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6.1 树立法治观念新课导入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4.1维护秩序靠规则提升法治素养社会生活讲道德4.2遵守规则5.1文明有礼5.2诚实守信6.1树立法治观念6.2学会依法办事5.3友善待人新课导入思考: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 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提示:警示我们遵守法律、法不可违。以案释法有利于人们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生活观察:某小区高层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重点问题1.什么是法治观念 2.为什么树立法治观念 3.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探究一 什么是法治观念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思考:结合以上名言,你如何理解法治观念?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提示: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笔记 什么是法治观念习近平同志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笔记)探究二 为什么树立法治观念?热点链接:“我听交警的”教科书式的应对近日,苏州一小伙骑车时与逆行女子发生剐蹭,女子拿出手机边拍摄边质问小伙。面对咄咄逼人的挑衅言语,小伙情绪稳定、见招拆招,以一句冷静克制却坚定的“我听交警的”回应。全程堪称教科书式应对,从头至尾都不被对方的情绪裹挟,没有陷入无谓的口水之争,每一步都踏在守法明礼准线以内,广获网友点赞。探究二 为什么树立法治观念?思考:小伙的行为为什么受到网友点赞?提示: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面对女子的咄咄逼人,小伙的行为合理合法,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因此受到好评。在法治社会里,音量分贝从来与是非曲直无关;网络时代更不是谁闹谁有理、谁拍视频谁有理,情绪宣泄替代不了程序正义。 ---光明网评正如网友所说:“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处理事故的方法,更是面对冲突时的哲学——真正的底气来自对法律的遵守和规则的敬畏。”探究二 为什么树立法治观念?提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思 考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计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 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 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 “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相关链接: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笔记:为什么树立法治观念?①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思 考二 :假如你是店主,面对该游客的行为,你会如何做 回顾店主的做法及处理结果:店主刘某(男,35岁)多次劝离无果后推搡王某颜左肩,导致王某颜从座椅上摔倒,背部着地,至120救护人员到场将其送医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刘某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被处五日拘留;提示:在多次劝离无果后,我会第一时间选择报警,用法律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利。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①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材料分析:某高校学生小王在网上找兼职,对方要求先交"押金"500元,承诺工作后返还。小王交钱后,对方消失无踪。思考一:小王为什么会受骗?提示: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知识,不知道用人单位不得收取押金。思考二:如果学过相关法律,可以如何避免?该案例说明学习法律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查证企业资质、保留证据、向劳动部门投诉。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提示:法治手抄报、国旗下法治讲话等;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法律学习宣传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探究与分享: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提示: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位乘客行为的看法。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热点材料:8月10日,有游客拍下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见到的一幕,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着今年五月5名游客在长城刻划的违法行为,上述游客均被公安机关处以5日拘留并处200元罚款。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若游客的行为涉及违法,有关部门会进行相应处罚,根据情节轻重,有些游客还会被纳入景区黑名单。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呢?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探究三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笔记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①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本课小结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树立法治观念法治观念的含义: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本课小测1.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以“民法典进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民法典系列普法宣传。这样做有利于 ( )A. 保证学生守法 B. 提升法治素养C. 杜绝学生违法 D. 培养高雅情趣B本课小测2. 2025年5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我国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近3000场,全网点击量超过120亿次。网民积极参与普法活动( )A. 说明诉讼是处理纠纷的最权威手段B. 体现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C. 可以确保公正司法,捍卫公平正义D. 表明推进厉行法治须保证严格执法B本课小测3. 在法治月活动期间,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情景剧《预防校园欺凌》,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A.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防护能力B. 增强防范意识,不会受到伤害C. 学会化解矛盾,同学和睦相处D. 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挫能力A本课小测4.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一观点强调( )A.法律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器C.法律真正铭刻于人们的内心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本课小测5.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作为一名中学生( )①在学习法律方面,阅读法律条文,为依法行事提供理论保障②在遵守法律方面,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他人合法权益③在依法维权方面,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正确方式维护合法权益④在制定法律方面,认真倾听各类主体诉求,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