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zip(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zip(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 第一学期 月考一
高二化学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
1.已知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 A2与1mol B2所具有的能量为a kJ
B.由A2(g)与B2(g)生成1molAB(g)时吸收(a-b)/2 kJ的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 A—A和1mol B—B键时放出a kJ能量
2.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水中有平衡: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D.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和1.5mol充分反应生成,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D.,,则
4.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v正 > v逆
B.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移走CO2可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5.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用注射器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加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测得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烧杯里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
C.4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和
D.已知HF(aq) H+(aq)+F-(aq) △H<0,则用氢氟酸替代盐酸,测得结果△H偏低
6.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 B.
C. D.
7.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CO均为大气污染物。有一种催化转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图示涉及的物质均是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涉及三个基元反应
B.决速步为反应②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焓变,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和成键放热大于和断键吸热
8.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的△H从大到小排序为( )
①H2(g)+O2(g)=H2O(l) △H1 ②2H2(g)+O2(g)=2H2O(l) △H2
③2NaHCO3(s)= Na2CO3 (s)+CO2(g)+ H2O(l) △H3
A.△H3 >△H2 >△H1 B.△H1 >△H2 >△H3
C.△H2 >△H1 >△H3 D.△H3 >△H1 >△H2
9.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05 mol/L、0.3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 mol/L,O2为0.2 mol/L B.SO2、SO3均为0.8 mol/L
C.SO3为0.4 mol/L D.SO2为0.35 mol/L
10.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B. 图2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图3可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4可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利用催化还原可消除污染:,将一定量的和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进行到时,测得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初始浓度为 B.内,
C.10s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初始压强的2倍 D.时的转化率为
12.对于反应,其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时刻之前逆反应速率呈减小趋势
C.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且大于
D.时刻改变条件后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不变
13.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溶液和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缩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的转化率
C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 恒温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溶液,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4.近年来,为了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家们陆续研发了许多反应实现碳的固定,其中一种是利用H2、CO2合成生物质能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T℃下向两恒温密闭容器甲、乙中均充入1molCO2(g)和3molH2(g),它们分别在有水分子筛(只允许水分子透过)和无水分子筛条件下反应,测得CO2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压强增大,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使用了水分子筛的容器是甲
C.a、M两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大小关系:
D.a、M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每空2分)
15. (共15分)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4 20.1 20.3 23.2
Ⅰ.实验室用50mL0.50mol·L-1盐酸、50mL0.50mol·L-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1)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Q=m×c×△T,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 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 (g ℃)-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如改用60mL 0.5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mol·L-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每空1分)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 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 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 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 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 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 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Ⅱ. (1)已知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 ;
(3)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ΔH=-92.4kJ·mol-1
①请计算出N≡N键的键能为 。
②上述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 92.4kJ(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分)
16.(共10分)实验1:某学生设计如下图Ⅰ装置,测定2 mol/L的硫酸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速率。请回答:
(1)装置图Ⅰ进行实验时,还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是 。
(2)按照图Ⅰ装置实验时,他限定了实验时间为10 min,他还需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 。
(3)对比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2:探究影响反应的因素。
实验编号 溶液的体积mL 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反应温度
Ⅳ 10 10 0 25℃
Ⅴ 10 5 a 25℃
Ⅵ 10 10 0 60℃
(4)表中 。
(5)通过实验Ⅳ和实验Ⅵ可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7.(共14分)
(1)使用氢能源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制备氢气:CH3OH(g)+H2O(g) =CO2(g)+3H2(g) ΔH,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将途径(Ⅰ)变为途径(Ⅱ):改变的条件是 ,反应热(Δ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研究小组将、和一定量的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反应测得容器中的转化率为,则此时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一定温度下,将3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2min时测得剩余0.6molB,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x= ;
②若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22%,则B的转化率为 。
(4)对于反应A(g)+3B(g)=2C(g)+2D(g),下列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 。
