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友善待人》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三框,聚焦“友善待人”核心议题,以西安赵晨“拍拍卡”助老案例为线索,从“内涵与地位—重要性—践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通过古今结合(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纲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自主预习与情境辨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友善”有生活化认知(如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但缺乏对其内涵、地位的系统性理解,难以将“友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关联。他们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但在“复杂情境中践行友善(如兼顾宽容与原则)”“将友善从个人行为上升到社会责任” 方面存在不足。本课需通过真实案例、情境辨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感受友善”转向“主动践行友善”,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教 学 目 标 健全人格:理解友善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增强自我价值感,促进心理健康。 责任意识:认识到友善行为对社会和谐的推动作用,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善意。 道德修养:掌握友善待人的具体方法,能在复杂情境中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善的内涵与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教学难点:在真实情境中践行友善,尤其是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与选择。教学过程导入(约3分钟)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组织“温暖传递站”小游戏:随机指定一排学生,依次轻拍肩膀并说“你______的时候,真暖!”2.展示赵晨“拍拍卡”助老行动的图片与数据,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参与游戏,体验友善传递的温暖。 观看并思考:一张卡片如何传递善意? 能否积极参与,初步感受友善的情感价值。 能否联系实际,对“友善”产生初步兴趣。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情感体验,通过真实案例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导入课题。议题一:从“拍拍卡”看友善的内涵与地位(约10分钟)教学内容:友善待人的地位、内涵,重要性。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展示材料,展示赵晨“拍拍卡”案例: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拍拍我”、11 年助老经历、7600 名志愿者参与)。 提问:(1)“拍拍卡”传递了怎样的态度?谈谈你对友善内涵的理解。(2)你在生活中感受过哪些“友善”的力量吗?谈谈你的感受。 展示关爱在身边的照片,展示老子和荀子关于“友善”的古语,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友善是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的内容。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友善的内涵与地位和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认真思考“拍拍卡”传递的友善态度。 感受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举例分享生活中的友善和感受。 根据教师引导,补充完善笔记整理。 能否结合“拍拍卡”案例,准确对应友善的内涵,能否关联 “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说明友善的地位,逻辑是否清晰。 能否列举具体、真实的友善实例,能否分析实例带来的“个人感受”“人际关系影响”,体现对友善重要性的生活化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拍拍卡”案例的深度剖析,从感性的温暖体验中提炼出“尊重、关爱、主动”等理性核心,完成对“友善”内涵的初步建构;进而通过引入先贤经典与国家纲要,深刻阐明“友善”不仅是个人美德,更是植根中华文化传统、体现国家价值导向的重要理念,从而增强认知权威性与认同感,实现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同的升华。议题二:从“助老行动”探善意的传递(约15分钟)教学内容:践行友善的方法——助人为乐、换位思考。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展示材料,展示赵晨助老行动的延伸案例:快餐店老板为脊柱炎爷爷 “10 元管饱”,持续多年;出租车司机得知赵晨送陌生老人回家,拒收车费;赵晨的助老短材料展示量超 1100 万,引发网友参与热潮。提问:老板和司机的行为动力是什么? 观点辨析:展示三位同学对 “中学生参与助老” 的观点(小轩:助老比死记硬背有用;小悦:陪唠嗑、跑跑腿也能添温暖;小凯:助老有门槛,中学生易添乱),提问: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展示“拍拍卡”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助老行动”。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践行友善要学会助人为乐。 展示志愿者助老细节(文字:陪老人吃饭聊天、驱车 93 公里送物资、在老人接受范围内提供帮助),提问:志愿者的做法对友善待人有何启发?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践行友善要学会换位思考。 认真观看材料,阅读材料,积极思考问题。 进行观点辨析,并充分阐述理由。 学习助人为乐的原则。 认真观看材料,阅读材料,积极思考问题。 认识换位思考就是‘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理解他们‘不想麻烦别人’的心理,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能否准确从老板、司机的行为中提炼 “助人为乐” 的核心。 能否明确表达对三种观点的态度,理由是否充分 能否分析“尊重老人意愿”的重要性,能否结合课本准确说出 “换位思考” 的要求。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助老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助人为乐 的传递性,通过“观点辨析 解决学生对“中学生能否参与助老”的困惑,通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核心是“尊重他人意愿”,将“践行友善”从理论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行为,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议题三:从“困境辨析”学践行友善(约15分钟)教学内容:践行友善的方法——宽容他人。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背景铺垫:展示 2015-2024 年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图表。 展示两个生活场景:(1)场景 A(超市排队):老人手机支付失败,身后青年抱怨 “不会扫码就别占队!”(2)场景 B(公交车站):学生想帮老人查路线,同伴拉住她 “方言听不懂,别自找麻烦。” 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情境他人的做法?你会怎么做? 展示材料《追赶时代的老人》。 展示场景 C(地铁车厢):“老人手机外放刺耳神曲,乘客纷纷侧目。中学生小林刚想开口,邻座大妈拽住她:‘老人家耳朵背,宽容点别管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践行友善 —— 宽容他人(有原则)”,(示例:老人支付慢可宽容,老人破坏公共秩序不可宽容)。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图表分析,认识到60 岁以上老人越来越多,占总人口的 22%,说明老龄化很严重。 基础情境辨析,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复杂情境辩论,参与辩论 跟随教师教师引导学会“宽容他人”的要求。 能否从图表关联 “人口老龄化”与“践行友善”的关系,体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能否准确判断青年、同伴的行为“不符合友善”,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具体、可行,体现“宽容他人”。 自由辩论时能否针对对方观点反驳;辩论后能否理解“有原则宽容”。设计意图:通过“图表解读”让学生关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理解践行友善的现实意义;通过“基础情境辨析”理解“宽容他人”的要求;通过“复杂情境辩论”突破 “有原则的宽容”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友善不是无底线妥协”;整个环节从“社会背景”到“生活场景”再到“理论总结”,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践行友善的能力。板书 设计作业 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这体现了友善待人要( C ) 宽容他人 B.平等对待 C.换位思考 D.助人为乐、 2.快递员蹭轿车被扇耳光;公共汽车上抢夺方向盘;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成骨折……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殴打别人、粗暴处理,小事情往往诱发大矛盾。这启示我们( C ) ①要培养友善待人,宽容他人的品质 ②要遵守道德规范,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③冲动是魔鬼,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要自觉提升个人品德,尊重他人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同学的行为,体现友善待人的是( C ) A.田宇善于将心比心,能宽容他人的所有过错 B.小勇为人谦虚,对他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C.姜某与人交谈时,谦虚诚恳、语调平和 D.玲玲为活跃气氛,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笑料 4.赵晨晨“拍拍卡”助老事件——来自西安的赵晨晨发现社区很多独居老人面临购物难、沟通难的问题。他设计了一种名为“拍拍卡”的简易沟通卡片,上面印有常用需求和联系方式,老人只需拍打卡片上的对应图标,志愿者就会及时上门提供帮助。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感动了整个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可以怎样向赵晨晨学习友善待人?答:①宽容他人。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尤其要理解不同年龄和处境的人可能面临的困难,不苛求他人;但宽容也要有原则,在涉及安全、法律等根本问题上不能妥协。 ②换位思考。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比如体会老人、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真正理解他人的处境。 ③助人为乐。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像赵晨晨那样主动发现问题、创新方法,尽己所能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让互助和温暖在社会中传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