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二单元沉与浮 课题 2.改变沉浮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改变物体的重量、形状或液体的密度等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改变沉浮的规律;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推测。 探究实践目标: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正确操作实验并记录数据;会使用常见材料(如橡皮泥、盐水等)开展沉浮实验。 态度责任目标: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合作交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改变沉浮技术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增强科学应用意识。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要使原本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可以通过(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 )液体的密度的方法。 2.( )物体的重量,可能会让物体从浮变为沉。 3.把橡皮泥捏成船形,能让原本下沉的橡皮泥( )在水面上,这是通过改变( )改变沉浮。 4.液体的密度越大,相同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越容易( )起来。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观察动物图片,解决相关问题: 潜艇水舱充水而( ),排水而( );鱼通过调节鱼鳔的体积改变排开水的量控制( )。 6.探究“改变橡皮泥形状对沉浮的影响” 材料:橡皮泥、水槽、水。 步骤:①把橡皮泥捏成实心球,放入水中观察沉浮;②把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捏成船形,放入水中观察沉浮;③记录并对比两次实验现象。 结论:改变橡皮泥形状,增大了排开水量,浮力( ),从而从( )变( )。 6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7.根据材料分析: 材料:“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之一,人可以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甚至躺着看书。” 问题:人能浮在死海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死海的海水盐分多密度( ),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因此人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从而( )。 4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同学用蜡烛、铁钉、烧杯做实验,蜡烛原本漂浮,钉上铁钉后蜡烛下沉。” 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钉增加了蜡烛的重量,导致总重力大于浮力 B.若把蜡烛做成空心更大的形状,可能重新浮起 C.蜡烛下沉后,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会减小 D.该实验说明改变重量可以改变沉浮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9.辩论会主题:“改变沉浮技术的应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4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1.增加、增大 2.增加 3.浮、形状 4.大、浮实验探究 做一做下潜、上浮、沉浮增大、沉、浮实践应用 固一固7.大、漂浮迁移创新 试一试8.C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正方(利大于弊)观点:改变沉浮的技术在多领域至关重要:①军事:潜艇可隐蔽侦查、保卫国家安全;②交通:船舶运输全球物资,促进贸易;③救援:救生艇、浮力衣在水灾中挽救生命;④科研:水下探测器探索海洋奥秘,推动科学进步。这些应用对人类发展的益处远大于潜在弊端。反方(弊大于利)观点:改变沉浮技术的应用带来显著负面影响:①生态破坏:船舶漏油、潜艇噪音污染威胁海洋生物;②资源消耗:船舶运输依赖化石能源,加剧碳排放;③军事冲突:潜艇等技术可能激化国际矛盾;④伦理问题:水下武器技术可能带来战争风险。这些弊端对环境和社会的伤害难以忽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