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江省绍初教育集团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独立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浙江省绍初教育集团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独立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绍初教育集团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独立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大约是 100 dm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5m
C.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m3 D.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每袋大约 1.5L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D.量取液体药品
3.走进实验室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无毒、无害的固体块状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取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清洁
C.烫伤时,可以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D.实验后多余的液体倒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4.在探究“暗盒里的物体是什么”时,小嘉用磁铁靠近暗盒,观察到盒中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观察到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 B.设计方案 C.获取证据 D.得出结论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3.4米=3.4÷1/1000毫米=3400毫米 B. 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 3.4 米=3.4米×1000毫米=3400 毫米 D. 3.4 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
6、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7、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3 厘米、26.09 厘米、26.08厘米、26.04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26.064厘米 B.26.06厘米 C. 26.95厘米 D. 26.08厘米
8、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余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压紧纸张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12、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
A. 37℃和40℃ B.40℃和40℃ C. 39℃和40℃ D. 39℃和39℃
13、使用容量规格XmL 的量简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 (b+0.1) mL B. (b+a -b×1)mL( D. (b+0.2) mL
14、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15、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A. 35℃ B. 60℃ C. 68℃ D. 85℃
16、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I,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若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10mL B. 小于 10mL C. 等于10mL D. 无法确定
18、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10毫升的水,假设吸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48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 8cm3 B.16cm3 C. 18cm3 D.12cm3
19、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 )
A. 等于50mL B. 小于50mL C. 大于50mL D.无法判断
20、饮料瓶内装一部分水,倒置于水平桌面,测得底部直径为D,上方高度为L1,再正置于水平桌面,测得液面高度为L2。若瓶子厚度不计,则该瓶的容积为( )
21、两支内径不同、A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ˊ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22、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次示数相差80℃;在测量真实温度为50℃的热水时,示数也为50℃。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室温20℃时,示数是( )
A. 23℃ B. 24℃ 25℃ D. 26℃
23、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且甲盆放在2℃的房子里,乙盆里的冰块少些,且放在阳光下,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24、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我国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 B.杂交水稻技术
C.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D.核电站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
25、许多鸟种在营巢里,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如表是实验的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1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二、填空题
26、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的仪器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测量某地气温 ;(2)乙:测量某物体长度 ;(3)丙:测量某人体温 。
27、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 ,计算石块的体积V -V 。
(1)使用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应 。
(2)如上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 ;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28、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选填“瓶内水”或“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
29、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简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简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cm,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cm,外半径R为6cm。请计算卷筒纸的总长度L 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 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简纸的外半径减小到 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三、说理与探究题
30、 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 A,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 B对比后发现,当B 的示数为10℃时,A的示数为20℃;当B的示数为90℃时,A的示数为: 问:
(1)当温度计A 的示数为-4℃时,温度计 B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温度计 A 与温度计B的示数正好相同 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小科帮爷爷去菜地拔大葱,发现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小科猜想:光照是否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于是他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加以探究。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光照阴暗、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大葱苗 同样多株大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上述环境中一段时间
(1)小红认为:按小科的实验方案,并不能对“光照可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你是否同意小红同学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2)请根据“光照可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帮小科修正上述实验方案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32、柿子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还没热透的柿子,是青色的。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过一段时间柿子就会变成红色。柿子成熟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对于这个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青柿子70个,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经过三天的时间,结果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35
颜色 青色 脊黄色 偏黄、 有点红 泛橙红 偏红 红色
软硬 硬 硬 偏硬 有点硬 有点软 偏软 很软
(1)该兴趣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2)该兴趣小组是如何判断三天后柿子的成熟情况是 ;
(3)该兴趣小组做实验时每组用10个柿子而不是1个柿子,目的是为 ;
参考答案
1-25、BBCCD CBDDC DCBAD CABBD DDBDB
26、-23℃ 1.80cm 36.8℃
27、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mL 20cm3 BC
28、玻璃泡中空气 换更细的玻璃管
29、2400cm 2240cm
-22℃ 有,50℃
同意,小科的实验没有控制除了光照以外的变量都一致,采用了不同的植物。 两组的实验材料,都应该是同样多株大葱。 乙组的大葱叶子比甲组的绿的多。
柿子的成熟快是否与温度有关? 根据柿子的颜色是否达到红色,软硬度是否变软。 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