①v(A)=0.01mol·L-1·s-1 ②v(B)=1.20mol·L-1·min-1 ③v(C)=2.40mol·L-1·min-1 ④v(D)=0.02mol·L-1·s-1
18.(共16分)
I.反应mA+nB p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
(1)若升高温度,A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 热反应。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 态。
(4)已知A(s)+B(g) 2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ΔH=       (填“<”“>”或“=”)0。
②1200℃时,反应2C(g)+D(g) A(s)+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5)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下列措施中能使CH3OH产量提高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增大压强
(6)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 ΔH1=137 kJ·mol-1,
①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第4页,共5页2025-2026学年 第一学期 月考一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C A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B B
二、非选择题
16. Ⅰ.(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56.8kJ·mol-1
(3)不相等 相等
(4)ABDF
Ⅱ.(1)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
(2)+kJ·mol-1
(3)①945.6kJ·mol-1 ②小于
17. 实验1:(1) 计时器(或秒表) (2)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粉比锌粒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的速率更快
实验2: (4) (5)温度
18.【答案】(1) ① > ②E4-E1 ③加入催化剂 不变 (2)0.06
(3) ①0.3mol/(L min) 2 ② 36.1%
(4)③>①=④>②
19. 【答案】(1)吸 (2)逆反应 (3)气 (4)① < ②2.5 (5) CD
(6)Kp=×p
三、详解
1.【答案】B
【详解】A.图示a为反应物断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与反应物自身能量无关,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生成2molAB(g)吸收的能量为(a-b)kJ,所以生成1molAB(g)时吸收(a-b) kJ的能量,故B正确;
C.据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断键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 答案】B
【详解】A.氯水中有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AgCl沉淀,氯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错误;
C.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存在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氧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正确;
D.合成氨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正确;
3. 【答案】C
【详解】A.甲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水为液态,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和1.5mol不能完全反应,B错误;
C.2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285.8KJ热量,则4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571.6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正确;
D.的焓值比的焓值大,在其它反应物和生成物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前面反应放热更能多,,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详解】A.降低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该反应放热,逆反应活化能较高,速率下降更显著,故v正减小的程度小于v逆,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不会改变平衡常数,B错误;
C.移走CO2使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C正确;
D.催化剂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状态,N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选C。
5. 【答案】C
【分析】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中的pH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全放热,溶液温度升到最高,据此作答。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随着反应进行,NaOH逐渐被消耗,因此pH逐渐减小,即浓度逐渐增大,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温度升到最高时,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40s时未到达最高温度,因此仍有部分NaOH未反应,溶质为NaOH、NaCl,故C错误;
D.HF是弱酸,电离放热,如果用氢氟酸替代盐酸,测得放出热量偏多,△H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6. 【答案】A
【详解】要比较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快慢,需将所有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如A)的速率,并统一单位后比较:
反应方程式:,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先统一单位(转化为mol·L-1·min-1);
A.(已为A的速率,单位匹配);
B.,转化为min-1,,根据计量数,;
C.,转化为min-1,,根据计量数,;
D.,根据计量数,;
比较速率大小转化为v (A)后,速率分别为:A: 0.2,B: 0.45,C: 0.9,D: 0.3,
因此,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选项 A。
7.【答案】A
【分析】
反应的等于产物相对能量减去反应物相对能量,根据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图像可知,三个基元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详解】A.根据图中可知,共发生了3个反应,A正确;
B.决定反应快慢的是活化能最大的基元反应,反应①活化能,反应②活化能,反应③,最大活化能为反应①,故反应①为决速步,B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焓变(由始态和终态能量差决定,与反应条件无关),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③为(或),为放热反应,说明和成键放热总和大于和断键吸热总和,(选项表述中“成键”“断键”对象有混淆),D错误;
故选A。
8.【答案】
【详解】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H1 <0,△H2<0;方程式①②之间有:②=2①,所以△H2=2△H1,所以△H1>△H2;常见的分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因此NaHCO3的分解反应,△H3>0。由此可得排序△H3>△H1>△H2。
故选D。
9. 【答案】D
【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浓度范围:0<c(SO2)<0.4 mol/L,0<c(O2)<0.2 mol/L,0<c(SO3)<0.4 mol/L。
【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和硫原子守恒可知c(SO2)+ c(SO3)=0.4mol/L,当SO2、SO3均为0.8 mol/L时,0.8 mol/L+0.8 mol/L<0.4 mol/L,故B错误;
C.SO3为0.4mol/L,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C错误;
D. SO2为0.3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35mol/L小于0.4mol/L,故D正确;
10.【答案】D
【详解】A.装置内筒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隔热层起到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可进行中和热的测定,A项正确;
B.该装置可根据两烧瓶在不同温度下气体颜色的变化确定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项正确;
C.图中H2O2的浓度相同,加入的催化剂不同,可以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项正确;
D.是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状态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选D。
11. 【答案】B
【详解】A.由题中数据可知,内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则消耗的NO为,NO的初始浓度为,A错误;
B.根据反应式,NO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2=2:1,因此反应速率关系为,B正确;
C.该反应气体前后计量数相等,总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因此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与初始压强相等,C错误;
D.根据计量数之比可知转化的的物质的量为,则时的转化率为,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时刻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且反应速率"突增",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A项正确;
B.时刻之前,逆反应速率与正反应速率变化趋势相反,即时刻之前逆反应速率呈增大趋势,B项错误;
C.由图可知,t时刻“突增”,改变的条件不可能为减小压强,C项错误;
D.因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因此活化分子百分数可能会增大,D项错误。
故选A。
13. 【答案】C
