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有两种人生道路,你选择哪种?
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你会选择哪条路?
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导入
田居
归园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开创田园诗)
(41岁归隐田园)
(自号,门前五棵柳)
(谥号)
《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抒发了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早年:28岁前, “大济苍生”
中年:29—41岁,“误入歧途”
晚年:41岁后, “归隐田园”
写作背景
陶渊明29岁出仕,任官十三年,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这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后,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
“其一”
题目解说
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思考1:
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哪个字是题眼
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适应
世俗
气韵
情致
天性
本性
田园生活
世俗的种种束缚
应为十三
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深水,潭
疏通文意
“三十年”是夸张说法,实际上是十三年。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在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他归来后,还写了《归去来兮辞》一文。在文中他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意思是我认识到曾经的官场生活是错误的,而今才感觉到隐居田园是正确的。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指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喻--官场生活
情--厌恶悔恨
误落、久在:对进入官场的悔恨之深
1.陶渊明从何而归?请找出相应诗句,并分析诗人的回归动因。
从何而归
2.在“尘网”“樊笼”般的官场生活里,陶渊明把自己看作什么?
羁鸟、池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笼中的鸟留恋着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思念着从前的水潭。此两句诗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陶渊明“归园田”为何而归?请找出相应诗句,并分析诗人的人生追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天性热爱山水、热爱自由,坚守纯真本性,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天性,本性
朴拙,纯真本性
向往田园生活
为何而归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农田

持守愚拙的本性
四周围绕
遮蔽
罗列、排列
迷蒙隐约的样子
轻柔的样子
顶端
疏通文意
归向何处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简笔勾勒,朴实语言,来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归向何处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特点: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门户庭院
世俗的繁杂琐事
静室
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归耕田园
疏通文意
农村风光好,陶翁乐陶陶。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凸显出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自由、安逸和闲静,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对陶渊明的了解和本诗内容,谈一谈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形象特征 分析
爱自然山川的天性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慕名利 宁静淡泊 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清高自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他用本性的洁白对抗一切黑暗,用自我的纯洁拒绝所有污浊,用生存的贫寒鉴证高度的不可或缺
追求自由 如:“既自以心为形役”
守拙抱朴,返璞归真,大智若愚 如“守拙归园田”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拓展延伸
现实中的归隐生活真的如此美好吗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
(提示: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即“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塑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人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