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 课题 2.地震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对地表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分析地震相关资料,推理地震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能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究地震的形成过程,学会收集、分析地震相关信息。 态度责任目标:树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地震是由于地球( )的运动,引起的地面( )现象。 2.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3.( )是导致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地震时,( )传播速度较快,先到达地面,( )会使地面物体产生晃动。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观察动物图片,解决相关问题(实验题): 有些动物在地震来临前会出现异常行为,比如( )狂吠不止、( )到处乱窜等,这是因为动物能感知到地震( )的地壳微小震动、地声、地光等变化。 第五题 第六题 6.模拟地震形成实验:用几块不同颜色的硬纸板代表不同( ),将它们相互断裂,观察硬纸板的变形、破裂情况,模拟地震( )时板块( )处的地壳运动。 6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7.根据材料分析(阅读题): 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震源深度约为19千米,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灾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9月25日,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地震地震发生的时间是( )年;震中位置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与( )交界处,地震造成的受灾总人口是( )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 )月(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6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哪种情况不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 A.板块相互挤压 B.地壳岩石破裂 C.天气异常变化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9.辩论会:地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1.地壳、震动 2.地壳、地幔、地核 3.板块运动 4.纵波、横波实验探究 做一做狗、老鼠、前板块、发生、交界实践应用 固一固7.2008、映秀镇、漩口镇、4625.6、8451.4、5、12迁移创新 试一试8.C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正方(利大于弊):地震能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对人类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地震还能促使新的地形地貌形成,为地球增添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反方(弊大于利):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摧毁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海啸、山体滑坡等,会进一步扩大破坏范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