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原则,学会读出化学方程式。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难点:化学计量数与体积比的关系。◆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示例(2H2+O22H2O)体现物质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 和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体现定量关系 ①体现质量守恒 2H2 + O2 2H2O 2×2 16×2 2×(2+16)4 + 32 = 36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 之比 2H2 + O2 2H2O质量比 2×2 16×2 2×(2+16) 4 : 32 : 36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 之比) 2H2 + O2 2H2O粒子个数比 2 : 1 : 2(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发生反应;③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 之比。如2H2O 通电 2H2↑+O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物质的转化关系定量关系 质量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粒子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水分子①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跟”,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②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 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自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 之比。即学即练1.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2H2O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产尿素,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B.中C和N元素质量比为C.X的化学式是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3.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例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加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B.一份氢气与一份氯气反应后生成两份氯化氢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D.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1:2【变式1-1】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 B.C. D.【变式1-2】下列关于S+O2S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C.一个硫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D.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考点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例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27 : 32 : 102 B.108 : 96 : 204C.4 : 3 : 2 D.27 : 16 : 4【变式2-1】依据化学方程式,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C.该反应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1:1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变式2-2】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改变 D.生成丙与戊的质量之比为基础达标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2.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变化:铜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B.微观方面:2个铜和1个氧气点燃生成2个氧化铜C.量的方面:铜、氧气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4∶1∶5D.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3.对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O、O2的质量比为7:8B.2个一氧化碳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二氧化碳分子C.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微粒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B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数目比为 D.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5.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在点燃的条件下,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D.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6.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所以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后生成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在该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7.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B.表示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C.反应共涉及两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8.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是燃料电池动力汽车首选的燃料。甲醚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减少 B.该反应体现了乙可以支持燃烧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综合应用9.DeepSeek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创新力。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制取硅的部分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是14:73C.反应后氯元素化合价降低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微粒个数比为1:110.SO2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物质甲的微观示意图为B.该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为2:1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11.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B.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D.参加该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12.2024年12月16日18时,长征五号B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偏二甲肼(C2H8N2)一般作为导弹、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的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质量比为11:7 D.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3.已知物质M、N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B.M、N、P、Q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拓展培优14.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三氟化氮()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如图是用蚀刻硅芯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1)保持物质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三氟化氮()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物甲中氮元素的质量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生成物丁中氮元素的质量。(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 。1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3H2O、Cl-、N2”中,可以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填化学符号)。S2-是由硫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2)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16.如图,已知物质乙为单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乙进行反应可以制取甲醇。该反应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1)物质乙为 (填名称)。(2)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微粒个数比为 。(3)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4)你能从图中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答案和解析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原则,学会读出化学方程式。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难点:化学计量数与体积比的关系。◆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示例(2H2+O22H2O)体现物质转化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体现定量关系 ①体现质量守恒 2H2 + O2 2H2O 2×2 16×2 2×(2+16)4 + 32 = 36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H2 + O2 2H2O质量比 2×2 16×2 2×(2+16) 4 : 32 : 36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H2 + O2 2H2O粒子个数比 2 : 1 : 2(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发生反应;③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比: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2H2O 通电 2H2↑+O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物质的转化关系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定量关系 质量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粒子方面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①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跟”,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②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自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即学即练1.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2H2O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答案】D【详解】A. 反应前:2个 分子和1个 分子,共3个分子。反应后:2个 分子,共2个分子。分子总数从3变为2,不相等。该反应中分子总数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B. 反应物是方程式左边的物质,即氢气和氧气,水是生成物,写在右边。选项错误;C. 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32=1:8,即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8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选项错误;D. 方程式明确表示: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为“点燃”,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选项正确;故选D。2.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产尿素,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B.中C和N元素质量比为C.X的化学式是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答案】D【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CO2由C和O组成,H2O由H和O组成,是氧化物;和不是氧化物。因此,共有两种氧化物,A正确。B、尿素中C与N质量比=12:(14×2)=3:7。B正确。C、根据原子守恒确定X,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C=1、O=2、N=2、H=6;反应后尿素含C=1、O=1、N=2、H=4,因此X需提供O=1、H=2,即X为。C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与的质量比应为。D错误。故选D。3.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6:4=3:2,符合题意;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例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加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B.一份氢气与一份氯气反应后生成两份氯化氢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D.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1:2【答案】C【详解】A、化学方程式中,“+”应读作“和”或“与”,而不是“加”;“等于”应改为“生成”,因为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不是数学等式。正确的读法应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A不符合题意;B、分子数比为 ,初中化学强调系数表示分子数比,B不符合题意;C、由氢气和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本身的质量关系可知,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C符合题意;D、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2:71:73,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1】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 B.C. D.【答案】B【详解】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12+16)×2]:(16×2):[(12+16×2)×2]=7:4:11,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不是2:1:2,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2):(16×2):((16×1+1×2)×2)=1:8:9,故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1-2】下列关于S+O2S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C.一个硫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D.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答案】C【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例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27 : 32 : 102 B.108 : 96 : 204C.4 : 3 : 2 D.27 : 16 : 4【答案】B【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27×4):(16×2×3):[(27×2+16×3)×2]=108:96:204,故选B。