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单元综合练习卷一、选择题1.(2024·山东济南中考)如图,已知 ∠B=40°,则∠DCE 的度数为( )A.40° B.60°C.80° D.100°2.下列各图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由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标注的信息,能确定与左侧△ABC 全等的是( )A.乙和丙 B.甲和丙C.甲和乙 D.只有丙3.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A=30°,∠B=60°,∠C=90° B.∠A=60°,AB=4 cm,AC=3 cmC. AB=4 cm,BC=3cm,∠A=30° D. AB=3cm,∠A=60°4.如图,已知∠1=∠2,∠3=∠4,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5.如图,由12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过点A,B,C,D,E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B.2 C.3 D.46.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得到一个与∠AOB 相等的角,其中正确的是( )奇奇:借助尺规作图,如图可得思思:借助尺规作图,如图可得妙妙:借助两个直角,当 时,想想:借助两个平角,当 时,A.只有奇奇、思思 B.只有奇奇、妙妙C.只有奇奇、妙妙、想想 D.有奇奇、思思、妙妙、想想7.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 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 的长是( )A.4 B.3 C.2 D.18.如图,在△ABC中,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 于点D,E.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 DE 长为半径画弧,交于∠BAC内一点F.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点G.连接DG,EG.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BG=CG 成立的是( )A. AB=AC B. AG⊥BC C.∠DGB=∠EGC D. AG=AC9.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 和△DEF,如图所示.如果把小敏画的三角形的面积记作S△ABC,小颖画的三角形的面积记作S△DEF,那么你认为( )A. S△ABC=S△DEF B. S△ABCS△DEF 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0.七巧板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术”,如图所示,正方形与“小狐狸”图案是由同一个七巧板拼成的.在一副七巧板中全等图形共有 对.11.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 与∠PRQ 的顶点R 重合,调整AB 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 A,C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PRQ 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是通过“ ”判定△ABC≌△ADC 得到AE 为∠PRQ 的平分线.12.如图,AC,BD 相交于点O,∠A=∠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 你补充的条件是 (填出一个即可).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90°,AD=5,连接BD, 若 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 .14.如图,△ABC 是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DE=BC,以D,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 个.15.如图,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2,0),B(0,1),则点 C 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16.利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1,∠2和线段a.求作△ABC,使AB=a,∠CAB=2∠1,∠ABC=∠2.17.如图,已知 中,AB=AC.(1)作图:在AC 上有一点D,连接BD 并延长,在BD 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AE=AB,连接AE,作 的平分线AF,AF 交DE 于点F,连接C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求证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与 BD 相交于点O,OE⊥AB 于点E,OF⊥BC 于点F,BD 平分∠ABC,AB=CB。求证△OAD≌△OCD。19.