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2 学会依法办事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社会规则
4.1维护秩序靠规则
提升法治素养
社会生活讲道德
4.2遵守
规则
5.1文明有礼
5.2诚实
守信
6.1树立法治观念
6.2学会依法办事
5.3友善
待人
新课导入
热点材料: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近期,广东深圳的两名游客,在台风预警期间违规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被困,经救援人员近12小时的艰苦搜救,游客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事后,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两名当事人作出每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思考: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划定为自然灾害危险区,并采取禁入措施,违者可能面临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承担相关救援费用。
这起案件是全国首例针对两个游客违法进入临时划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区,所给出的行政处罚。
新课导入
提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学会依法办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6.2《学会依法办事》
重点问题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2.如何理解“自觉守法”
3.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4.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探究一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生活观察: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板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情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
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思考: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
自觉守法
探究一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①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要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②遇事找法。→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③解决问题靠法。→当遇到矛盾纠纷或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因此,高铁霸座行为可能会面临警告、罚款甚至拘留等法律后果。
热点材料一:近日,在由南宁开往北京西的T290次列车上,一场因座位引发的风波打破了车厢的平静。
探究二 如何理解“自觉守法”?
一名男旅客的座位被一位女旅客蛮横强占,且对方拒不让座。乘警和列车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多次耐心劝阻该女子,并严肃告知她,霸座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该女子却态度嚣张、强硬,对乘警和工作人员的劝告充耳不闻,坚决不配合工作。铁路警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女子作出了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探究二 如何理解“自觉守法”?
热点材料二:昆明某小区住户为图方便高空丟垃圾,险些砸中路过的老人和小孩!该住户田某已被民警带走,刑拘!
《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高空抛物罪作为独立罪名正式实施。
《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修订)》第43条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有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危险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思考:以上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提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闯红灯;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等。
笔记 如何理解“自觉守法”?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如何理解“自觉守法”
探究三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探究与分享: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栽,无法参加高考。
村民张某等人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李某经营。李某因发展柑橘种植获利颇丰,张某等人看着眼红,想毁约。村干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张某等人进行教育,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探究三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思考: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遇事找法,在遇到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探究与分享:
探究三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相关链接:常见的法律服务机构
探究三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案例:2021年6月12日,李某等12名外地农民工跨越百公里,跟随项目经理王某从事油漆工作。2024年5月11日,王某拖欠农民工3年工资共计1328344元未支付,李某等人多次催要,公司以无款为由一直未付,遂申请人民调解。调解委员会日夜兼程做工作,最终帮农民工追回欠薪。
思考:结合以上案例,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提示: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笔记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如何理解“遇事找法”
探究四 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材料:员工发朋友圈拒绝加班遭解雇
思考:案例中刘女士是如何维权的?
提示: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之后,刘女士将公司告到了法院,法院最终判决由被告公司支付刘女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四万九千余元。
探究四 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探究四 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相关链接: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笔记 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
材料:少年搀扶老人遭诬陷殴打?后续来了……
一名17岁小伙孟欣轩在路上遇到醉酒老人摔倒在地,小孟上前搀扶,并联系其家属。没想到这名老人诬陷是小孟骑车撞倒他的,老人家属还执意要求小孟陪同老人到医院检查,并赔偿。小孟被老人一家纠缠、推搡,甚至还被老人多次掌掴。双方争执不下,小孟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提示: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我,解决问题靠法。
思考一:小孟见义勇为被诬告,积极寻求警察的帮助,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思考二:小孟最终通过法律武器维权,老人得到应有的惩罚,给我们哪些启示?
8月19日,该名老人在伤口治愈后,因殴打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
虽然之前饱受非议和指责,但孟欣轩向民警表示,并不后悔上前帮助他人。善良不应被误解正义终究会得到伸张。
材料:少年搀扶老人遭诬陷殴打?后续来了……
笔记小结: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①自觉守法。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②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③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本课小结
学会依法办事
自觉守法(思想上、行动上)
遇事找法(法律服务机构)
解决问题靠法(运用法律途径维权)
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本课小测
1.刘某家空调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到了邻居黄某及其家人的正常休息。黄某与刘某进行沟通,物业也就此事与刘某进行交涉,但刘某始终不理会。对此,黄某应该(  )
①自认运气不佳,不再费力交涉
②找居委会调解,维护合法权益
③围堵涉事邻居,表达自身诉求
④寻求法律保护,通过正当方式解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本课小测
2.初中生小韩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小韩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的生活陷入困境,小韩面临辍学。为此,小韩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①申请法律援助
②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③向居委会或父母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节
④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本课小测
3.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的是( )
A.赵某违章停车被交警部门罚款200元
B.市民孙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C.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D.人民法院就李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
D
本课小测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 )
①学会依法办事
②积极制定法律法规
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本课小测
5.党的二十大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构筑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公正、文明、严格执法
B.未成人要敢于不惜一切代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侵害时,唯有诉讼才公道
D.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遇到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