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同步练习(第4课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同步练习(第4课时,含解析)

资源简介

4.2生活中的水溶液(第四课时)
一、选择题
1.实验室配制溶液时,有以下步骤:①称量、量取,②过滤,③蒸发结晶、干燥,④计算,⑤溶解。现用10g含杂质10%的粗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①④③⑤ C.⑤②③④① D.⑤②③④①⑤
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3.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时若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B.左盘中增加食盐
C.右盘中减少砝码 D.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4.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量取水时,要用到胶头滴管
B.调平时若托盘天平指针偏左,则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洗一下细口瓶,然后马上倒入,并贴上标签
5.如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50g B.90g C.100g D.200g
6.用50克98%的浓硫酸配制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
A.145g B.195g C.245g D.196g
7.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氯化钾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8.改变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行的方法是(  )
A.恒温蒸发少量溶剂 B.加入硝酸钾固体
C.降低温度到10℃ D.升高温度到30℃
9.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导致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有少量杂质的食盐配制溶液
10.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二、填空题
11.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100克。
(1)方法一中,用最小砝码为5g的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发现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则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为 。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
(3)将方法一和方法二配制的两份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比为 。
1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13.小实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D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若要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 千克。
14.氯化钠、氯化铵都是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下表是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0 37.3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在 温度范围内,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溶解度相同。
(2)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请问此时溶液质量是 克;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②加溶质氯化铵③加水④恒温蒸发水
(3)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向原溶液中加 克水。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是中考考查的实验之一,下图是小科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3)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
(5)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
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
16..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你认为操作中的错误是 ,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克。
(3)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左右盘放错
B.溶解氯化钠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4)该实验小组按原计划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修正图乙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三、解答题
17.流感多发季节,学校将次氯酸钠消毒液用于学校教室、食堂等场所的消毒。小科观察到瓶上标签上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氯酸钠消毒液(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5%
密度 1.1克/厘米3
(1)该瓶次氯酸钠消毒液含溶质 克。
(2)学校欲配制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05%的稀次氯酸钠消毒液。需要这种次氯酸钠消毒液多少千克 ?
18.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约为;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约为;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
溶液密度() 1.03 1.07 1.10 1.15 1.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饱满的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混合若干,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配制10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
(3)若取26%的食盐水100ml,配成10%的食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2生活中的水溶液(第四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B D C A D
1.D
【详解】根据提供的药品,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顺序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杂质,再通过蒸发结晶、干燥得到氯化钠晶体,再计算出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通过称量、量取得到需要的氯化钠和水的体积,最后溶解得到需要的溶液;实验顺序为:⑤②③④①⑤。故选D。
2.B
【详解】因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是x,则x×20%=(x+50g)×10%,解得x=50g,因此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50g)×10%=10g。故选B。
3.B
【详解】根据天平在称量时需要“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时出现了右盘偏低的现象则说明砝码的质量大,氯化钠的质量少,即左盘中的氯化钠不够,即需要在左盘中增加氯化钠。在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故选B。
4.A
【详解】A 、量取水时,接近所需体积时要用到胶头滴管滴加,正确;
B 、调平时若托盘天平指针偏左,应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而不是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错误;
C、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错误;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洗细口瓶,否则会导致溶液被稀释,浓度变小,错误。
故选A。
5.C
【详解】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20%=(100g+x)×10%,解得x=100g。故选C。
6.B
【详解】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50g×98%=(50g+x)×20%,解得,x=195g。
故选B。
7.D
【详解】A、该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标签上注明的是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6%,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因为该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10℃时,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会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变小,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此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食盐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由表格数据分析,最多能形成68g溶液,即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①②所得溶液只溶解了10g和15g氯化钠,因此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B、③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C、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说法正确;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为10g+5g=15g,小于18g,溶液未饱和,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1.(1)4
(2)大于
(3)3:47
【详解】(1)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100克,所需氯化钠质量=6%×100g=6g;
方法一中,用最小砝码为 5g 的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发现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 砝码质量为 5g,游码质量为 1g,正常情况下物质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放反时物质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质量,所以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5g-1g=4g;
(2)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15%的食盐水的体积偏大,溶质偏大,则使所配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6%;
(3)两份都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100克混合,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比为6%:(1-6%)=3:47。
12.①③
【详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
13.(1)量筒
(2)偏大
(3)2.5
【详解】(1)图D中有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量筒。
(2)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量筒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食盐水,若要将其稀释到2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x)×20%,x=2.5kg。
14.(1) 氯化钠/NaCl 0~20
(2) 68 ②④/④②
(3)1900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二者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为0~20℃;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20g,那么此时溶液质量为:50g+18g=68g;
①升高温度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不会变成饱和溶液,不合题意;
②加溶质氯化铵,会变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③加水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会变成饱和溶液,不会题意;
④恒温蒸发水,溶剂质量减小,会变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设:需要向原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
100g×18%=(100g+x)×0.9%;
解得:x=1900g。
15.(1)③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⑤③①④②
(3)搅拌,加速溶解
(4)减少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5)ACD
【详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③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3)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即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减少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5)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造成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CD。
16.(1)玻璃棒
(2) 物质与砝码位置放反 12
(3)C
(4)18%
【详解】(1)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溶解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图乙操作中的错误是物质与砝码位置放反,故填物质与砝码位置放反;
物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被称物的实际质量=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示数=15克 3克=12克,故填12。
(3)A 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左右盘放错,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B 溶解氯化钠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C 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D 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读数小于水的实际体积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故填C。
(4)修正图乙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则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5克+3克=18克,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即量取的水的体积为82毫升,其质量=82毫升×1克/立方厘米=82克,则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8%,故填18%。
17.(1)27.5
(2)0.5
【详解】(1)500毫升=500厘米3,该瓶次氯酸钠消毒液含溶质的质量为1.1克/厘米3×500厘米3×5%=27.5g;
(2)设需要这种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质量为x,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50kg×0.05%=x×5%,x=0.5kg。
18.(1)15%
(2)配制1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100kg×20%=20kg;
答:需要食盐的质量20kg。
(3)26%的食盐水100mL即为125cm3,其质量=100cm3×1.25g/cm3=125g;
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
则有:125g×26%=(125g+x)×10%,
x=20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0g。
【详解】(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知:密度大的饱满种子会下沉,而密度小的不饱满种子会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约为,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见答案;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得到的 溶液的质量等于所用的浓溶液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水的质量之和,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