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上《6.1树立法治观念》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树立法治观念》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法律的作用、法治观念的表现,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等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本框内容,一是要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青少年需要树立法治观念,明确法治观念的表现;二是要明确树立法治观念需要做到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青少年不但自己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法律已有初步接触,通过新闻、校园普法等场景知晓“要守法”,能列举如闯红灯违法等案例,但多停留在不违法就没事的表层认知,对法治意识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的深层内涵缺乏理解。
从学情看,学生虽能区分违法与合法行为,却难以清晰理解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和评价准绳”的作用,对法治意识为何需要内化为信仰的逻辑认识不足,易将守法等同于怕处罚。同时,生活中一些违法现象易让学生产生困惑,需引导其分析背后法治素养的缺失。教学中需结合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场景中理解法治意识的价值,从被动守法深化为主动认同,增强法治观念。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恶意“薅羊毛”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事例,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身边的守法违法行为,理解守法与尚德的一致性,培养尊重他人、恪守道德底线的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买真退假”使用“极速退款”牟利被刑拘的事例,明确法律是评价行为合法有效的准绳,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薅羊毛”成功之因,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消费场景和身边的守法违法行为,意识到青少年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积极传播法治观念,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意识的表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树立法治意识的做法。
教学难点:将法治意识内化为内心信仰,转化为具体行动。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6.【设计思路】2025年8月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买真退假”使用“极速退款”牟利的新闻,“薅羊毛”一词在网络兴起之初,形象地描绘了消费者利用电商平台或商家促销政策,合法获取优惠的行为,但是近些年随着网购的兴起,部分用户利用平台规则等恶意“薅羊毛”侵占非法利益,触及法律底线。故本课以该新闻引出恶意“薅羊毛”这一现象来使学生明晰法治意识,设置一个总议题:如何在网络“薅羊毛”乱象中明晰法治观念?下设两个分议题,分议题1:思原因·屡触碰法律红线是为何?分议题2:寻对策·如何为乱象画上终止符?通过观此案件法律后果—看恶意“薅羊毛”乱象—析“薅羊毛”成功之因—辨析消费场景行为—生活中“法”无处不在等议学情境,从个案说到群体现象,从消费场景说到生活各处,以此使学生明晰法律的作用、法治观念的表现,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等问题,帮助学生从具体场景中理解法治意识,从被动守法深化为主动认同,增强法治观念。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热点观察:“买真退假”使用“极速退款”牟利
现如今,网购成为大家习惯性的购物方式之一,新买的衣服鞋子到货试穿后如果不喜欢或者不合适,可以申请退货退款。如果你信用良好,在申请退货退款的一瞬间,便能立即收到商家的退款,各大平台都推出了“极速退款”服务。
但是今年8月央视新闻法治在线节目报道了有一群人上演购买正品球鞋,收到货后用假货调包,再退回假货将正品转卖的把戏。
问: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
(提示:违法行为,触及法律红线...)
过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提升法治素养?今天就让我们在网络“薅羊毛”乱象中明晰法治观念!
设计意图:时政热点引入主题,创设主线情境。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如何在网络“薅羊毛”乱象中明晰法治观念?
分议题1:思原因·屡触碰法律红线是为何?
知识关联:1.法律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及要求?2.法治观念的表现 3.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议学情境】观此案件法律后果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团伙非法获利300余万元。目前,张某、黄某等8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鄂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议学任务】识法律之义
①我们根据什么来判定该团伙的行为是诈骗?
(提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②你还知道哪些法律?请说说你知道的其中一个具体条文。结合上述说说法律有何作用?
(提示: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③该团伙的行为及后果给你什么警示?
【议学成果】1.法律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及要求?
(1)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议学情境】看恶意“薅羊毛”乱象
近年来,部分消费者利用平台规则来恶意“薅羊毛”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并不少见。
—展示新闻
【议学任务】明法治观念
①他们中有的人心存侥幸,自认为“钻空子”“薅羊毛”的行为并没什么大不了,有的人把非法获利视作“聪明”、当作“本事”。
你认为他们缺乏什么观念?
(提示: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②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结合部分消费者从缺乏法治观念到做出违法行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法律要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必须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法律、真诚地信仰法律,就会自觉遵守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作用,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
【议学成果】
2.法治观念的表现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3.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恶意“薅羊毛”被追究法律责任和恶意“薅羊毛”的乱象,知道法律的作用、法治观念的表现和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为学习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打下逻辑基础。
分议题2:寻对策·如何为乱象画上终止符?
知识关联: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议学情境】析“薅羊毛”成功之因
恶意“薅羊毛”行为为何总会“成功”呢?在部分消费者恶意“薅羊毛”投诉时,一些商家出于维护口碑、避免差评的目的,往往直接进行免单、退款,乃至赔偿。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但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每一次“成功”无疑都会为下一次恶意“薅羊毛”提供底气。
【议学任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你会对恶意薅羊毛的消费者和隐忍式商家说些什么
提示:恶意薅羊毛的消费者:要依法合理使用平台规则维护权益,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隐忍式商家:商家对于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应当及时、积极处理;同时,在面对不合理诉求时,要敢于依法维权,相信法律的力量。
【议学成果】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1)敬畏和信仰法律。
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议学情境】辨析消费场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会与商家打交道, 请你判断下列情境中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1.小李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新款书包,收到后觉得颜色与网页展示不符,心生后悔。商品本身完好,吊牌未剪,不影响二次销售,但是商家说色差问题难以避免,不予退款。
商家行为不合法,应该予以退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余某网购了一件手机支架,在沟通过程中与店家发生纠纷,他连续7个小时用侮辱性的词汇持续辱骂店家,且在公共平台持续发布辱骂店家的言论。
余某行为不合法,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民法典
【议学任务】获取法律知识之途径
1.请回答正确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你是从何处了解这些法律知识的?你还知道哪些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2.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议学成果】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①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议学情境】生活中“法”无处不在
恶意“薅羊毛”是对法律底线的突破;而他们最终受到惩戒,则彰显了法治的力量。法,远不止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各种消费场景里,更贯穿于家庭、校园与社会生活的各处。
【议学任务】寻身边的守法违法行为
请你寻找身边的三种守法和违法行为,说说从这些身边行为中你得到何种启示?
【议学成果】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薅羊毛成果之因、消费场景辨析和寻找身边的守法违法行为,明确树立法治观念需要做到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不但自己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堂总结&课后实践
课堂总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
我们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让法治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共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课后实践: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治观念,现本班级决定举办法治宣传主题班会,各小组需在一周内,合作完成一项法治宣传作品的创作,并在主题班会上进行展示。
提示1:“情景剧”创作组
内容:围绕一个法治主题(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隐私泄露),创作并排练一个5-8分钟的微型情景剧。
提示2:“新闻评论”播报组
内容:寻找一则社会热点法治新闻(如:未成年人直播打赏、AI换脸诈骗等),制作PPT,模拟新闻直播间进行播报和评论。
除提示外,也可采用其他形式。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