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语文练习
(总分: 150分, 时长: 150分钟)
2025年9月3日,我校在组织师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开展了“铭记历史,筑梦未来”一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积累运用——启文化之旅(29分)
乘着缤纷秋色启程,邂逅诗和远方,奔赴理想篇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小题(9分)
金秋时节,我们携手漫步于九年级语文的智慧园林,在前三个单元的知识沃土中深耕细作,收获了语言的芬芳与思想的启迪。这段旅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还让我们触摸到了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更在心灵的深处播下了成长的种子。
读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一树的花开,(pīng) ,婷地怒放着;读着毛泽东的《沁( )园春·雪》,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广(mào)()天地;读着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长廊,看见一位伟人“踏遍群山”、“走遍大地”的足迹。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赤子之心,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山河紧密相连。《乡愁》中的那枚邮票、那张船票、那方坟墓、那湾海峡,不仅是民族历史与祖国命运的深刻象征,更是余光中个人情感的载体。梁启超、雨果等中外现代作家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从职业境界到人类良知,再从文明尺度到个人修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完整图谱:当以敬业乐业立身,以正义良知立心,以优雅教养立世。范仲淹、欧阳修等古代圣贤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人生失意到精神超脱,共同绘就了中国文人最动人的精神画卷。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领略( ) 沁( )园 (pīng)( ) 婷 广(mào)( )
(2)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请从你初中课文中选一篇,仿照语段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展示你的收获。(3分)
2.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用典”是诗人在诗歌中常用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歌及作者 典故 诗句 作用
《行路难(其一)》(李白) 姜尚钓鱼伊尹梦日 (3) , 。 表明作者对前途抱有幻想。
语文 第1页(共8页)
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4) , 。 表现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
《水调歌头》 (1)(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酒问月,点明饮酒赏月的内容。
(2) 《 》(刘禹锡) 化用“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6) , 。 表达对旧友的悼念,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综合运用(共1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道那样,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请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完成下面的活动。
(1)下面是活动计划表,请你补充设计空缺的活动形式。(2分)
活动环节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探究内涵 举办一期知识竞赛 学习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
寻找榜样 分享有关“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发扬精神 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引导同学们践行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2)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请你结合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内容,仿照给出的上句,完成宣传标语的下句。(2分)
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传承伟大使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追求理想彰显爱国精神
下句:
(3)在“一首诗歌显自强”活动中,学校为了激发同学的参与热情,向大家征集诗歌,请你完成下面的诗歌创作。(3分)
自强不息,/需志存高远,/如光之耀眼,/照亮前路;
自强不息,/需奋斗向前,/如火之热情,/燃烧不止;
自强不息, / ,/ ,/ 。
(4)小明写的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词开头,顺序有些混乱,请你帮他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志向。
②就要排除一切障碍,不气馁、不退缩地为立下的志向而努力。
③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④“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努力向上,为选定的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
语文 第2页(共8页)
⑤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⑥可是,我们一旦确定人生志向后,将怎么办呢
A. ④⑤①⑥②③ B. ⑤①⑥②③④
C. ④①⑥②③⑤ D. ⑤④①⑥②③
活动二:诗文联读——品诗文之味(24分)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在古文阅读中体悟文人的情感志趣,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甲]游岳阳楼记
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慨qiǎo然以悲,泫xuàn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①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②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dié籍兵③,慰死犒生,边陲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④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⑤矣,有何可哭