如图,小林用10块高度是3cm的长方体木条垒了2个与地面垂直的木块,两个木块之间刚好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其中∠ACB=90°,点 C 在 DE 上,点 A,B与两个木块的顶端重合。求两个木块之间的距离。20.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 交AB 于点E,点F 在AC 上,BD=DF。求证:(1)CD=ED;(2)AB=AF+2EB。第十四章综合练习1. C 【解析】因为∠A+∠B+∠ACB=180°,所以 因为△ABC≌△DEC,所以∠DCE=∠ACB=80°.2. A【解析】甲和△ABC 只是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不能判定它们全等;由“SAS”判定乙和△ABC 全等;由“AAS”判定丙和△ABC 全等.3. B 【解析】选项 B可由“SAS”唯一确定△ABC 的形状与大小,即能画出唯一的△ABC,故选 B.4. C 【解析】由∠1=∠2,AC=AC,∠3=∠4,先利用“ASA”得△ADC≌△ABC,进而得AD=AB,CD=CB,再利用“SAS”可得△ADE≌△ABE,△CDE≌△CBE.5. B【解析】根据正方形网格特点,得△ECD 是等腰三角形,△ACE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 B.6. D【解析】奇奇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故奇奇的方法正确;思思的方法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故思思的方法正确;妙妙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故妙妙的方法正确;想想利用同角的补角相等,故想想的方法正确.7. D 【解析】由“AAS”可判定△CEB≌△AEH,所以CE=AE=4.所以CH=CE-EH=4-3=1.故选D.8. D【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作图步骤可知,AG 是△ABC 的角平分线,即∠BAG=∠CAG.当AB=AC时,又∠BAG=∠CAG,且AG=AG,利用“SAS”可证△ABG≌△ACG,所以BG=CG;当 AG⊥BC 时,∠AGB =∠AGC= 90°,又AG=AG,且∠BAG=∠CAG,利用“ASA”可证△ABG≌△ACG,所以BG=CG;当∠DGB = ∠EGC 时, 因 为 AD = AE,∠BAG=∠CAG,AG = AG,利用“SAS”可证△ADG≌△AEG,所以∠AGD=∠AGE.又因为∠DGB = ∠EGC, 所 以 ∠AGD + ∠DGB =∠AGE +∠EGC, 即∠AGB = ∠AGC. 又 因为∠AGB+∠AGC=180°,所以∠AGB=∠AGC=90°,利用“ASA”可证△ABG≌△ACG,得 BG=CG.添加条件AG=AC 不能使BG=CG 成立,故选 D.9. A 【解析】作 AM⊥BC 于点M,作 DN⊥EF 于点N(图略),则可证△ABM≌△DEN,所以AM=DN.两三角形等底等高,故面积相等.10.211. SSS 【解析】由AB=AD,BC=DC,AC=AC 可得△ABC≌△ADC,所以∠BAC=∠DAC,即AE就是∠PRQ 的平分线.12.∠ACB=∠DBC(答案不唯一)13.5 【解析】因为 BD⊥CD,所以∠BDC=90°,所以∠C+∠CBD=90°.因为∠A=90°,所以∠ABD+∠ADB=90°.因为∠ADB=∠C,所以∠ABD=∠CBD.当 DP⊥BC 时,DP 的长度最小.因为 AD⊥AB,所以DP=AD=5,所以 DP 的最小值是5.14.4【解析】如图,可以作出4个这样的三角形.15.(-3,2) 【解析】如图,过C作CD⊥x轴于点D.因为∠CAB=90°,所以 ∠DAC + ∠BAO =∠BAO+∠ABO=90°,所以∠DAC=∠ABO.在△AOB 和△CDA 中,∠ABO=∠CAD,∠AOB=∠CDA,AB =CA,利用“AAS”可证△AOB≌△CDA.因为 A(-2,0),B(0,1),所以AD=BO=1,CD=AO=2,所以C(-3,2).16.【解】如图,△ABC 即为所求作图.17.(1)【解】作图如图所示:(2)【证明】因为AE=AB,AB=AC,所以AE=AC.在△ACF 和△AEF 中 所以△ACF≌△AEF(SAS),所以∠E=∠ACF.18.【证明】因为OE⊥AB,OF⊥BC,BD 平分∠ABC,所以OE=OF,∠ABD=∠CBD.在△ABD 和△CBD 中 所以△ABD≌△CBD(SAS).所以AD=CD,∠ADO=∠CDO.在△OAD 和△OCD 中 所以△OAD≌△OCD(SAS).19.【解】由题意知,AD=3×3=9(cm),BE=3×7=21(cm).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即∠ADC=∠CEB=90°,因 为 ∠ACD + ∠BCE = 90°, ∠ACD +∠DAC=90°,所以∠BCE=∠DAC.在△ADC 和△CEB 中所以△ADC≌△CEB(AAS),所以DC=EB,AD=CE.又因为 AD=9 cm,BE=21 cm,所以DC=21 cm,CE=9 cm,所以 DE=DC+CE=21+9=30(cm).故两个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30cm.20.【证明】(1)因为∠C=90°,所以 DC⊥AC.因为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所以CD=ED.(2)因为 DE⊥AB,所以∠DEB=∠C=90°.在 Rt△DEB 和Rt△DCF 中, 所以 Rt△DEB≌Rt△DCF(HL),所以EB=CF.在Rt△ADE 和Rt△ADC 中, 所以 Rt△ADE≌Rt△ADC(HL),所以AE=AC,所以AB-EB=AF+CF,所以AB=AF+CF+EB=AF+2E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