【变式2-1】依据化学方程式,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C.该反应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1:1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28):(16×2):(2×44)=7:4:1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变式2-2】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改变 D.生成丙与戊的质量之比为【答案】D【分析】该反应为乙烷和二氧化碳制取乙烯,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每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反应为乙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2H6,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比为:2:3,不符合题意;D、生成丙与戊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故选D。基础达标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A、反应物(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二氧化碳)和反应条件(点燃)。正确。B、应该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不正确。C、 它包含了分子数比(2:1:2,与方程式系数一致)和反应条件(点燃),符合方程式的微观描述。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正确。故选B。2.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变化:铜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B.微观方面:2个铜和1个氧气点燃生成2个氧化铜C.量的方面:铜、氧气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4∶1∶5D.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答案】C【详解】A、该反应表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故选项错误;B、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表示2个铜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2个氧化铜分子,故选项错误;C、从质量角度看,该反应中铜、氧气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故选项正确;D、从元素组成:反应前后都是铜元素、氧元素,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3.对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O、O2的质量比为7:8B.2个一氧化碳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二氧化碳分子C.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答案】C【详解】A、根据方程式,CO与O2的质量比为(2×28):(1×32)=56:32=7:4,而非7:8;A错误。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B错误。C、方程式明确表示CO与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CO2,描述完全正确;C正确。D、化学方程式中“点燃”是反应条件,在反应中“+”读作“和”,“═”读作“生成”;D错误。故选C。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微粒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B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数目比为 D.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A为N2H4、B为氧气、C为氮气、D为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图可知,B是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是氧气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数目比为1:1,选项错误;D、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8:(18×2)=7:9,选项正确。故选D。5.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在点燃的条件下,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D.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答案】D【详解】A、,表示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或“与”,故表示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所以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后生成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在该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N2)和(H2)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A错误;B、根据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生成物为氨气(NH3),一个氨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共1+3=4个原子,故C正确;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B.表示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C.反应共涉及两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答案】D【详解】A、,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表示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氮气、氧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氧化氮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该反应共涉及两种单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是燃料电池动力汽车首选的燃料。甲醚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减少 B.该反应体现了乙可以支持燃烧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答案】B【分析】根据甲醚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醚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均不变,则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不变,故A错误;B、该反应为甲醚在氧气中燃烧,体现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B正确;C、根据可知,反应前分子个数为4,反应后分子个数为5,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C错误;D、根据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O2)的分子个数比1:3,故D错误。故选B。综合应用9.DeepSeek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创新力。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制取硅的部分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是14:73C.反应后氯元素化合价降低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微粒个数比为1:1【答案】D【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硅,硅由硅原子直接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乙为氯气、丙为硅、丁为氯化氢,该反应为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B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后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乙为氯气、丙为硅、丁为氯化氢,由B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微粒个数比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SO2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物质甲的微观示意图为B.该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参加反应的SO2和O2的质量比为2:1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答案】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O的个数分别是2、6,生成物中含S、O的个数也应是2、6,每个三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应补充2个三氧化硫分子,故图为,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6价,故该反应中S、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B.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D.参加该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C【详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方程式一定条件为。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A正确;B、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B正确;C、引起酸雨的是二氧化硫或者二氧化氮等,不是二氧化碳,C不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即为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3, D正确。故选C。12.2024年12月16日18时,长征五号B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偏二甲肼(C2H8N2)一般作为导弹、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的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质量比为11:7 D.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D【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偏二甲肼(C2H8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四氧化二氮(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氮气(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因此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质量比为(2×44):(3×28) =22:21,故选项说法错误;D、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已知物质M、N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B.M、N、P、Q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答案】A【详解】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比为3:3=1:1,符合题意;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如的反应中均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多种生成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不符合题意。故选A。拓展培优14.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三氟化氮()是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如图是用蚀刻硅芯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1)保持物质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三氟化氮()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物甲中氮元素的质量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生成物丁中氮元素的质量。(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 。【答案】(1)氮分子(2)+3(3)等于(4)(5)3:2【详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丁为氮气,则保持物质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2)三氟化氮()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三氟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三氟化氮、乙为硅、丙为四氟化硅、丁为氮气,该反应为三氟化氮与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氮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反应物甲中氮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中氮元素的质量;(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三氟化氮与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5)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乙为硅、丁为氮气,由第(4)小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3H2O、Cl-、N2”中,可以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填化学符号)。S2-是由硫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2)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答案】(1) N2 得到(2) CO2、H2O 23:48【详解】(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3H2O表示3个水分子,不能表示宏观物质;Cl-表示氯离子,不能表示宏观物质;N2可以表示氮气这种物质,可以表示宏观物质,故填:N2;S2-属于阴离子,是由硫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2)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醚、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甲醚是由C、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CO2、H2O;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醚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如图,已知物质乙为单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乙进行反应可以制取甲醇。该反应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1)物质乙为 (填名称)。(2)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微粒个数比为 。(3)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4)你能从图中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答案】(1)氢气(2)(3)不属于(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甲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物丙、丁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已知物质乙为单质,则乙是含有氢元素的氢气;(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二氧化碳、丙为甲醇、丁为水,由第(1)小问分析可知,乙为氢气,则该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微粒个数比为;(3)由第(2)小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