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⑥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pó,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①,寒雁一影飘零天未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有删改)
[乙]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①
唐/贾至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⑧。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注释】①庆帅:在庆州统帅军队。②大合乐:典礼大乐。③增堞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④第:但是。.⑤政最:政绩卓著至极。⑥毛锥子:毛笔的别称。⑦骨肉之变:袁中道哥哥病故。⑧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期间,昔日旧友被贬长沙。⑨泽畔吟:战国时,楚大夫屈原遭到谗害,后又被放逐,曾行吟泽畔。诗人谓自己与王员外同遭贬谪。
4. [古文·字词](7分)
(1)实词释义
字词 方法 示例呈现 释义
已 成语辅助 情不自已 (1)泫然不能自已也
既 课内迁移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2) 既成
诚 查阅字典 《古代汉语词典》:①真诚,真心;②确实,的确;③连词,如果,果真。 (3)诚不能无慨于心 (填序号)
皤 语境推测 联系语境“一往四十余年”“壮心日灰”推测。 (4)玄鬓已皤
语文 第3页(共8页)
(2)虚词妙用
阅读全文,辨析虚词的作用,并在横线上选择正确选项。 (5)夫定州之役 (6)至若予者 (7)真可哭也 A.表达语气,凸显情感 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提示思路,另起话题
5.[古文·断句]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寒 雁 一 影 飘 零/天末 是 则 真 可`哭也
6.[古文·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7.[古文·画面](3分)
乙诗颔联展现了楚地山水在特定时间和天气条件下的独特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请你用生动的语句描绘该画面。
8.[古文·文眼]阅读诗文,根据提示完成填空。(每空1分,共6分)
小语:一字立骨,因一字(词)之功,贯通全文,旨意毕现。抓立骨之字,是解读诗文的一种方法。在甲文和乙诗中都有一个字揭示精神,表达情绪,甲文是(1)“ ”,乙诗是 (2)“ ”。
小文:我也发现了。在甲文中,该字反复出现,比如这两个句子:(3)“ ”(4)“ ”,足可见其重要!这让我不禁想起《醉翁亭记》中的(5)“ ”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小语:是的,袁中道、贾至和欧阳修虽然生活在不同朝代,但同为读书人,有一共同点: 他们都(6) 。
9.[古文·情感]小文认为,甲文、乙诗和《醉翁亭记》三篇诗文的情感各有不同,请分别概述。(3分)
活动三:现代文阅读——悟勤奋之美(25分)
扬帆远航,勤奋刻苦,传承革命精神是开启青春理想之门的金钥匙。
(一)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0-13题(13分)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
易舒冉
①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有突破的新技术,而是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通车床进行车刹,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②实操技术领域忧戚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语文 第4页(共8页)
③什么是基本功 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结构匀称,只能从笔画练起。
④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的捷径,即使暂时有获益,却注定不是通往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年轻人还是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⑤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那些稳扎稳打、靠实力取胜的年轻人,终将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⑥但练基本功是一场苦尽甘来的修行,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位。大国工匠高凤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
⑦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领悟和改进。
⑧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有很多便捷渠道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临时抱佛脚式无法解决遇到的更多新问题,也无法让你走得更远。为什么不做那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呢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民日报》)
10.文章①~②段写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决赛,有什么作用 (3分)
11.下列选项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结构。
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希望年轻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C.文章第(4)段中加点词语“捷径”与标题中的“捷径”意思相同。
D.作者认为年轻人要走得更远,就不能依赖互联网。
12.下面的材料能否用来替换文章第⑥段划线处的材料 为什么 (3分)
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8年升降旗帜,2900余次张臂挥撒,“砍”旗收旗,五星红旗在2分07秒内准时与太阳同升同落,他做到了万无一失,实现了“零失误”。
语文 第5页(共8页)
13.简要分析文章第③~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二) 阅读下面小说, 完成14-17题(12分)
沉默的号角
①那个黄昏,残阳如血,将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十四岁的铁柱蹲在树根旁,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铜号。这不是玩具,是去年秋天,一支路过村子的八路军队伍里,一位左臂负伤的号兵郑重交给他的。
②“小鬼,”号兵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睛很亮,“我们要去追赶大部队了,带着它不方便。你帮我们保管好,等我们回来取。记住,号角一响,千军万马来相见!它比你的命还重要!”
③铁柱重重地点头,把这句话和那把沉甸甸的铜号一起,刻进了心里。从此,这把铜号成了他最大的秘密和荣耀。他每天都会偷偷跑到后山无人的地方,试着吹响它,可无论他如何鼓足腮帮子,只能发出“噗噗”的漏气声。他多么想吹出那种嘹亮、激昂、能让山河震动的声音啊!
