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单元测试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基础知识积累(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 拆散 ( ) 熬过 ( ) 粼粼 ( ) 一霎时 ( )
2.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
(2)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需。(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冬(kù) 散步(sǎn) 散(sàn)落 水泡(pào)
B.嫩芽(nèng) 铺着(pū) 熬(áo) 果实累累(léi)
C.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dūn) 勉强(qiǎng)
D.一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wěn) 强(qiáng)壮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荫蔽 怒不可遏 花瑞 海枯石滥
B.祷告 坦荡如砥 攲斜 矫揉造作
C.襟怀 力不遐供 慈怜 憨然入梦
D.恍惚 仰之迩高 佝偻 振聋发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新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孩子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B.我们要科学防控疫情,切忌不能听信、传播谣言,外出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C.通过实施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甘南地区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D.复习时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先筛查知识漏洞,再有针对性地填补。
6.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7.从材料后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材料空缺的横线中,填入后最得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末,我们一家到翠屏公园里散步,当来到一座牡丹花坛时,看到美丽的牡丹,才四岁的儿子忍不住就要摘一朵下来玩。我赶紧说:“这是公园的,不能摘!”妻子说:“儿子喜欢!就一朵!”这时,一个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拦住了我的儿子,轻轻地对他说:“ ”。
A.小弟弟,不能摘!在公园里摘花是要被罚款的!
B.小弟弟,你不摘不行吗?你不知道摘了以后你爸会揍你吗?
C.小弟弟,你喜欢鲜花吗?你把她摘下来,她会疼的。
D.小弟弟,你喜欢鲜花吗?喜欢就叫你爸妈买去!
8.默写。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泰戈尔《金色花》)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冰心《荷叶·母亲》)
(3)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刘义庆《咏雪》)
9.文学常识:莫怀戚, 人,当代 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 》,系列小说集《 》,中篇小说《诗礼人家》《花样年月》等。
10.《世说新语》是古代 集,分 、 、 、 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 ,南朝宋 家,彭城人。《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体裁是 。
1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
12.湾区中学70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什么是朋友?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请你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填空。
【示例】生死之交:有着同生共死交情的朋友。
① :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
②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③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为名利。
(2)“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请你依据提示,将这句话压缩成一条宣传标语。
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 。
第二部分 诗词曲鉴赏与阅读理解(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太丘舍去( ) (2)相委而去( ) (3)下车引之( )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⑥家君法⑦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陈元方候袁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恣:顺从。⑤弧: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卿:客气,亲热的称呼。⑦法:效法,仿效。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弱者抚之以仁/下车引之
B.久而益敬/多多益善
C.异世而出/异口同声
D.周公不师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用3处“/”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17.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手法,突出元方怎样的特点?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俄而③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兄女曰:“未若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儿女。③俄而;不久,一会儿。④何所似:像什么。⑤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⑥未若:不如,不及。
18.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古人的想象真丰富,请用“___________”画出描写雪花的句子。
20.“胡儿”把雪花比作“空中撒盐”,“兄女”把雪花比作 。我想把雪花比作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1.短文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3次嬉戏,填一填。
①母亲穿过林荫时,“我”
②母亲读书时,“我”
③母亲去牛棚时,“我”
22.文中的“我”为什么变成一朵金色花?
23.“我”和“妈妈”在文中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的玉米
最初的秋,不是从树上飘落的第一片黄叶开始的,也不是从淅沥的雨声中开始的。那时节,树叶还在枝头盈盈地绿着,雨声尚未脱尽夏的急切和焦灼。家门口的玉米,郁郁葱葱,筑起一道摇曳多姿的青纱帐。一株一株的玉米,是披了绿纱的多情女子,婷婷地立在田间,笑眸流转,娇媚地扬起裙裾,在腰间打一个漂亮的结,结上又飞出大把的流苏,风起,抖落夏日最后的风情。
于是,秋便从母亲掰掉的第一个玉米穗上开始了。母亲轻轻揭去玉米的绿衣,滚圆的玉米棒,如刚刚脱去外衣的婴儿,饱满晶莹的玉米粒,密密地挤在一起,或金黄,或深紫,或是象牙白,泛着珍珠般圆润的光泽:看着就让人喜欢。锅里的水咕嘟嘟地开着,清水下锅,旺火煮10分钟,清甜的香味便霸道地弥漫了整个厨房。那香味舒展着,丝丝缕缕漫过来,浸到你的每一个细胞里,你禁不住深吸一口气,抬头去看天,天忽然就高了、远了,秋来了。
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烤玉米。奶奶踮着小脚,一趟一趟把柴禾抱到灶旁,点火做饭。灶上煮着饭,灶下的火堆里,便埋着玉米棒。玉米棒带叶放进去,小火慢慢地烧。隔一会儿,奶奶便用烧火棍把玉米棒挑出来,敲敲,翻翻,再放进去。浓郁的香味在烟火的炙烤中慢慢飘散出来,勾得我的馋虫上窜下跳。等不及了,便催着奶奶剥开看看,万一里面烤糊了呢?奶奶只是笑,并不急,仍然小火慢烤,直到玉米外面的绿衣变成焦黑色,才扒出来。剥开,里面的玉米粒焦而不硬,一口啃下去,是那么馥郁的香啊,和着淡淡的烟火味,清香绵长。
现在街上也有人卖烤玉米,不过程序要复杂一些。我曾在街上看过烤玉米的老人,在街角支起一个黑铁皮烤炉,燃起炭条,把玉米带着叶子放上去,微火,待叶子的清香全部融进玉米粒后,去掉焦叶,在玉米上刷一层食用油,依次撒上盐粒、辣椒面儿和孜然粉,再急火燎烤。那种黏稠的香甜,在街上浓浓地流淌着,在路人的唇齿之间徘徊萦绕,不肯离去。
也曾在初春时节吃过反季节的玉米,只是那玉米闻起来鲜香无比,吃到嘴里却寡淡无味,完全没有玉米清香鲜甜的味道。父亲说,这种大棚里种植出来的玉米,气候、温度、湿度达不到正常的标准,所以味道淡。正常季节里的玉米,要经过暑天的曝晒、闷蒸,暴雨的冲洗,重重考验,玉米才有了属于它的味道。
曾听一位朋友介绍,把嫩玉米剥成粒,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里冷冻起来,可以一直保存到冬天。她是一位母亲,因为儿子特别喜欢吃嫩玉米,费尽心机才想出这个保鲜办法。这些因爱生出的智慧,让普通的玉米成为爱的载体,变得温暖,在渐行渐寒的秋天里,温暖我们的心。
(选自语文阅读网)
2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清甜的香味便霸道地弥漫了整个厨房。
(2)在街上浓浓流淌着。
25.“秋便从母亲掰掉的第一个玉米穗上开始了”一句与后文哪一句相照应?
