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张江、建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张江、建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上课堂练习(二)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试题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4.“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谢庄在《月赋》中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5-11题(23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
5.【甲】诗首联中诗人从哪两方面写自己的悲惨境遇?(2分)
6.运用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用典中寄寓自己内心的情感,如【甲】诗中就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典故。(2分)
7.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A夫不能利泽生民 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1)____________
B尝诣灵祠求祷 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____________
C无乃失于卑耶 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3)____________
D下以救贫民之厄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4)____________
8.请将“也”“大”—“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3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9.请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10.请翻译【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11.【甲】诗和【乙】文作者的共同遭遇是(1)____________;【甲】诗尾联中“长精神”所表达的情感和【乙】文中(2)“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乙】文和【丙】文都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进”“退”在两文中分别指什么?(3)____________(7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5分)
优秀文学翻译的诞生需要什么?
孙璐
①在众多文艺活动中,文学翻译大概是被吐槽最多的事。凡是牵涉其中的人,似乎都有一肚子苦水——作者期待自己的作品能插上不同语言的翅膀飞往世界各地,却同时担心译本变味:译者自嘲“用爱发电”,高技术要求、高精力投入与低经济回报、低学界认可形成巨大的反差;读者抱怨尽管译本的每个字都认识,但不符合汉语习惯的拗口长句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读到句号已是气喘吁吁;出版商也满腹委屈,在高额的版权费和惨淡的市场销量面前,他们同样举步维艰。
②优质的译本是打破僵局、实现共赢的关键。那么,优质的译本从何而来呢?
③在译本诞生的过程中,译者的“硬实力”至关重要。正如不是每个文学爱好者的提笔写作都称得上是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也远非两种语言的切换转码那么简单。
A.然而,越是文学性强的部分越难被异语传导、甚至无法被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常常做出“补偿性创作”。所以,优秀的译者不仅是掌握外语的专家,还得是熟操母语的文体家①,更得是深谙作者心、合称读者意的优秀创作者。
B.对难度堪称翻译天花板级别的文学翻译来说,更是如此。文风、语调、情感、意境……处处彰显着“两个主人”的挑剔。不但原著字里行间的意义要不多不少地传递给读者,原著的弦外之音也要从译作的弦上传出,欲说还休的含蕴也同样要附着于译作的文字--译者须极尽异语之能,赋予译作充盈的文学感。
C.杨绛先生曾用“一仆二主”形容译者“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翻译)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误文的读者。”这意味着译文不能对原文生搬硬套,却又能足够贴合,做到文通句顺,避免带给读者“翻译腔”般的不适体验。
⑦除了译者,出版方、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成全也很重要。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⑧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译作通常被简单粗暴地认为是基于模仿而非原创的次等作品,有时甚至完全被排除在职称评审、科研考核的体系之外。更不要说平均80元/千字的业界稿酬标准多年未变,让不少译者自我调侃:“烧了数月甚至数年的脑细胞,扣完税也只够买台手机”。另一方面,为了追求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和最大市场,出版商对译者表现出“饥不择食”的渴求,对译作的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评测,如此一来,鱼龙混杂的译者产出良莠不齐的译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⑨在低价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完成比完美重要”成为默认的新行规,从而导致错译、漏译、甚至照搬机翻的现象屡见不鲜。“你不做,总有别人来做”,翻译群体的“内卷”使真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译者遭受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⑩我们常说,是文学翻译成就了.文学的世界“旅行”。那么毫无疑问,唯有良好的翻译生态才能创造高品质的文学“旅行”,进而让参与这场“旅行”的每个人都能拥有熠熠生辉的收获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注释】①文体家:指那些注重和讲究文章风格的作家。
12.第⑩段“旅行”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3.优秀文学翻译的诞生需要什么?作者认为:(1)________________。具体来说,包括:
(2)译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版方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术界和全社会要认可并重视翻译劳动,同时加以能与之匹配的经济支持。(6分)
14.选文方框内A、B、C三段的顺序需作调整:(7分)
(1)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5分)
有月亮的晚上
①窗外有悄悄说话声,嘁嘁喳喳。我故做地大声问:“谁呀!”说话声顿止,突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乱杂沓的脚步声。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
