1)2=1,x2+(y-1)2=1的一部分所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W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4+2πB.若圆x2+y2=r2(r>0)与曲线W有8个交点,则≤r≤2C.与的公切线方程为x+y-1-=0D.曲线W上的点到直线x+y+5+1=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16.(15分)求圆x2+y2=1和圆(x-3)2+(y-4)2=16的公切线方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ptx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正文】导学案.docx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正文】练习册.docx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导学案.docx 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练习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