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表格式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 10.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设计
课题 10.1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国家利益”模块的核心课时,承接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基础认知,聚焦“国家利益”这一核心概念,构建“情感—概念—关系”的逻辑体系。以《80秒回顾80年》视频为情感切入点,结合“华北之大安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历史案例、“国”字说文解字、香港回归与边界站岗等现实场景,层层递进解析“国家利益的含义”“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既呼应了“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法治要求,又衔接了“爱国主义”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与责任意识的关键一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中学生,他们通过历史课、新闻报道等渠道,对“国家发展”“爱国”有初步认知,能感受到国家繁荣带来的生活变化,但对“国家利益”的具体内涵、核心要素缺乏系统理解,易将“国家利益”等同于“国家大事”,与个人生活割裂。同时,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可能存在模糊认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个人利益优先于国家利益”。此外,他们对视频、案例等具象化素材兴趣更高,反感抽象理论说教,这为课堂设计“情境探究”“案例分析”环节提供了学情依据。
核心 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理解国家利益的核心要素,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2. 道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自觉维护国家荣誉与利益,提升道德境界。 3. 法治观念:通过学习国家核心利益(如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树立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 4. 健全人格:培养辩证看待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维,形成“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积极心态,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责任意识:认识到青少年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责任,将“爱国”从情感转化为“努力学习、关注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重点 1. 国家利益的含义及核心利益的内容。 2.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难点 1. 理解“国家利益并非遥不可及”,打破“国家利益=国家大事”的认知误区,认识到个人生活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 2. 辩证看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能树立“国家利益优先”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具体活动: 课前播放视频《80秒回顾80年》,视频结束后提问:“刚刚的80秒里,我们看到国家从艰难求索到繁荣发展,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大家想一想,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待学生短暂思考后,揭晓答案:“是国家利益的保障与维护。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解开‘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高于一切’的疑问。”同时在黑板板书课题。 学生具体活动: 专注观看视频,感受国家发展的历程;倾听教师提问,结合视频内容思考“国家发展的核心保障”,初步建立“国家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关联,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用短视频浓缩国家80年发展历程,以直观画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情感共鸣,避免开篇理论灌输;通过设问自然引出“国家利益”主题,快速搭建“国家发展—国家利益”的逻辑衔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1. 自主预习:梳理基础问题 - 教师具体活动: 布置预习任务,明确要求:“请大家用5分钟自主阅读课本,找到‘对祖国应怀有怎样的情感’‘国家利益的含义是什么’‘我国核心利益包含哪些内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用荧光笔圈划关键语句,养成边读边标记的好习惯。”预习期间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圈划进度,对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轻声提醒重点段落位置。 - 学生具体活动: 按照教师要求自主阅读课本,圈划“对祖国的情感”“国家利益含义”“核心利益内容”等关键信息,初步构建知识点框架。 2. 生活观察:深化对祖国的情感与国家利益的认知 - 教师具体活动: 预习结束后,以历史案例为切入点提问:“大家在历史书上见过‘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又激励了当时的青年做什么?”邀请学生回答,待学生梳理出“抗日战争前夕的民族危机”“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进一步引导:“这体现了青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担当,那放到今天,我们对祖国应怀有怎样的情感?” 结合学生预习成果,总结并板书:“对祖国应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绝不允许其荣誉和利益受亵渎。”随后展示“国”字拆解图,讲解“口(人口)、弋(军队)、一(疆域)”的含义,引出“国家生存发展需人口、领土、军队等条件”,进而衔接“国家利益的含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 学生具体活动: 结合历史知识回答教师关于“华北”语句的问题;思考并阐述对祖国的情感,对照预习内容完善认知;观察“国”字拆解图,理解国家生存发展的条件,深化对“国家利益含义”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明确国家利益的领域与核心利益 - 教师具体活动: 展示一组图片(如“军队演习”“两会召开”“GDP增长数据”“非遗文化展”“社会保障政策”),组织“接龙游戏”:“请大家按顺序接龙,说说每张图片分别体现国家哪一领域的利益?”待学生依次答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后,追问:“在这些领域的利益中,最核心、关乎国家存亡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内容找出“国家核心利益”,并重点聚焦“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随后展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解放军边界站岗”的图片,讲解:“香港回归体现国家主权独立,边界站岗守护领土完整,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请学生在课本上圈划“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两个关键词。 - 学生具体活动: 参与“图片接龙”游戏,判断图片对应的国家利益领域;思考教师追问,找出并朗读“国家核心利益”内容;观察香港回归、边界站岗图片,理解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性,按要求圈划关键词。 4. 情境探究:解析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 教师具体活动: 以生活情境提问:“2025年即将结束,大家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邀请2-3名学生分享(如“压岁钱多”“成绩好”“国泰民安”),随后引导:“‘国泰民安’这个愿望很有格局!大家想想,个人愿望与国家发展有什么关系?”待学生初步表达后,展示两组数据(“9年2万多1000多”“6年10万115个600多名”),提问:“这些数据说明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只有依靠人民艰苦奋斗,国家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强调“高度统一不等于完全一致”,用“国家独立自主则人民有希望,国家利益受损则人民利益受影响”举例说明。 - 学生具体活动: 积极分享新年愿望,思考个人愿望与国家发展的关联;分析教师展示的数据,得出“国家利益实现依赖人民”的结论;倾听教师讲解,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的内涵,纠正“完全一致”的认知误区。 5. 课堂小结 - 教师具体活动: 以“知识清单”形式在PPT上呈现本节课核心内容:“1. 对祖国的情感: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2. 国家利益:生存与发展需求总和,涉及多领域;3. 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等;4.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依赖人民实现。”带领学生逐点回顾,强调:“大家要记住,国家利益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它与我们的生活、愿望紧密相关,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责任。” - 学生具体活动: 跟随教师回顾知识点,对照PPT梳理知识框架,在课本上补充完善笔记,强化对核心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明确问题聚焦课本核心内容,为后续课堂交流与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巡视可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便于后续针对性讲解。 从历史案例切入,将“爱国情感”与“国家利益”关联,避免情感教育空洞化;通过“国”字说文解字,将抽象的“国家利益”与具象的文字含义结合,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实现“情感—概念”的自然过渡。 通过“图片接龙”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国家利益的多个领域;结合香港回归、边界站岗等典型案例,将“核心利益”具象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核心利益是国家生存的根本”,突破教学重点。 从学生的新年愿望切入,让“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贴近生活,避免抽象理论讲解;通过数据佐证,增强结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辩证看待两者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知识清单”清晰呈现本节课逻辑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总结性话语再次强调“国家利益与个人相关”,为后续责任意识的培养埋下伏笔。
小结板书 展示PPT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1. 优点:本节课以“情感—概念—关系”为逻辑主线,从视频导入到案例分析、情境探究,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采用“接龙游戏”“新年愿望分享”等互动形式,结合图片、数据、历史案例等素材,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重点突出“国家核心利益”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通过案例与生活情境结合,降低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好落实了核心素养目标。 2. 不足:在讲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时,对“两者出现冲突时如何处理”的引导不足,部分学生可能仍不清楚“个人利益需服从国家利益”的具体做法;此外,“国家利益的实现依赖人民艰苦奋斗”仅通过数据呈现,缺乏学生身边的具体案例(如社区工作者、普通劳动者的贡献),说服力稍显不足。 3. 改进方向:后续教学中,可增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典型案例”(如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大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明确“服从国家利益”的价值导向;同时补充“身边人维护国家利益”的案例(如市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维护国家利益就在身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