④日子在平静与隐隐的不安中流逝。直到那天,尖锐的枪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
⑤鬼子来了。
⑥村子里瞬间鸡飞狗跳,哭喊声、犬吠声、粗暴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铁柱和娘正跟着乡亲们往村后的山里跑,突然,他猛地停下脚步————那把铜号!还藏在他屋子的炕洞里!
⑦“娘,你们先走!”他挣脱母亲的手,逆着慌乱的人流,拼命往家跑。
⑧母亲惊恐的呼喊被淹没在嘈杂里。铁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只有一个念头:号角比命重要!他不能辜负那份嘱托。
⑨侥幸躲过街上零散的鬼子,他冲进自家院子。院子一片狼藉,鸡笼被踢翻,晾晒的粮食撒了一地。他扑到炕洞前,手忙脚乱地扒开砖块和浮灰————还好,油布包着的铜号安然无恙。
⑩他刚把铜号揣进怀里,院门“哐当”一声被踹开了。一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走了进来,显然是想搜刮财物。鬼子一眼就看到了屋内的铁柱,狞笑着逼近。
铁柱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衫。他一步步后退,后背抵住了冰冷的土墙,无路可退。鬼子似乎觉得这个吓傻了的孩子没什么威胁,目光开始扫视屋内可能藏值钱东西的地方。
绝望像冰水一样浇透了铁柱。他看着鬼子明晃晃的刺刀,又摸了摸怀里冰冷的铜号。号兵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比你的命还重要!”
可是,它现在救不了自己的命。
突然,一个疯狂的念头钻进他的脑子:吹响它!虽然自己从未成功过,但万一呢 万一能吹响,是不是就能像号兵说的那样,引来千军万马
求生的本能和守护的信念混合成一股巨大的勇气。铁柱猛地掏出铜号,用尽全身力气,将嘴唇贴紧号嘴,胸膛剧烈起伏————
“噗———呜————”
一声极其怪异、嘶哑、完全不成调的声音从号口挤出,像垂死之人的呜咽,微弱却刺耳。
语文 第6页(共8页)
这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完全出乎意料。正准备搜查的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怪响吓了一跳,明显愣了一下,警惕地端枪四顾,以为是什么奇怪的信号。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从远处传来。
鬼子兵身体一僵,胸前绽开一朵血花,晃了晃,重重地倒在地上。
铁柱惊呆了,保持着吹号的姿势,僵在原地。
几分钟后,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身影敏捷地冲进院子。“队长,这有个孩子!”他们看到了拿着铜号的铁柱和倒在地上的鬼子。
一位负责人模样的人走过来,看了看铁柱手中的铜号,又看了看他苍白的脸,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拍了拍铁柱的肩膀:“好小子,是你吹的号 这声音……虽然调不对,但我们在山腰上听到了,就知道这下面有情况!是你给我们报了信,救了你自己,也帮我们定位了敌人。”
铁柱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原来,他拼尽全力吹出的那声破响,竟阴差阳错地成了求救的信号,引来了真正在附近活动的游击队。
夕阳的余晖完全落下,天边只剩下一抹暗红。铁柱看着手里的铜号,它不再冰冷,仿佛还残留着他吹奏时的温度。他最终没有吹出嘹亮的冲锋号,但那声微弱而奇怪的“噗呜”声,却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召唤”。
它召唤来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在最危急关头,那穿透沉默与死亡的、属于勇敢者的回响。他紧紧抱住铜号,沉默着,却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像号声一样,变得无比响亮。
……
14.请根据小说内容,参照示例,补全以下思维导图中的空白部分,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
接受嘱托,日常练习→ → →意外获救,深刻感悟
15.请赏析文中画线句“残阳如血,将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的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6.故事并没有直接描写大规模的战斗场面,而是通过一个少年和一把号角的小故事来反映抗日战争。你认为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小说结尾写道:“他紧紧抱住铜号,沉默着,却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像号声一样,变得无比响亮。”这里的“沉默”与“响亮”看似矛盾,实则意味深长。请结合铁柱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活动四:名著阅读——感经典之力(12分)
秋风送爽,恰同学少年,与书为伴,你会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心灵的成长。
18.阅读精彩片段,回答问题。(4分)
语文 第7页(共8页)
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这个写词作诗的人是 ,这段故事的情节是 。(2分)
