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明确其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视角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其蕴含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微粒个数比、物质质量比等信息。3.学会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正确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关信息。二、核心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分析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结构化认识。2.科学思维:能从宏观的物质变化和微观的粒子变化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初步建立“宏观 - 微观 - 符号”三重表征的学科思维。1、 学习重点多视角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学习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1.化学式H2O的含义:(1)水这种物质。(2)水由氢元素和_________组成。(3)1个水分子。(4)1个水分子由_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_个氧原子构成。(5)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表达方式。(1)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观示意图:。(3)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O2 CO2。(1)定性: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2)定量:①粒子个数比: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②物质质量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所以三者的物质质量比为_________。一、认识化学方程式活动一:化学反应的不同表达方式学生任务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请回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任务2:总结并展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反应。学生任务3:对比分析上述化学反应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小组展示。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学生任务1:分析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学生任务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化学计量数,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有什么意义?活动s三:典例精讲学生任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表示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文字表达式最科学B. 符号表达式最通用C. 化学方程式最简洁、科学且通用D. 三种表示方法效果一样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活动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学生任务1:定性分析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意义。学生任务2: 定量分析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意义。C+O2 CO2粒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物质质量比:______________学生任务3: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后小组代表上台讲解)Fe +CuSO4 ==Cu+FeSO4 2H2+O2 2H2O学生任务4:思考:2 g氢气与32 g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34 g水,说法是否正确?活动二:典例精讲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C.每4g的磷和5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二、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势:不仅能从定性的角度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表示物质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意义 以2H2 + O22H2O为例定性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定量 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粒子个数比 反应中氢气、氧气与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宏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与生成的水的质量之比为1:8:9说明:1.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化学计量数,它是为了使等号两边同种原子的数量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 当化学计量数为“1”时省略不写。3. 在化学方程式中,当化学计量数不为1时,物质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1.化学方程式蕴含着的信息不包括( )A.反应物和生成物 B.微粒个数比C.反应条件 D.反应的现象2.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 + O2 2H2O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A. 31:32:142 B. 31:160:284 C. 31:32:71 D. 31:40:714.在反应C + 2ZnO2Zn + 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考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火法炼锌的工艺,主要发生反应2C+ZnCO3Zn+3CO↑,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物的质比 B.生成物有两种C.反应条件是高温 D.反应速率很快2.(24-25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中)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表示2个水分解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C.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D.表示每2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考点2 微观示意图1.(24-25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用“”和“”分别代表和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C.反应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反应后生成了二种新的分子2.(24·25九年级下·甘肃陇南·期中)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主火炬燃料是甲醇,体现了赛事的绿色环保理念。如图为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该反应中甲醇、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D.该反应中生成的和的质量比为答案和解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明确其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视角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其蕴含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微粒个数比、物质质量比等信息。3.学会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正确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关信息。二、核心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分析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结构化认识。2.科学思维:能从宏观的物质变化和微观的粒子变化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初步建立“宏观 - 微观 - 符号”三重表征的学科思维。2、 学习重点多视角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学习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1.化学式H2O的含义:(1)水这种物质。(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1个水分子。(4)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5)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表达方式。(1)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二氧化碳。(2)微观示意图:。(3)符号表达式:。(4)化学方程式:。3.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O2 CO2。(1)定性: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2)定量:①粒子个数比: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1。②物质质量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所以三者的物质质量比为12:32:44。一、认识化学方程式活动一:化学反应的不同表达方式学生任务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请回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答案: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学生任务2:总结并展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反应。答案:①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二氧化碳。②微观示意图:。③符号表达式:。学生任务3:对比分析上述化学反应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小组展示。答案:上述三种表达方式都能反映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①文字表达式:能表示化学反应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不便于书写和交流。②微观示意图:能直观表示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目,但表示复杂结构的物质时很烦琐,书写不方便。③符号表达式:比文字表达式更直观,且国际通用,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学生任务1:分析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任务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化学计量数,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有什么意义?答案:化学计量数是为了使等号两边同种原子的数量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活动s三:典例精讲学生任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表示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文字表达式最科学B. 符号表达式最通用C. 化学方程式最简洁、科学且通用D. 三种表示方法效果一样答案:C。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活动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学生任务1:定性分析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意义。答案: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学生任务2: 定量分析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意义。C+O2 CO2粒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物质质量比:______________答案:粒子个数比为1:1:1,物质质量比为12:32:44。学生任务3: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后小组代表上台讲解)Fe +CuSO4 ==Cu+FeSO4 2H2+O2 2H2O答案:学生任务4:思考:2 g氢气与32 g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34 g水,说法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已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4:32:36,即4 g的氢气和32 g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36 g的水,那么2 g氢气只能与16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 g水。活动二:典例精讲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C.每4g的磷和5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答案:D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二、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势:不仅能从定性的角度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表示物质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意义 以2H2 + O22H2O为例定性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定量 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粒子个数比 反应中氢气、氧气与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宏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与生成的水的质量之比为1:8:9说明: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化学计量数,它是为了使等号两边同种原子的数量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 当化学计量数为“1”时省略不写。6. 在化学方程式中,当化学计量数不为1时,物质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之比。1.化学方程式蕴含着的信息不包括( )A.反应物和生成物 B.微粒个数比C.反应条件 D.反应的现象【答案】D【解析】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一般有三个: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无法得出反应的现象。故选D。2.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 + O2 2H2O的理解,正确的是( D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答案】D【解析】A、反应前的分子数为3,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错误;C、该反应中,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则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8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错误;D、从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正确。故选D。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A. 31:32:142 B. 31:160:284 C. 31:32:71 D. 31:40:71【答案】D【解析】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点燃 2P2O5124 160 284所以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关系124:160:284=31:40:71。故选D。4.在反应C + 2ZnO2Zn + 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A、在反应C+2ZnO2Zn+CO2↑中,反应物中碳是单质,生成物中锌是单质,则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81×2)=2:27,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火法炼锌的工艺,主要发生反应2C+ZnCO3Zn+3CO↑,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物的质比 B.生成物有两种C.反应条件是高温 D.反应速率很快【答案】D【解析】A.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化学计量数可得反应物的质量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右边的为生成物,则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锌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等号.上面的为反应条件,则该反应条件为高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方程式无法得出反应快慢,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24-25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中)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表示2个水分解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C.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D.表示每2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答案】C【解析】A、水为纯净物,其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该方程式表示1个水分子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该方程式表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描述正确;D、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2+16)×2]:(2×1×2):(16×2)=9:1:2,则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1个质量的氢气和8份质量的氧气,该选项描述不正确。故选C。考点2 微观示意图1.(24-25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用“”和“”分别代表和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C.反应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反应后生成了二种新的分子【答案】B【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后只生成了一种新的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2.(24·25九年级下·甘肃陇南·期中)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主火炬燃料是甲醇,体现了赛事的绿色环保理念。如图为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该反应中甲醇、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D.该反应中生成的和的质量比为【答案】C【分析】根据图示,该反应是甲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分析正确;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故选项分析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醇、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故选项分析错误;D、格局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的和的质量比为(2×44):(4×18)=,故选项分析正确;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