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达标练习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 ) A.60g B.80g C.90g D.120g2、把A、B、C、D四种物质各10克放入一密封容器内完全反应后,C比D多10克,B比A多10克,A和C相等,则该该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为( )A.A+B=C+D B.D=A+B C.A+B=D D.D=B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4、在点燃条件下,甲与一定量的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2S+H2OC.若在该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乙,则乙与丙可进一步反应D.反应中,甲与丁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随乙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5、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其中的一个反应为:N2H4+2H2O2═N2↑+x H2O,式中x的值是( )A.1 B.2 C.3 D.46、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gB和44g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g B.44g C.56g D.100g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8、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9、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10、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1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1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13、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 + 3O2点燃2CO2 + 3H2O 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为( )A. CH3OH B. CH4 C. C2H5OH D. H21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3种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微粒个数比为2:3D.该反应中Y元素和Z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15、将6克碳放在盛有10克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A.3:2 B.3:4 C.3:5 D.3:816、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 B.Cl2 C.O2 D.N21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 、 t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丁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 7:5二、填空题。18、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NO3+S+3CX+N2↑+3CO2↑(1)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 (填“化学式”)。(2)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 。(结果保留1位小数)19、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三个化学方程式:C+O2 CO2 2H2+O2 2H2O 4P+5O2 2P2O5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写出其中两点。 ; .20、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21、如图所示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图中空白横线处应填写的物质是 。(2)整个分离流程 (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3)液氧在升温、减压后可变成氧气,请分析此过程的微观实质:。(4)运载火箭升天时会携带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刺,则点燃火箭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2、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又是变化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①有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反应 。②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3)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丙烯醛在空气中可以完全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4)化学还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镁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5)请用微粒观点解释: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是 。②汽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 。 (2)密闭容器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灰烬质量比木炭质量小: 。 四、实验题。24、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①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②将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使之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咝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 五、计算题。25、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_g。(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第4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达标练习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 ) A.60g B.80g C.90g D.120g【答案】B2、把A、B、C、D四种物质各10克放入一密封容器内完全反应后,C比D多10克,B比A多10克,A和C相等,则该该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为( )A.A+B=C+D B.D=A+B C.A+B=D D.D=B【答案】D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答案】C 4、在点燃条件下,甲与一定量的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2S+H2OC.若在该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乙,则乙与丙可进一步反应D.反应中,甲与丁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随乙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答案】C5、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其中的一个反应为:N2H4+2H2O2═N2↑+x H2O,式中x的值是( )A.1 B.2 C.3 D.4【答案】D6、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gB和44g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g B.44g C.56g D.100g【答案】D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答案】A8、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D9、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答案】B10、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答案】A1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答案】D1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答案】A13、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 + 3O2点燃2CO2 + 3H2O 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为( )A. CH3OH B. CH4 C. C2H5OH D. H2【答案】C1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3种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微粒个数比为2:3D.该反应中Y元素和Z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答案】D15、将6克碳放在盛有10克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A.3:2 B.3:4 C.3:5 D.3:8【答案】C16、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 B.Cl2 C.O2 D.N2【答案】A1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 、 t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丁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 7:5【答案】C二、填空题。18、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NO3+S+3CX+N2↑+3CO2↑(1)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 (填“化学式”)。(2)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 。(结果保留1位小数)【答案】(1)N2 (2)K2S;70.9%19、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三个化学方程式:C+O2 CO2 2H2+O2 2H2O 4P+5O2 2P2O5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写出其中两点。 ; .【答案】都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20、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答案】2721、如图所示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图中空白横线处应填写的物质是 。(2)整个分离流程 (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3)液氧在升温、减压后可变成氧气,请分析此过程的微观实质:。(4)运载火箭升天时会携带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刺,则点燃火箭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稀有气体;没有; 氧分子间隔变大;2H2 + O22H2O22、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又是变化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①有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反应 。②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3)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丙烯醛在空气中可以完全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4)化学还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镁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5)请用微粒观点解释: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是 。②汽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答案】(1)4P+5O22P2O5; 2H2O22H2O+O2↑;(2)B; (3)C3H4O; (4)原子 ; 离子; (5)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构成水,氧分子构成氧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三、简答题。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 。 (2)密闭容器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灰烬质量比木炭质量小: 。 【答案】(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故剩余固体质量减少(2)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故剩余灰烬质量比木炭质量小四、实验题。24、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①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②将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使之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咝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 【答案】(1)化学 (2)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五、计算题。25、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_g。(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1)3.6g (2)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