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导入:看到雪峰,你有什么感受?诗人柏桦曾说:“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诗人的一生是他的诗篇最丰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脚,这个注脚当然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味。”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役期”最长的“右派”诗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犹如一场恶疾。而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高原油画长卷,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欣赏这部长卷。导入新课走近作者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林中试笛》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走近作者昌耀出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早年丧母,父亲王其桂和伯父王其梅,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父亲王其桂曾任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的指导员,后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昌耀的父亲在解放战争中因从豫东军分区作战科任上逃回家,被视为叛离革命,后来虽然主动自首,但仍被判刑两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兴凯湖船上作业时落水亡故,可能是有意落水,但求一死。伯父王其梅早年即为中共党员,曾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以西藏自治区最大的“走资派”受迫害身亡。代表作品:《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大山的囚徒》《一百头雄牛》《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峨日朵雪峰之侧》《哈拉库图》《命运之书》(诗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等。诗歌风格: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被称之为“昌耀体”。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一九六二年八月,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峨日朵”雪峰的所在地,应该是现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乡,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百姓对“峨堡”的发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了。想来,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它们只是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相关知识(1)现代诗的分类中国现代诗按年代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①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②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按长短分:微诗、小诗、短诗、长诗。(2)新边塞诗派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峨日朵雪峰之侧昌 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作品介绍】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一九六二年八月,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峨日朵”雪峰的所在地,应该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乡,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百姓对“峨堡”的发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 。1962.8“峨日朵” 是现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老百姓“峨堡”的发语词。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镇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了。想来,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它们只是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峨日朵雪峰解题:峨日朵雪峰之侧感受诗韵1.诵读指导感受诗韵感受诗韵1.明确字音彷徨 (páng huáng) 决然(jué)嚣鸣(xiāo) 铆钉(mǎo)揳入(xiē) 罅隙(xià xì)锈蚀(xiù shí)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明确:《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了“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军旅”“铆钉”“巨石”“血滴”“雄鹰”“雪豹”“蜘蛛”等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这些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张力。视觉形象:雪峰落日图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太阳:追求光明山海:憧憬未来听觉形象:深渊嚣鸣声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落日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这里的石砾和深渊代表着种种危险与挫折,出现在人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毅力。视听结合给人一种壮阔崇高的紧张感。血滴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代表着牺牲与决心,既是人们的牺牲、痛苦与磨难的见证,也是人们刚强不屈、永不言弃的佐证。雄鹰:蓝天领主雪豹:雪山之王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是英雄标榜、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诗人自喻,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可怜→生命渺小,依然强劲默享→生命平等,共享快慰太阳、石砾、蜘蛛这些意象是实写,雄鹰、雪豹是虚写,是想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石砾滑坡的嚣鸣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攀登者形象?“我”的形象0203动作视觉听觉小心探出前额雪峰落日图石砾滑坡的嚣鸣声状况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永不妥协、永不放弃、勇于攀登高峰的孤勇的攀登者形象心理渴望雄鹰和雪豹,与蜘蛛静默“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两句诗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明确:运用细节描写,“揳入”“血滴……渗出”写出了攀登者的努力与挣扎,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攀登者贴身绝壁的艰险的生命体验。即使如此,“我”依然保持在此刻的高度,表现了“我”的顽强与坚忍。诗人原想与“雄鹰或雪豹”为伍,最后却与“小得可怜的蜘蛛”默享大自然赐子的快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表达对理想、奋斗的胞悟。小得可怜的蜘蛛,与大阳、山海、巨石雄鹰、雪豹等,不管形体、力量、风格,都相差巨大,即使如此,它也登上了高山,而且它并不宣示什么,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所以,奋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奋斗和高度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难以企及的但又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高度。诗人几乎在利那间感悟到这些,了无痕迹地与小蜘蛛达成了共识和默契,一同默享大自然赐子的快慰。“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有何暗示?明确:“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对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这样的描写产生了怎么的效果?明确:视听结合的手法。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坠的,和登山者的行动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在读者的生理也上引发紧张。学法迁移《峨日朵雪峰之侧》首句有什么言外之意?《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主人公的处境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处境下又是怎样做的?看出“我”怎样的品质?太阳落山——黑暗寒冷 石砾不时滑坡——危险时时发生心情:彷徨、惊恐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我:坚韧、决绝、坚持“我”已经征服了一定高度,还要征服新的高度意象理解石砾诗中的反讽手法坚守冷静真实理智山海太阳深渊雄鹰雪豹蜘蛛喊杀声默享我的高度峨日朵雪峰之侧狂热虚浮伟岸高大喧嚣自然之美的赞美作品通过对峨日朵雪峰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雪峰的各个细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之美,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主题探索生命的思考在对雪峰的描写中,作者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雪峰的壮丽与高大面前,个体的渺小感与生命的脆弱感交织,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强调了生命的珍贵与脆弱。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对雪峰的描绘,作者希望传达出人类应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观念,呼唤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峨日朵雪峰之侧》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1. 细腻的描写: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雪峰之侧,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2. 丰富的比喻: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雪峰的形象,使作品更具表现力。3. 深刻的哲理思考:作品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蕴含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明晰主旨语言特色04123用词文雅,含义隽永。“彷徨”“决然”“引力无穷”“嚣鸣”“嚣鸣”“快慰”。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增加意蕴,引人联想。“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铆钉一样”。使用拟人,赋予太阳以人格,形象生动,反映了“我”对理想的追求。使用意象,凝练富有内涵。“雄鹰或雪豹”“蜘蛛”。45富有张力的语言,写的是“此刻”,却有长时间的凝望;血滴渗出,却仍然揳入巨石的罅隙;虽然弱小,但仍有雄鹰或雪豹的理想;虽然山体陡峭、滑坡、锈蚀,却仍然不屈攀登。 长句分行。诗人将35个字的长句分成4行写,让诗的节奏缓和了,让诗有了时间性,诗的空间也得以扩展,每一行的意蕴也更加丰富,每一行都可以作为“惊异”的内容。如,“快慰”单独成行,是强调,余味悠长,到底这快慰是什么,引得读者长久回味。语言特色04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讨论捌 板书设计攀登者小蜘蛛所见所闻所感落日山海嚣鸣快慰共享快慰守住高度 沧桑情怀峨日朵雪峰之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