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2第一部分 古诗文 (22分)一、积累。1.(本题10分,每题2分)①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②萧关逢候骑, 。(《使至塞上》)③ ,志在千里。(《龟虽寿》》)④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二、古诗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2.(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 ) (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4.(2分)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B.[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清澈之美。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5.(4分)【甲】【乙】【丙】三篇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 之乐;【乙】【丙】文中还能同时让我们感受到 。(每空限填一字)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28分)(一)(本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___________南京日报4月9日讯4月8日上午,“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启动。本次红色文化宣传月将通过长周期、广覆盖的联展和“重走胜利路”打卡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渡江战役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总馆指导下,渡江胜利纪念馆依托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联络多家成员单位,发起本次活动。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介绍,活动主要内容有:启动仪式暨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承办省文物局2024年度江苏省革命历史类主题联展巡展启动仪式;联合渡江战役纪念馆等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举办“胜利的那一天——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联展”,共同开展“重走胜利路”红色地图联合打卡活动;联合市方志办推出方志大讲堂;联合市诗词协会推出红色诗歌朗诵会;《渡江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第二辑)新书首发式;等等。“重走胜利路”红色地图联合打卡活动,通过设计制作以渡江战役为主题的红色打卡地图,覆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8家渡江战役纪念馆(地)联盟单位,集合参观联展现场集章、重要地标和文物合影拼贴、微信推文答题解密、征集合影拼贴和简笔手绘等线上线下活动,让受众用脚步丈量胜利之路,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渡江战役历史。活动现场,市博物总馆党委书记、馆长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扬州市渡江战役第八兵团指挥部旧址(个园)正式加入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颁发证书。(选自《南京日报》2024年04月09日,有删改)6.(2分)下列对消息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日报4月9日讯”是电头,又称“消息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B.正文的第一句话是导语,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纪念活动的情况,吸引读者的注意。C.本次活动是渡江胜利纪念馆依托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总馆,联络多家成员单位发起的。D.本次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覆盖地区广、形式多样,且线上线下结合,方便受众参与。7.(2分)请你结合上面消息的内容,拟写一个标题。8.(6分)阅读本则消息,请指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 具体内容何时 4月8日上午何地 渡江胜利纪念馆何事 (1)何人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博物总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多家成员单位何故 (2)如何 (3)9.(5分)结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本文的内容,分析举办“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有什么意义。(二)(本题13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父亲的三万七千个赞张军霞①同事小李的儿子很调皮,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他,时常会在课堂上搞点小动作,有时扯了同桌女生的小辫子,有时又故意藏起哪个同学的作业本。老师多次向小李“告状”,小李却从不着急,说起儿子的调皮时,他还总是乐呵呵的。有一天上课,儿子给后排男生写纸条:“放学后去大树下玩。”被老师抓个正着。小李接儿子放学时,从老师手里拿到了那张纸条,当时他什么也没说,回到家却故意拿着纸条给爱人看:“你瞧,咱儿子写字大有进步了,每一个字都这么工整!”又转身对儿子说:“不如咱们今天来变个魔术吧,你接着往下写,放学后去大树下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它变成一个闯关故事……”儿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趣,竟然认真地把小纸条上的内容扩展成了一个小童话。②能够拥有幽默开明的爸爸的另类“点赞”,相较于那些动不动就被家长怒吼、责骂的孩子,小李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③我的父亲不爱说话,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而且他长期在外地工作,就算回家也总是忙着干活,我也就习惯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母亲交流,仿佛父亲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陌生人。④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当成范文贴到校门口的报栏里。放学后,我飞跑着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正在和面,准备蒸馒头,她高兴地说:“闺女厉害呀,我给你蒸两个糖包吃!”当时,父亲好像正在扫院子,他什么也没说。⑤第二天是周末,我起床后回想着前一天被老师表扬的情景,内心还是按捺不住小小的得意。于是,在去打猪草的路上,我又悄悄拐到学校门口,想再看看贴在那里的作文。没想到,有一个人比我去得更早,他手里拿着糊,正低着头,把报栏里我那篇粘得不太牢的作文认真地一点点粘得更牢。