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珍视自由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珍视自由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从穿衣看自由
50年代人物合影 中山装
1966年的广州街头人群
80年代时尚青年
现在穿汉服逛街
观察思考:
从服饰的变迁中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款式如中山装、青年装和军便服;色调单一如“老三色”蓝、灰、黑到人们的着装审美更加多元,选择自由度不断提高。
那么,穿衣自由是否意味着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珍视自由
总议题:
如何珍视自由不“越界”?
总议题
如何珍视自由不“越界”?
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子议题一
子议题二
应如何依法珍视我们的自由?
子议题一
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议学情境一
买与卖中的自由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买家选择商品、讨价还价;卖家定价、推销商品。
议学任务一
①在交易中,你们感受到了哪些自由?
选择权、表达权、公平交易权,这些都是我们的自由
自由需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不舒服不自由,自由应该是人们免于恐吓、羞辱和歧视,过有尊严的生活
认识自由
②这些导游的表达是言论自由的表现吗?
你听了会有什么感受?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整治强迫购物 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线索摸排追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及时阻断非法利益链、业务链,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整治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③官方发布的规则是对旅游市场发展的限制吗?结合大海同学的言论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自由的?
自由难道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有限制了还能叫自由?
规则是对自由的保护,文旅部引发通知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自由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议学成果一
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P58
01
自由表现为人们免于恐吓、羞辱和歧视,过有尊严的生活,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对未来充满信心。P59
02
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P60
03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P60
04
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
议学情境二
发展与创新间的自由
从古代封建女性裹脚不能掌控命运,到现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性意气风发用自由和汗水书写传奇;从款式单一、老三样、计划生产到现在设计生产者创新生产更多的面料、更多的款式...自由为个性发展与创新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议学任务二
感受自由
任务卡一:
“根据上级指示,本月需生产500件蓝色中山装,面料为固定配额的棉布,款式不可更改。”
任务卡二:
“结合当下流行趋势(如国潮、环保、多功能),设计一款创新服装,材料、款式、功能自定。”
①对比两组任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更喜欢接受哪种任务,说说你的理由
②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说说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何意义?
议学成果二
自由的重要性
地位:
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P58
01
对个人: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P59
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02
对社会: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P59
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03
子议题二
应如何依法珍视我们的自由?
议学情境三
行使权利中的自由
9月3日,湖北襄阳网警工作中掌握,网民孟某某(男,47岁)在朋友圈网友转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直播”的评论中针对“九三阅兵”活动发表诬蔑、诋毁性不当言论。且在其他网民表达爱国言论时,孟某某进行侮辱嘲讽并散布谣言,引发网民强烈愤慨。
案例一
议学任务三
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孟某某到案后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鉴于孟某某的言论亵渎国家和民族情感,损害网民爱国拥军情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涉嫌寻衅滋事。9月4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
①有网友疑问“只是在朋友圈发评论,为何会构成‘寻衅滋事’?” 难道我们不能评论他人的朋友圈吗?
②请你写一个简短的网警提醒警示我们应该如何行使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障自由
提示:知晓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唐某回帖辱骂关某,称其“驴唇不对马嘴”,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该回复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关某以遭受精神损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唐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众多网友跟帖评论唐某“微博骂人”事件。
案例二
议学任务三:保障自由
③请你跟帖评论唐某的言行。
④如果你是关某,你会怎么做?
观点参考
任何权利都应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言论自由应以尊重和不侵犯他人权利为前提。唐某的错误在于他超越了言论自由的合法边界,侵犯了关某的名誉权,属于对言论自由权利的滥用,其行为既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他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即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评论唐某
首先,保持冷静,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我会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依法维权;再次,向相关网络管理机构投诉,要求其对唐某的侵权言论进行处理,最后,提起诉讼,要求唐某停止侵权。
如果我是关某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理性、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议学成果三
如何珍视自由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P60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01
依法行使权利。P60
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
02
尊重他人的权利。P61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03
课堂总结
罗翔强调,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能够在内心道德和责任的约束下做出明智的选择。自由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由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共同构成。如果把自由等同于放纵,那自由一定会毁了你!愿你们永远珍视自由这份权利,并努力构建自由的社会环境。
议学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珍视自由
认识自由
保障自由
重点: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尊重他人的权利
自由意义
对个人: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创新作业
城市中的自由观察者
走访社区、学校或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公园),观察并记录至少3处体现“法治保障下自由”的场景及意义
如:公园告示牌写明“开放时间6:00-22:00,禁止喧哗”这体现法治规范公共秩序,保障他人休闲自由
议学反馈
1.在列车上,烟雾报警被触发导致列车降速运行。乘警及列车工作人员经过排查,找到了正在抽烟的顾某,随后,乘警将顾某移交当地派出所处理。最终,顾某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该案件警示我们要( )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议学反馈
2.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观山湖区分局采用“大数据+非现场执法”模式,专项治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骑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为。截至2025年4月28日,103名违法者已受到处罚和教育。但有人认为不戴头盔是个人自由。对此,我们的反驳理由是( )
A.自由与规则无关,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
B.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
C.社会规则限制了个人自由,两者之间存在冲突
D.佩戴头盔是公民的法律责任,违反则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答案】B
议学反馈
3.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下列做法属于珍视自由的是( )
A.小慕上学迟到,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B.张鹏在校图书馆内大声接打电话
C.许浩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噪声扰民
D.李某为报复他人在网上编造谣言
【答案】C
议学反馈
4.小林在影剧院观看电影《长安三万里》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别人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②公民要在道德、法律等规则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③社会规则对自由起着约束和保障作用
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议学反馈
5.近日,国家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了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多起案例系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扰乱社会秩序。监管部门已果断亮剑,此次被曝光的相关账号已被依法关闭,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罚。这告诉我们( )
A.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B.面对不平等现象,应该据理力争
C.法治使自由受到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
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自由施展才能
【答案】A
议学反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因他人拍视频时“被入镜”,并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后引发的法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某班同学围绕这种现象展开讨论。
【案例呈现】
有同学分享了一则案例:
湖北武汉市民小丽到某餐厅就餐时正遇到“探店”拍视频,小丽明确表示不要拍摄自己,后来发现这段视频出现在某短视频平台。她赶紧联系短视频平台,要求将该视频下线,遭到拒绝。小丽将该短视频平台告到法院,要求其删除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
【法律链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法院经审理查明,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探店视频,公开出现了小丽的肖像,但该视频并不属于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形。
(1)结合上述材料,推断法院判决或调解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谈谈你从此案例中得到哪些法律方面的启示。
【答案】(1)结果:小丽胜诉,短视频平台败诉。(短视频平台删除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理由:①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代价。
④"短视频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删除侵权视频"侵犯了小丽的肖像权,触碰了法律底线,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①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守法用法,不触犯法律红线。
②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互相尊重的社会而努力。
③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