②我拿起书走出屋子。我知道,那是我的学生们,他们是来叫我去学校的。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散,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不少的路。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不让学生晚上到校自习。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许多理由:什么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啦;什么家里人口多太吵,不安静等等。总之,好像不到学校就无法完成功课似的。见我还是不同意,学生就提出了折中的办法: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我仍不同意。其实,我不同意是出于个人的“私心杂念”。因为,晚上是我惟一一点可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我得充分利用这点时间,静下心来读读写写。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群群学生来我家里,他们问我在家干啥。我说看书。他们就说,那咱们赶快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我逗他们:说说看,好在哪里?于是,他们就笑,而且笑而不答。
③学生这样“烦”我,我不讨厌,也不生气,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于是就腋下夹着两本书,同学生们一起踏着月色去学校。深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凉露霏霏沾衣”的感觉。长空里,纤尘不染。圆圆的月亮很洁净,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香盘河波光粼粼,如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在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簇拥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铁皮文具盒丁当作响。他们大声嚷,高声笑,全然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拘谨。偶尔谁还“啊——嗬——”地喊一噪子,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肯把埋在心底里的话讲给我听,肯把不宜外传的家事告诉我。师生间的关系,这样和谐,也如月光似的柔和了。
④一路欢乐一路歌,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后,学生们的言行马上收敛了。见我坐在桌前翻开书,他们便不再说笑,一个个轻手轻脚坐到位子上。这时,一阵翻动文具的响声之后,教室里便渐渐安静下来。他们开始做功课,女孩子的头发从耳边垂下,遮住了半边脸,男孩子的小眉头微皱,一本正经的样子。那天真、幼稚、纯朴的神情很是悦目。有时候,有的学生偶然抬头向前看,师生目光相遇,都相视一笑。有时,有的学生会歪着头,拿起橡皮,用夸张的动作擦本子,擦完了,又抬头朝老师望一眼,娇态可掬。
⑤看一会儿书,我站起来在教室里巡视,并轻声指点。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很快,字却不工整,不用批评他,只要走到他身边停一下,他写字的速度就骤然放慢,字也马上变得规规矩矩。我刚一离开,背后就响起了轻轻的撕纸声。不用问,他一定是重写了。双方谁也没说一句话,但又分明是进行了一阵“对话”。
⑥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开,夜风悄然潜入教室,能感触到额际的发丝被风拂动着。窗外的大叶儿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的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⑦但我是不会让学生在学校待太长时间的。时间久了,他们的家长会惦记。只要功课一做完,马上赶他们回家。学生说:“你不走,我们也不走。”我说你们先走吧,一边走,一边唱歌,我坐在教室里听你们唱,等听不到你们的歌声时,我再走。终于,大家快活地答应了。他们一出校门就唱起来,而且故意大声唱。我想,他们一定是笑着唱的吧!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那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且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静寂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于是,喧闹起来,生动起来。
⑧听着学生们的歌声,我能准确地判断出哪几个学生朝哪个方向分路了,进了哪道沟,上了哪条岭……歌声渐远渐弱,终于,完全消失,狗也不叫了。夜又归于宁静,像搅动的水又重新平复了。这时,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那阵喧闹,如幻觉一般,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1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故事情节 孩子们的表现
决定.自习 兴高采烈
1) 欢声笑语
自习课上 2)
3) 4)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开篇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又富有情趣。
B.第③段中的“蹦蹦跳跳”和第④段中的“娇态可掬”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可爱的特点。
C.第②段中师生间的有声对话和第⑤段中的无声对话,都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D.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一位山村教师和一群山村学生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的故事。
17.文中有多处对月亮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有何作用。(5分)
18.将下面文段与《有月亮的晚上》一文进行比较,说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异同。(6分)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选自贾平凹《月迹》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9-23题(20分)
小组同学社会实践,参与“邮票上的名著”小型主题展览的设计,请你一起完成相应任务。
19.设计展览入场券,以下信息不适合放入入场券的是( )(3分)
①时间地点 ②活动主题 ③活动对象
④平面导览 ⑤展品导购 ⑥友情提示
A.②③ B.③⑤ C.④⑥ D.④⑤
20.展览分几个展区,以下不适合作为展区标题的一项是( )(3分)
A.纸端的微艺术 B.票藏世界经典
C.中华文明密码 D.方寸间的传奇
21.陈列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你发现其中有一张错放了,不属于这套邮票的是(1)____________。其中(2)____________应排在这组特种邮票中的第一张。(4分)
A. B. C. D.
22.需要为展品作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请仿照示例A,从另外两张中任选其一,介绍邮粟画面呈现的人物故事和形象。(4分)
A.马二先生游西湖 B.杜少卿夫妇游山 C.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示例:A.马二先生带着有限的资金独自前往西湖。游览过程中,见到了仁宗皇帝的御书,慌忙朝拜。这一旧社会的读书人,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23.同学们没有找到中国邮政发行的“水浒传”邮票。如果要定制一张,又能表现小说主题,你会选择以下哪幅图呢?请写60字左右阐述你的看法。(6分)
四、写作(60分)
24.题目:苏轼可谓是命途多舛,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苏轼对自己一生最贴切、最真实的诠释。他行遍人间崎岖路,尝尽酸甜苦辣情,却能以旷达之心看得失荣辱,感慨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请以“淡看过往”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