【详解】A.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说明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而反应中固体质量变化会影响气体总质量,因此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固体质量不变表明MgCO3和MgO的转化停止,说明反应达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H2O和CH4的生成比为2:1,该比例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判断依据,C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速率关系,v正(H2)=2v逆(H2O)等价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平衡,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4. 【答案】B
【详解】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析出硫的时间缩短符合温度对速率的影响,A正确;
B.将氨气液化分离会降低产物浓度,使平衡右移提高转化率,但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加入的KSCN固体溶解后S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C正确;
D.FeCl3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速率,D正确;
故答案为B。
15. 【答案】B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压强增大,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使用了水分子隔离膜的反应器可以去除生成物H2O,平衡正向移动,CO2平衡转化率高,所以使用了水分子隔离膜的反应器是乙,故B错误;
C.容器是恒温的,a、M点的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故C正确;
D.M点压强大于a点的压强,故a、M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故D正确;
答案选B。
16. 【答案】Ⅰ.(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56.8kJ·mol-1
(3)不相等 相等 (4)ABDF
Ⅱ.(1)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
(2)+kJ·mol-1 (3)①945.6kJ·mol-1 ②小于
【分析】(1)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是因为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2)先根据表中测定数据计算出混合液反应前后的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m×c×△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计算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就可以得到中和热;(3)氨水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对应低一些;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4)根据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温,减少热量散失,如果装置有能量散失,则会导致结果偏低,根据实验中用到的试剂以及实验操作知识来判断。
【详解】Ⅰ.(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热量损失多;
(2)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0℃,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0℃;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35℃;第4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第4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舍去后温度差的平均值为3.40℃。50mL0.50 mol L 1盐酸、50mL0.55mol L 1NaOH溶液的质量m=100mL×1g/mL=100g,c=4.18J/(g ℃),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 ℃)×100g×3.40℃=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4212kJ ×≈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56.8kJ/mol;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弱碱电离要吸热,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酸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高,故E错误;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F正确;
故选ABDF;
Ⅱ. (1)11g丙烷物质的量为0.25mol,1mol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220kJ,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
(2)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ΔH1-ΔH2=+kJ·mol-1;
(3)①根据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可得:N≡N键能+3×436kJ·mol-1-6×391kJ·mol-1=-92.4kJ·mol-1,求得N≡N键能为945.6kJ·mol-1;
②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通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17. 【答案】实验1:(1) 计时器(或秒表) (2)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粉比锌粒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的速率更快
实验2: (4) (5)温度
解析:实验1:(1)硫酸与锌反应生成H2,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H2气体的体积,可测定该反应的速率,故还需要使用到的用品是计时器(或秒表)。
(2)根据=可知,由于实验时间已限定,要测定反应速率,则还需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由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粉比锌粒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的速率更快。
实验2:(4)在溶液中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需要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
(5)根据实验条件,实验Ⅳ和实验Ⅵ浓度相同,温度不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8. 25.【答案】(1) ① > ②E4-E1 ③加入催化剂 不变 (2)0.06
(3) ①0.3mol/(L min) 2 ② 36.1%
(4)③>①=④>②
【详解】(1) ①根据图示,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分子的能量,所以ΔH>0;
②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根据图示,途径(Ⅰ)的活化能 E= E4-E1;
③途径(Ⅰ)比途径(Ⅱ)的活化能高,途径(Ⅰ)变为途径(Ⅱ)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所以ΔH不变。
(2)根据题给反应,
(3)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2min内,Δn(B)=0.4mol,则Δn(A)=0.4mol×3=1.2mol,Δn(C)=0.4x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L min);2min末c(C)=0.4mol/L,则n(C)=0.4mol/L×2L=0.8mol,则0.4x=0.8,解得x=2,故答案为:0.3mol/(L min);2。
②设反应开始至平衡过程中Δn(B)=xmol,则,所以,解得x=,则B的转化率为=36.1%
(4)①v(A)=0.01mol·L-1·s-1时,v(A)=v(A)×60=0.6mol·L-1·min-1;
②v(B)=1.20mol·L-1·min-1时,v(A)=v(B)=0.4mol·L-1·min-1;;
③v(C)=2.40mol·L-1·min-1时,v(A)=v(C)=1.20mol·L-1·min-1;
④v(D)=0.02mol·L-1·s-1,v(A)=v(D)×60=0.6mol·L-1·min-1;
故速率大小关系为③>①=④>②。
19.【答案】(1)吸 (2)逆反应 (3)气 (4)① < ②2.5 (5) CD
(6)Kp=×p
【详解】(1)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
(2)C为气体,m+n=p,若A、B都为气体,则增大压强,平衡不会移动,而加压平衡发生移动,则A、B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态,则平衡必定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
(3)由题意知改变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固态或液态,则B肯定不能为气态;
(4)①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ΔH<0。②由表格数据可知,12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4,由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倒数可知,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K'===2.5,
(5)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3OH产量减小,故不选A;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H3OH产量不变,故不选B;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CH3OH产量增大,故选C;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产量增大,故选D;
(6)设起始时C2H6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列出三段式:
      C2H6(g)C2H4(g)+H2(g)
起始量/mol 1  0  1
转化量/mol α α α
平衡量/mol 1-α α 1+α
平衡时C2H6、C2H4和H2对应的分压分别为p、p和p,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