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树立法治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聚焦“树立法治观念” 核心议题,以“校园不良行为”为切入点,先结合《民法典》《刑法》等条文分析偷拍丑照、乱认儿子等校园行为的违法性,明确法律的行为准则作用;再通过维权方式对比、法律责任解读,阐释法治意识的内涵与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真实案例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践行“敬畏法律、学习法律、守法光荣”的要求。本课承接“规则意识”相关内容,为后续“提升法治素养”“依法办事”奠定认知与行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法律是红线也是盾牌”的核心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校园中的“偷拍丑照”“起侮辱性绰号”等行为有生活化认知,多将其视为“玩笑”,但对行为的违法性、法律后果缺乏认知;具备基础的观察与思辨能力,但在“结合法律条文分析行为性质”“合法维权”“践行法治行为”方面存在不足。同时,部分学生存在“法不责少”的误区,缺乏敬畏法律的意识,且被侵权时易选择“忍气吞声”或“以牙还牙”。本课需通过真实案例、法律条文解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忽视法律”到“认知法律”,再到“主动尊法学法守法”。
教 学 目 标 健全人格:理解法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责任意识:明确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认同感。 法治观念: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树立“法律红线不可碰、底线不可越” 的敬畏意识,增强“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校园里的那些事”:偷拍同学丑照、乱认儿子、制作同学表情包. 提问:这些行为在班级里出现过吗?以上行为涉嫌违法吗?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1.自由发言,分享所见所闻或感受。 2.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1.能否初步感知校园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2.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切入点,打破“玩笑”的认知误区,激发探究法律边界的兴趣,自然导入课题。
议题一:法律之剑,为何高悬?(约10分钟)
教学内容:法律的重要性和要求;法治意识的含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法律条文:《民法典》第 1024 条(名誉权)、第1019条(肖像权),《刑法》中“侮辱罪”相关内容。 2.提问:(1)上述行为是‘玩笑’还是‘欺凌’?依据是什么?(2)对实施者和被实施者分别有什么危害?(3)学校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呈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律的重要性和要求。 5.追问:为什么此类行为屡禁不止?展示卢梭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语录。 6.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治意识的含义。 1.观察图片,识别欺凌行为(如殴打、辱骂、孤立等)。 2.阅读法律条文,初步了解法律责任。 3.认真思考并分享观点。 1.能否准确识别校园欺凌行为。 2.能否初步理解法律对欺凌行为的规制。 3.能否独立思考,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法律条文与案例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法律的行为准则作用,明确校园行为的法律边界,突破“区分玩笑与欺凌”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法治意识”。
议题二:法治之光,如何入心?(约8分钟)
教学内容: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1.展示面对“校园欺凌”四种应对方式(忍气吞声、私了、报复、依法维权),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方式的后果。 2.呈现有关校园欺凌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年龄。 3.展示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重要成果。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1.分析维权方式以及不同方式的利弊。 2.学习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 3.认真思考,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1.能否理性分析不同维权方式的后果。 2.能否在情境中选择依法维权并说明理由。 3.能否认知法治意识之重。
设计意图:通过维权实践、法律责任解读,让学生理解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为后续树立法治意识奠定认知基础。
议题三:行动之始,何以践行?(约15分钟)
教学内容: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播放材料,展示四川江油 14 岁女生被殴打案例:警方通报“2人治安处罚,1 人批评教育,拟送专门学校”。 提问(1)施暴者违反了什么法律?(2)‘零容忍’意味着什么?(3)如何避免类似行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敬畏和信仰法律。 展示生活情景(如交通、网络、消费等)提问:这些情景适用哪些法律? 呈现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播放材料,组织开展议学合作——《校园行为明晰清单》。形成光荣行为清单:列举3个“校园中的守法光荣行为”,说说这些行为如何体现法治观念?可耻行为警示:列举3个“校园中常见的违法可耻行为”,分析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或原则?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讲解《四十字防欺凌法》,带领学生朗读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观看材料,了解案例,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匹配生活情景与相关法律。 3.小组合作制定清单,派代表展示。 4.总结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1.能否结合案例指出施暴者违反的法律,理解“零容忍”的法律态度; 2.能否准确列举校园守法与违法行,且为违法行匹配法律依据 能否合作制定合理的行为清单。
设计意图:以“案例导入—问题探 —情景拓展—实践深化”为核心逻辑,从真实校园欺凌案例切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责任、法治原则,再通过生活情景与校园实践,最终落实到“树立法治意识”的三个核心维度。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日常生活里,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以下行为属于遵守法律规定的是( B ) 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②保护古迹拒绝乱刻乱画 ③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④不发表侮辱他人的言论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小马因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被交警批评教育,便对该交警怀恨在心,甚至为泄私愤通过网络散布谣言诋毁辱骂该交警。针对这件事,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以下说法不可取的是( B ) A.公民要发自内心的遵守法律,小马骑电动车应自觉佩戴头盔 B.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小马要学会依法维权 C.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小马应树立安全意识 D.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小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山东烟台一女子因违章停车收到了罚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给她开罚单的正是她当交警的丈夫。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丈夫”执法理由的是( B ) ①任何人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 ②秉公执法就能杜绝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④遵章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