糊抹上去,他还用手指小心地去按平,每一个角都没有漏掉,每一处都抹得平整妥帖。⑥这时,有出来挑水的人路过,在报栏前停下脚步,那人就对挑水的人说:“这篇作文是我闺女写的。字写得挺漂亮吧?看她多会用词!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老师总夸她文笔好!”挑水人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知道这是记忆当中第一次听到父亲夸我,而且是用这样一种背对着我的方式。我那天割猪草时格外有力气,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甜蜜。⑦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有位网友讲自己的故事,说她10年前有一次跟父亲说,同学们的QQ资料卡片的赞都很多,她很羡慕,就让父亲也给自己的资料卡点赞。说过之后,她自己就忘记了这件事,后来也有很多年不用QQ了。那天偶然登上去,收到无数条通知,才发现父亲几乎每天还在给她的资料卡点赞,而且有时一次点10个赞。10年的时间累积下来,这位父亲大约给女儿点了三万七千多个赞。而这件事,他从来也没跟女儿提起过。(《齐鲁晚报》2024.01.有删改)10.(4分)一句话概述三位父亲的点赞。(1)(2)(3)网友的父亲连续10年为女儿QQ资料卡点赞。11.(2分)对全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A.全文围绕孩子的“成长”组织材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B.文章三个材料叙述视角相同,都用第三人称叙述,真实亲切。C.文中三个材料都写了父亲,刻画了他们沉默寡言的共性。D.文章语言质朴平实,情景交融,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12.(3分)第④段和第⑥段中的划线句都是对父亲的描写,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13.(4分)文章缺少一个结尾,请从下面两个结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并说明理由。A.我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当年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的“点赞”……B.来自父亲的“点赞”,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第三部分 综合运用 (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1)(3分)以上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该段文字选自作品《 》,文中的“我”是 (人名)。(2)(2分)文中的“我”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新闻记者,“我”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3)(5分)请选取这部作品中的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并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作文 (40分)15.校园角落里的发现告诉我们:美好不止于课堂;运动场上的成长告诉我们:美好不止于夺冠;艺术创作中的收获告诉我们:美好不止于完成……美好,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旷野,亦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生活中的一切,都蕴藏着无尽的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品味和珍惜。美好不止于此,它在心灵的每一次触动中,激扬回荡,生生不息。请以“美好不止于此”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答案】 将以遗所思 都护在燕然 老骥伏枥 日暮乡关何处是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答案】2. 考虑、想到 都3.(1)月光下的庭院(庭院的地面上)像积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日落时分,船停泊在湖心,等月亮出来,才让人摆放好酒。4.B5. 赏景 知己之欢【答案】6.C“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启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 让更多人了解渡江战役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长周期、广覆盖的联展和“重走胜利路”打卡等活动9.①让更多人了解渡江战役历史,赓续红色血脉;②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③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④领略革命领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卓越的指挥才能;⑤学习全党全军团结一心、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答案】10. 同事小李故意当着儿子面夸奖他写字工整。 “我”的父亲背着“我”夸我很会写作文。 11.A第④段写“我”受到表扬,父当亲着“我”的面“什么也没说”,第写父亲对挑水的人主动说了很多夸奖我的话,形成对比(反差),既照应了后文“背对着我”背对着我的方式夸我,又突出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13.我选A结尾。A结尾承接上文,叙述了“我”想起父亲的缘由:网友父亲对女儿的爱的方式和“我”父亲爱“我”的方式类似,使“我”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省略号结尾语意未尽,含蓄点明中心:无论是正面鼓励还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博大无私的父爱都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温暖、力量和希望。结构上照应“我只知道这是记忆当中第一次听到父亲夸我,而且是用这样一种背对着我的方式。”(承接上文/照应题目/“点赞”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我选B结尾。B结尾概括了三位父亲虽然用不同的形式为自己的孩子点赞,都是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动力和契机。形象化(比喻)的议论,含蓄点明中心:无论是正面鼓励还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博大无私的父爱都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温暖、力量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赞美。结构上收束全文(“点赞”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14.【答案】(1) 红军长征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2)D(3)示例:周恩来,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头脑冷静,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1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