(2)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但现在官司缠身,请简述其缘由。(2分)
19.根据要求完成小题。(5分)
(1)小语认为杨志是水浒英雄中的自强不息者,对其人生轨迹用线形图进行梳理(如上图所示), 为A、B两处补充情节: A. B. (2分)
(2)小文认为杨志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理想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流芳百世,尽管他多次努力,依然得不到朝廷重用。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3分)
20.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圆形人物”这一概念,并指出“圆形人物变化莫测,如同生活一样叫人难以预料”。后世评论家们通常用“圆形人物”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多面、复杂或有所变化的人物。在《水浒传》中,你发现了哪些“圆形人物” 试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结合具体内容分享你的阅读收获。(3分)
活动五:语言表达————抒真情实感(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范仲淹、滕子京、欧阳修仕途失意被贬后,仍然坚守“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世界上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变换中,只有坚守才是难能可贵的。坚守宁静,让心灵长出累累硕果;坚守诚实,让友谊开出绚烂之花。坚守,带来希望;坚守,创造美丽;坚守,改变未来。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体载不限。
(3)字数不少于 600字。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语文 第8页(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联考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活动一:积累运用
(1) lüè;qìn;娉;袤 (2) 将 “民族历史与祖国命运的深刻象征” 和 “余光中个人情感的载体” 互换位置 (3) 示例:读着朱自清的《春》,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芬芳,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柔与生机
(1) 苏轼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 举办一次 “自强不息” 人物事迹分享会 (2) 传承使命勇做时代先锋 (3) 示例:需坚韧不拔,如松之挺拔,屹立不倒 (4) D
活动二:诗文联读
(1) ①停止 ②已经 ③② ④变白 (2) ⑤B ⑥C ⑦A
寒雁一影 / 飘零天末 / 是则真可哭也
从前滕子京以庆州统帅的身份被贬官到这里,心情抑郁,不得志,于是扩建城楼,改名为岳阳楼
楚地的青山在晴朗天气里笼罩着碧绿云气,秀丽动人;湘江的江水在傍晚时分,水流深邃,波光粼粼,静谧悠远
(1) 哭 (2) 泪 (3) 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 (4) 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5) 乐 (6) 虽遇贬谪等困境,仍心怀家国或有旷达胸襟
甲文:袁中道抒发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悲伤;乙诗:贾至抒发与友人同遭贬谪的感伤及对朝廷的思念;《醉翁亭记》:欧阳修抒发与民同乐的情怀
活动三:现代文阅读
(一)议论文
引出下文对 “基本功” 的论述,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兴趣
A
不能,原材料强调练习基本动作的艰辛,替换材料侧重成果,与论点不符
先阐释基本功内涵及重要性;再指出部分年轻人偏离正途,强调练基本功必要性;最后比喻强调稳扎稳打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小说
鬼子进村,冒险取号;直面鬼子,尝试吹号
渲染悲壮紧张氛围,为下文情节铺垫,烘托铁柱沉重心情
以小见大,展现普通民众的勇敢担当,故事更具感染力,易引发情感共鸣
“沉默” 是铁柱因惊险经历失语及内心震撼,“响亮” 是他勇敢、责任与信念的觉醒,凸显其成长
活动四:名著阅读
(1)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2) 宋江私放晁盖,被阎婆惜发现把柄,阎婆惜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
(1) A. 杨志卖刀(杀牛二);B. 杨志押送生辰纲(失陷生辰纲) (2) 杨志性格急躁、不善沟通,且北宋重文轻武,朝廷腐败,其理想难以实现
示例:林冲,前期逆来顺受(如野猪林被救后仍想回京),后期被逼反抗(如火并王伦),是 “圆形人物”,体现底层人物在压迫下的觉醒
活动五:作文
略(按 “坚守” 主题,结合真情实感写作,符合字数及体裁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