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 课题 3.火山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了解火山的结构(如火山口、火山通道等)以及火山喷发的物质(岩浆、火山灰、气体等)。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火山的相关现象和知识,分析火山活动对地球表面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运用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总结火山活动的规律。 探究实践目标: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如用小苏打、醋等材料模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火山喷发的原理;能根据资料和观察,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态度责任目标:对火山这一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认识到火山活动既有危害也有一定的益处,树立全面、客观看待自然现象的观念,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的( )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 2.山喷发时,会喷出( )、( )、( )等物质。 3.火山结构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4.有些火山是( ),长期不喷发;有些是( ),仍有喷发的可能。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小苏打、醋、洗洁精、红色食用色素、塑料瓶等。 实验步骤:在塑料瓶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再加入几滴洗洁精和红色食用色素,然后缓慢倒入醋。 实验现象:瓶中迅速产生大量( ),像“岩浆”一样从瓶口( )。 实验结论:模拟了( )喷发时,岩浆等物质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喷出的过程。 6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6.根据材料分析: 1707年宝永东南海地震发生49天后,富士山发生了宝永大喷发,其喷发地点位于东南山腰的宝永火山口。这次喷发持续了约17天,喷出的火山灰达到0.7-1.2立方公里,覆盖周边近100平方公里的陆地,周边数十个村庄被火山碎屑流覆埋,造成至少1500人死亡,大量农田村庄被火山灰烧毁,还污染了河流引发饥荒。此外,江户城连续两周时间持续降落火山灰,清理火山灰约耗费一个月时间,东京地区稻米等农作物减产减收,居民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 火山喷发地点位于东南山腰的( )火山口,这次喷发持续了约( )天,覆盖周边近( )平方公里的陆地,造成至少( )人死亡。 6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7.以下( )现象可能是火山即将喷发的预兆。 A.火山附近地震频率降低 B.火山周围地面隆起 C.火山口气体减少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8.辩题:火山活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1.岩浆 2.岩浆、火山灰、气体 3.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库 4.死火山、活火山实验探究 做一做5.气泡、喷出、火山实践应用 固一固6.宝永、17、100、1500迁移创新 试一试7.B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8..正方(利大于弊)辩词:今天我们认为火山活动利大于弊。从自然演化角度看,火山喷发带来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地球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地球地貌的演变,比如形成了壮观的火山岛、火山锥等独特景观,像夏威夷群岛就是火山活动造就的,成为了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从资源角度,火山活动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硫磺、金属矿产等,这些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同时,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落在土地上能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很多火山周边地区都因肥沃的土壤而成为农业发达区域,养育了大量人口。再者,火山活动还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对火山的研究,能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探索地球的演化历史,为地球科学等领域的进步提供了重要依据。虽然火山喷发会带来短期的灾害,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其带来的益处更为显著,所以火山活动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辩词:我方坚定地认为火山活动弊大于利。首先,火山喷发会直接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炽热的岩浆会摧毁沿途的一切,包括房屋、农田、基础设施等,无数家庭因此流离失所,经济遭受重创。其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大量动植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火山灰还会进入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使气温下降、降水异常,进而影响农业收成,引发粮食危机。另外,火山活动的不可预测性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时刻生活在可能爆发的恐惧之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管火山活动在某些方面存在所谓的“益处”,但这些益处与它带来的巨大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火山活动弊大于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