26.写玉米的形态,选文中用了两个比喻,请任选一个,并作简要赏析。
27.请谈谈你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28.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或启迪?请写下来。
这种大棚里种植出来的玉米,气候、温度、湿度达不到正常的标准,所以味道淡。正常季节里的玉米,要经过暑天的曝晒、闷蒸,暴雨的冲洗,重重考验,玉米才有了属于它的味道。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地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顺、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参考答案
1.qí chāi áo lín lín shà
2.嗅 漂 须
3.D
4.B
5.C
6.D
7.C
8.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你会嗅到这花香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9.重庆 作 经典关系 大律师现实录
10.笔记小说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刘义庆 文学 《世说新语 方正》 短篇小说
11.动作描写 动作、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12.(1)点头之交 忘年之交 君子之交 (2)示例:交贤明(友)互助共同成长
13.离开 舍弃 拉,牵拉
14.(1)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5.D
16.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7.语言描写,突出元方机智聪敏、善于辞令的特点。
18.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19.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0.随风飞舞的柳絮 羽毛(鹅毛或其他 )
21.会散发香气。 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22.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总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23.“我”是一个调皮、可爱、天真、机灵,但又孝敬父母的孩子;“妈妈”十分慈爱、虔诚、安静、贤惠,爱护自己的孩子。
24.①原指蛮横不讲理,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玉米的香味满厨房都是。②原意是液体的流动,这里形容玉米的香甜在街上飘荡。
25.你禁不住深吸一口气,抬头去看天,天忽然就高了、远了、秋来了。
26.第一处:一株一株的玉米,是披了绿纱的多情女子,婷婷地立在田间,笑眸流转,娇媚地扬起裙裾,在腰间打一个漂亮的结,结上,又飞出大把的流苏。
赏析:把玉米比作女子,逼真形象地写出了玉米的色泽、形态,赋予玉米鲜活的情态美。表现了作者对玉米的喜爱。
第二处:滚圆的玉米棒,如刚刚脱去外衣的婴儿。
赏析:把玉米棒比作婴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玉米的鲜嫩、饱满,表现了对玉米的喜爱之情。
27.选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传递了作者对玉米的喜爱之情,对美好回忆、美好亲情的无限眷恋。
28.示例:温室里种不出参天大树;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29.参考例文
我们是一家人
已经是晚上了。天空渐渐地被黑暗笼罩,风吹来,阳台上的花草沙沙地响,和着时钟的“嘀嗒”声……
我们一家都还没吃晚饭,因为妈妈还没有到家。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但还是没有人吃上一口。
其实,早在中午,妈妈就已经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她晚上会晚些回来,让我们先吃。但是,我们依旧固执地等着,等着……
我的肚子早已“咕咕”地叫起来,好像在不停地催促我去吃饭。我想呵斥它怎么没有一点儿耐心,不懂得等待。可是,肚子有点委屈,因为是真的饿。我有一种想溜到餐厅先吃的念头,但这种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爷爷奶奶都还没吃,我好意思吃吗?算了,我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可肚中的饥饿又迫使我无法再继续做作业,只好到客厅去看看。
爷爷奶奶窝在沙发里头,都快睡着了。但他们仍然强打精神,一会儿又望望四周,静静地沉思着什么——应该是在担心妈妈吧。他们似乎有点儿不耐烦了,不禁站起来,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摆弄摆弄家里的物件,一会儿又靠在窗台上看楼下街道车来车往,人来人往。爸爸终于看不下去了,劝爷爷奶奶:“你们身体不太好,先吃吧!”我也跟着说:“是啊,妈妈中午也说了,让我们先吃。”但爷爷奶奶摇摇头,继续侍弄阳台上的花草。
时间悄然而逝,街上的汽笛声渐渐小了,下班高峰时段已经过了。一轮明月静静地嵌在天幕中。
终于,门开了,妈妈终于到家了。妈妈看到满满一桌的饭菜,有点惊讶地问:“你们还没吃吗?”又有点儿责怪地说:“你们又不用等我,中午都说了,你们先吃,先吃啊……”爷爷奶奶也顾不上搭话,只是笑眯眯地招呼大家吃饭。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始吃晚饭。
饭菜虽然已凉,但我们的心却是暖的。晚风轻拂,一轮圆月散发出柔和的月光,撒满人间。又是一个和平的夜!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