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海水''晒盐''的过程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 海水''晒盐''的过程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1.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了解,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
2.理解“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结晶”的概念。
3.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适用的结晶方法。
导入新课
海水中最多的物质 。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 。
H2O
NaCl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盐呢?
盐田法(也称 “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阅读课本第51页“海水‘晒盐’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
答: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2.海水“晒盐”有哪些流程?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苦卤)
多种化工原料
常温下,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答:水分逐渐蒸发,有白色固体析出。
思考:1.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吗?
答:蒸发水分; 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
2.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
答: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这些条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
观察思考 3-1 蒸发结晶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该物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
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③降低温度(大多数)
②蒸发溶剂
①增加溶剂
②升高温度(大多数)
饱和
溶液
③减少溶质
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对饱和溶液再蒸发溶剂,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如果对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硫酸铜晶体
食盐晶体
明矾晶体
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回忆溶解度规律
氢氧化钙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KNO3
T
S
0
T1
T2
除杂:KNO3 (NaCl)
方法:
步骤:
降温结晶
①溶解
②蒸发浓缩
③降温结晶
④过滤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T
S
0
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NaCl
除杂: NaCl (KNO3)
方法:
蒸发结晶
步骤:
①溶解
③过滤
②蒸发结晶
海水晒盐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原料
1.刚把海水引到盐池中时,为什么食盐不析出
2.食盐晶体是在海水中的水完全蒸干,还是蒸发到一定程度以后,水分再蒸发就有析出呢
食盐溶液只有达到饱和之后才开始析出晶体。
蒸发到一定程度后,水分再蒸发就有析出。
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阳光充足
气温高
风力大
雨量少
湿度低
交流共享
1.关于海水“晒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C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