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登高杜甫2025.9.1801知人论世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杜甫早年生活优渥,游历四方,裘马轻狂,写下《望岳》等诗作,展现其豪情壮志。杜甫生平四阶段读书游历45岁至48岁,杜甫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遭贬,后逢安史之乱,流亡期间创作了《春望》等诗作。为官流亡35岁至44岁,杜甫困守长安,入仕无门,生活困顿,创作了《兵车行》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困守长安49岁至58岁,杜甫漂泊西南,生活贫困,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大量诗作。漂泊西南767年夔州写作现场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沉郁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情感凝重、含蓄,如《登高》中诗人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指情感的停顿与转折,声调的起伏迭变,节奏的徐疾相间,如《登高》中句式的停顿与情感的千回百转。顿挫七言律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平仄相对,这是其重要的格律要求。对仗要求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字。格律特点律诗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偶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规则02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诵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把握情感。03意象与写景品味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思考:作者选取了秋日的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品味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思考:作者选取了秋日的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是凛冽的,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冷心更冷。在宏阔的天地间,作者的渺小和孤独让人滴泪。听到猿的哀鸣,使人内心非常悲凉。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清”“白”冷色调,突出环境的肃杀凄凉。又写出壮阔宏大的背景。鸟在天地间盘旋,形单影只,写尽孤独哀伤。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副阔大、冷寂、肃杀的秋日景象,奠定了全诗凄冷的抒情基调,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品味意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译文: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思考:颔联中的“落木”“长江”有何特点?有什么深层含义吗?品味意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 展现落叶杂乱、急速下坠的动态.滚滚:刻画江水汹涌、裹挟一切向前的磅礴气势。①秋声的 “萧瑟” 直接烘托心境的悲凉,暗含 “漂泊无依” 的慌乱感。②江声的 “壮阔” 反衬个人的渺小,暗含 “时光不可逆、命运难抗拒” 的无力感。无边:状悲之广(空间上)不尽:言悲之多(时间上)思考:颔联中的“落木”“长江”有何特点?有什么深层含义吗?品味意象写景手法①描写视角:风、天(仰视)渚、沙(俯视)②绘声绘色绘形:急、回(形)清、白(色)啸、萧萧(声)③动静结合:清、白(静)啸、飞(动)④对比:萧萧下、滚滚来(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04情感与主题分析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译文: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思考: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的本诗的颈联含有八重意思,试分析。作客常作客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登台独登台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悲:羁旅之苦二悲:常年漂泊三悲:秋景荒凉四悲:远离故土五悲:渺小无助六悲:孤独无依八悲:身已衰老七悲:多病缠身分析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更是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的忧虑,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境界。分析情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艰难至极,愁苦繁多,苍白鬓发如霜雪;生活潦倒失意,刚停下手里装着浊酒的酒杯。思考:“艰难”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艰难: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都十分坎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尾联合抱家国艰难苦恨01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借酒浇愁却不得,更显内心的无奈与悲凉。新停浊酒02全诗主旨此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诗人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他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他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诗人先是被 “万里秋景” 震撼,继而陷入 “常作客” 的无奈,再因 “百年” 回忆而伤感,最终被 “潦倒新停浊酒杯” 的现实击中。情感在 “开阔 - 局促 - 伤感 - 绝望” 中跌宕,让诗句充满张力,这正是 “顿挫” 的精髓。登高首联萧条寂寥之景尾联人生之秋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渚——清 沙——白 鸟——飞回八悲社会意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 常作客百年 多病 独 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人生短暂)(宇宙永恒)(思乡、漂泊)(年老、多病、孤苦)壮志未酬之情颔联颈联(愁苦)(难遣)自然之秋国家之秋总结05总结与拓展《登高》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堪称典范。七律之冠的三重理由格律精严诗中意象如落木、长江等,气势磅礴,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境界。意象沉雄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情感深沉,思想内涵丰富。情思深广CCTV颁奖辞他于大唐兴衰中颠沛半生,却以笔为刃,书写时代悲欢。安史之乱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是他为黎民的呐喊;漂泊困顿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藏着他忧国忧民的赤诚。 “三吏三别” 刻下民生疾苦,“国破山河在” 流露故土深情。他用坎坷人生写就 “诗史”,让 “忧以天下” 的情怀穿越千年。 致敬杜甫,不仅为 “诗圣” 的才华,更为那融入民族血脉、始终温暖人心的家国担当。THANK YOU感谢大家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