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导入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仍能时时听到雪莱的呼唤: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寻找财富吧——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致云雀》第一单元-第2课致云雀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他的墓碑名字下面刻着四个字“众心之心”。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写作背景《致云雀》写于1820 年,当时雪莱正处于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雪莱积极投身于革命宣传活动,却因反动势力的压迫而流亡意大利。在意大利期间,雪莱时常漫步于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云雀作为一种在高空自由翱翔、歌声清脆悦耳的鸟类,触动了雪莱的心灵。他将云雀视为自由、欢乐和理想的象征,通过对云雀的赞美,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致云雀》是雪莱写于1820年的一首抒情诗。据雪莱夫人回忆说,这首诗是他们在黄昏散步时偶然听到云雀的叫声,雪莱突发灵感一气呵成的。诗中的云雀用歌声和飞翔摆脱大地的约束,正是诗人的内心对自由欢乐的向往和追求。酣畅淋漓(hān) 雕琢(zhuó) 蔚(wèi)蓝犀利(xī) 甘霖(lín) 花蕾(lěi)醇酒(chún) 迸涌(bèng yǒng) 倦怠(dài) 真挚(zhì) 摈弃(bìn) 憎恨 (zēng) 炽热(chì)明确字音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也形容表达得充分透彻。霞蔚云蒸: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蒸霞蔚。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词语释义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添加标题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云雀,形似麻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构巢于地又性喜高飞,常从巢中一跃而起,直冲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云雀常被诗人选作讴歌的对象。题目解读诗歌解读1.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2.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3—4.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致云雀》思路梳理“欢乐的精灵”,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神圣)5—7.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8.把云雀比作诗人。9—11.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12.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三个形象作比。)视觉形象描绘听觉。拥有思想的明辉,唤醒人间的爱。默默散播爱、光明与芬芳却不露形影。欢乐的形象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诗歌解读13—15.探讨美的根源。18—20. 不能快乐的根由21. 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16—17.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欢乐的源泉欢乐的理想——对爱与生命的深刻理解。——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尘世的丑恶和人的不幸。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课文研读《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添加标题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第1节诗有怎样的作用?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把云雀视为“精灵”,是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歌唱的,诗人认为云雀是远离凡尘、无比圣洁的,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课文研读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添加标题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试分析第2节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抓住云雀“飞翔着歌唱”的自身特性和“从地面一跃而上”动作特征,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烈火的轻云”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课文研读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添加标题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第3—4 节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的动作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课文研读文本研读第5、6、7节,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是通感的写作手法。【5-12节】云雀的歌声课文研读文本研读第8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诗人直抒胸臆,把云雀比作诗人,其实就是自己。【5-12节】云雀的歌声课文研读第9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第12节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的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5-12节】云雀的歌声课文研读第13节,承上启下,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第13节到第15节,探讨美的根源。“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13-17节】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课文研读第16节、第17节说,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第十七节谈到了死亡。人总认为一切生灵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生命。而雪莱认为,在参透了生死真谛之后,便可达到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坦荡境地。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造福人类,这是生命的价值。而高尚的灵魂永生不死,只会回归到他所来自的本源而和“宇宙精神”合一,那时,死去的将是死亡。这种理解,也正是雪莱虽时刻预感死亡临近而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13-17节】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课文研读第18-19节中我们能否读出处于尘世中的作为凡人的我们自己?表现了什么?我们经常庸人自扰,虽有欢笑,更有“苦恼”“憎恨”“傲慢”和“恐惧”这些负面的情感。我们无法像云雀那样总是“欢笑”。第四层:18——21第18节,对比衬托 人类瞻前顾后,庸人自扰衬托云雀的欢愉。第19节,不知怎样和云雀一样欢愉。人鸟对比,表达愿望课文研读第20-21节如何评价云雀?结尾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脱俗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呼应第1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课文研读【思考】诗人为什么创作云雀这一形象?请概括本诗的主旨。云雀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象征。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美妙的歌声,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形象解读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中把云雀比作哪些形象?表现了云雀形象的什么特点?诗中把云雀的歌声与哪些声音做了比较?突出了什么?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赏析意象:飞鸟象征着幸福飞鸟象征着自由飞鸟象征着喜悦飞鸟象征着荒凉破败、离情别思飞鸟象征着孤单、悲壮凄凉飞鸟象征着时代变迁飞鸟的意象自由高贵优雅旺盛生命力“云雀”特点:云雀的意象:光明与自由的象征:云雀迎着朝阳飞翔,越飞越高,冲破黑暗云层,象征着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在黑暗社会背景下,它代表人们心中渴望打破束缚,迎来光明自由的愿望。诗人理想的化身:雪莱将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云雀形象。云雀在高空自由歌唱,不顾尘世纷扰,恰似诗人希望摆脱现实束缚,用文字传播思想,追求精神自由,以诗歌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欢乐与希望的使者:其欢快歌声能驱散阴霾,给人带来欢乐与希望。诗中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传达出云雀带来的纯粹欢乐,象征在困境中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力量。形象解读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云雀形象分析知识总结云雀的象征意义①云雀象征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②云雀象征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诗中的云雀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吗?明确: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粹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诗人虽感到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感伤。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美好思想感情和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势,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云雀意象的作用:①表达诗人情感:云雀象征着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渴望光明、正义、美好,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通过对云雀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蔑视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②反映社会现实:云雀也象征着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创作这首诗时,英国社会贫富不均,封建专制制度压迫人民。诗人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云雀,揭露社会的黑暗,渴望人人平等。云雀的自由、欢乐与现实社会的压抑、苦难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③激发读者情感:云雀的美好形象激发了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艺术手法鉴赏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法手义主漫浪知识拓展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③“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④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⑤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对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文学知识(2)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第三次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浪漫主义文学知识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雪莱名言《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主旨探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