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上《6.2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学会依法办事》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如何学会依法办事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本框内容,一是要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上,理解树立法治观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过校园及社会中的纠纷场景如消费争议、同学矛盾,但法治观念尚不成熟,对法律的边界和作用认识不够全面。从学情看,学生在遇到权益受损时,往往更关注自身情绪宣泄,面对纠纷时易冲动、依赖非法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他们对“守法是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较模糊,部分学生认为“对方有错在先,自己闹一闹没关系”,对合法与违法的边界缺乏清晰判断,对违法后果的警惕性不足。同时,学生对合法维权途径了解有限,面对纠纷时,多数不清楚可向班主任、法治副校长、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等求助,对协商、调解、诉讼等法律途径的具体操作更是陌生。此外,部分学生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责任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对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典型案例,帮助其从实际体验中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提升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3.【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小王的维权之路”,学会将守法与尚德结合,在依法办事中践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与公共利益。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帮助小王依法维权”的情境,掌握依法办事的路径,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用法维权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为小王出谋划策”的情境,学会自觉守法,理性处理纠纷,形成理性处事的人格,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避免因冲动突破法律底线。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网友小题大做”的评论和“部分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忍气吞声”的现象,知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学会依法办事,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法治进步的责任。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
教学难点:将依法办事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6.【设计思路】近日网上发布了一则“小伙外卖吃到一根头发索赔千元遭拒,靠监控起诉获赔”的新闻,一根头发索赔1000元,看似小题大做的食品安全纠纷,实际上精准戳中了食品安全与消费维权之间的核心议题,更是学生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故本课聚焦该则新闻,设置一个总议题:从“一根头发”看如何依法维权?下设两个分议题,分议题1:知法守界,维权的法律边界在哪?分议题2:循法破局,解决纠纷的途径为何?通过为小王出谋划策—帮助小王依法维权—评析类似现象等议学情境,使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热点观察:“吃外卖吃到头发”
近日,江苏小伙小王通过外卖平台点餐,收到餐食后发现餐食中混入一根头发,随即根据法律要求索赔1000元,遭到商家拒绝。
问:你在就餐消费时遇到过哪些问题?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如何做呢?(学生回答)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就从“一根头发”看如何依法维权?
设计意图:时政热点引入主题,创设主线情境。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从“一根头发”看如何依法维权?
分议题1:知法守界,维权的法律边界在哪?
知识关联: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①自觉守法。
【议学情境】为小王出谋划策
对此事件几位同学讨论如下:
1.不赔偿可以找几个人一起去餐馆闹事,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嘴脸”!
2.这种事情太常见了,不赔偿就不赔偿吧。
3.要不在网上“夸大其词”地进行曝光?
【议学任务】评析观点
①请你分析几位同学的观点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如果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可说出法律依据。
1.闹事:拘留、罚款、扰乱秩序。
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2.忍气吞声:自身权益受损、不能督促商家提升品质、从源头改善卫生条件、优化市场环境等。
3.造谣抹黑:拘留、罚款等。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②刚才所述的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
在生活中你还自觉遵守了哪些法律?
【议学成果】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①自觉守法。
原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为小王出谋划策”的情境,学会自觉守法,理性处理纠纷,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避免因冲动突破法律底线。
分议题2:循法破局,解决纠纷的途径为何?
知识关联: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②遇事找法。③解决问题靠法。3.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议学情境】助小王依法维权
在讨论依法维权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到:我知道该用法律维护权益,
但是其中具体涉及到哪些法律,
当事人又该如何做呢?
整个维权流程是怎样的?
可真是头大,我没有一点头绪.....
【议学任务】助力维权
①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获得法律帮助和服务的途径呢?②你能为他提供一些建议吗?
【议学成果】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②遇事找法。
做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有哪些?),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议学情境】经过一系列的咨询,同学们了解到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而索赔1000元遭拒的理由是商家觉得金额过高,并且无法证明头发出自食物中。
最终小王选择提起诉讼。
【议学任务】靠法维权
①小王应该向下列哪个国家机关提起诉讼呢?
展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提示:选择人民法院)
②小王提起的诉讼属于何种类型的诉讼呢?
展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提示:选择民事诉讼)
学以致用—对三种诉讼类型进行辨析。
展示案件后续:法院通过网吧摄像头清晰地看到了快餐盒从送餐到位置上,再到小王打开,并取头发的一整个过程。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法官当庭跟原被告双方分别做了工作,最终,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金额,被告商家当庭当场履行完了给付义务。
【议学成果】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③解决问题靠法。
做法:①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②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①自觉守法。
②遇事找法。
③解决问题靠法。
【议学情境】案件深思
有部分网友认为,因为一根头发选择起诉是“小题大做”。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遇到过类似问题,常常会因为维权成本过高、怕麻烦、怕隐私泄露被网暴等后果选择忍气吞声。
【议学任务】评析现象
①你如何看待网友们的观点?
②你想对忍气吞声的消费者说些什么?
提示:小王的行为恰恰展现了当下法治社会中消费者应有的权利意识。合法维权并不是对商家的胡搅蛮缠,而是督促商家履行责任、遵守规则。我国法律赋予了消费者索赔、调解、诉讼等权利。这起事件也证明了,我国的这些法律条款不是摆设,而是个体在对抗不规范经营行为时的有力武器。只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哪怕只是一份外卖,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庭的尊重。我们要敢于维权、依法维权,让消费市场在法治保障下健康发展。
【议学成果】3.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帮助小王依法维权”的情境,掌握依法办事的路径,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用法维权意识。通过分析“网友小题大做”的评论和“部分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忍气吞声”的现象,知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学会依法办事,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法治进步的责任。
三、课堂总结&启思导行
课堂总结:在法治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翁和践行者,让我们一起做法治的微光,
汇集法治的光芒,为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
启思导行:某村进行“村改居”,村民搬进了楼房,没有了自家院子里的菜园。一些人一时不习惯,就将小区的绿地开垦成菜园。后来,从圈地种菜发展到在花坛养鸡,草坪、花坛逐渐不见踪迹。噪声扰民、施肥异味、“争抢地盘”等导致邻里产生纠纷。为了解决矛盾,小区成立了“援法议事会”。面对居民的各种疑惑,该议事会的律师代表现场普法指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圈地种菜、花坛养鸡等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共有权。
“援法议事会”秉持“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法服人”的宗旨,引导居民认识到拥有一个环境优美、舒适方便、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是每位业主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需要全体业主共同维护。“援法议事会”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逐渐成为引导居民依法办事的新阵地。
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解决矛盾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的公民。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