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我们的脑 课题 1.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人体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了解人体反应是一个包含感受刺激、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反应的过程。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对人体反应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出人体反应的大致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亲身体验人体对刺激的反应,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实践操作与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对人体自身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
1.人体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过程,首先是( )感受到刺激,然后把信息传递给( ),再由神经把信息传递给( ),脑处理信息后,通过神经发出指令,最后身体相应部位作出反应。 2.常见的感觉器官有( )、( )、( )、( )、( )等,它们分别能感受( )、( )、( )、( )、( )刺激。 3.当手不小心碰到很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回,这个过程中,感受“烫”这个刺激的是手上的( ),传递信息的是( ),作出“缩回手”反应的是手臂( )。 4.人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有慢的,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反应速度可能( )。 6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
观察动物图片,解决相关问题:观察兔子、老鹰、狗的图片,思考这些动物的感觉器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它们感受刺激有什么帮助? 兔子的( )很长很灵敏,能帮助它更早地感受到周围的( )刺激,从而及时发现天敌; 老鹰的( )很锐利,能在高空中清晰地看到地面的( ),有利于它捕捉食物; 狗的( )很灵敏,能通过( )辨别不同的事物,方便它寻找食物、识别同伴等。 6.进行“反应速度测试”小实验:找一位同学帮忙,让同学拿着一把尺子,突然松开,自己尝试用手去抓尺子,记录每次抓到尺子时,尺子下落的刻度。多做几次,然后和同学交换角色,也测试同学的反应速度。这个实验说明( )。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
7.阅读以下材料:“小明在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了,立刻停下脚步。过了一会儿,绿灯亮了,他才继续往前走。”分析:首先,小明的( )感受到了“红灯亮”的视觉刺激,然后通过神经把这个信息传递给( ),脑处理后发出“停下脚步”的指令,由神经传递给( )部肌肉,作出停下的反应。 5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
8.阅读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疲劳的时候,反应速度会变慢。”思考:为什么人在疲劳时反应速度会变慢? 8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辩论会辩题:科技发展对人体反应能力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0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感觉器官、神经、脑 2.眼、耳、鼻、舌、皮肤;光、声音、气)、(味道、触摸温度 3.皮肤、神经、肌肉 4.不同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1)耳朵、声音 (2)眼睛、猎物 (3)鼻子、气味
6.一心一意做事,才能提高效率,熟能生巧。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眼睛、脑、腿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因为疲劳时,脑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或者神经传递信息的效率降低,导致从感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变长,所以反应速度就变慢了。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正方(利大于弊):科技发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反应的奥秘,比如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能更精准地测量人体反应速度、研究反应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等,这有利于科学研究,进而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预防疾病。另外,像一些辅助设备,如为残疾人设计的智能假肢,能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接收神经信号,作出反应,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也体现了科技对人体反应相关方面的积极作用。
反方(弊大于利):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产品,比如开车时依赖导航、倒车雷达,日常生活中依赖各种智能设备,这使得人们自身去感受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减少,长此以往,人体自身的反应能力可能会退化。而且,一些科技产品带来的新刺激,比如电子屏幕的强光、高频的电子信号等,可能会对人体的感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人体对正常刺激的反应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